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對玉有着非常熱烈的喜好。玉,石之美者。因爲美,石才成爲了玉。也由此一躍而爲古人眼中聚天地之精華、集山川之靈氣的珍寶。和田玉能被譽爲“世界軟玉之王”,是因爲它的色彩豐富的外觀和溫潤細膩的玉質,而備受人們的青睞。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爲什麼國人會如此喜愛和田玉呢?

首先,要從人們最基本的審美出發,和田玉有着潔白無瑕,溫潤有度的外表,這種肉眼可見與其它玉石的區別,讓和田玉的美顯得愈發的高大上,愈發的超凡脫俗。而這種美恰恰與自古以來的審美無異,與現代社會的審美也非常貼切,自然深受人們的追捧。

另外,和田玉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徵,作爲“國玉”,不得不說和田玉是民族的瑰寶,完美的詮釋了“維天之命,玉爲祥瑞”,“謙謙君子,溫其如玉”這樣的東方文化。

說到和田玉就不得不提它的溫潤度。什麼是溫潤?從詞語的解釋上來說,溫潤就是在觀感上的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溫和滋潤的光澤程度。

古人對於和田玉有這樣的說明。清代的陳性在其著作《玉記》中這樣說明:“體如凝脂,精光內斂,質厚溫潤……”《墨莊漫錄》有這樣的記載:李淳風變真玉雲:“其色溫潤,如肥物所染……”

用簡單直接的說法來形容就是,溫和而不奪目,這纔是和田玉最大的特點,和田玉的溫潤度是一種自內而外的滋潤感。和田玉看似虛擬的溫潤度實爲其真實存在的油性與脂度的結合。但單一的油性與單一的脂度都不能完全代表和田玉的溫潤度,只有兩者恰當地結合才能正確詮釋出這種感覺。因此,“發乾”和“過油”的和田玉都算不得最上乘的好玉。

懂和田玉的人是非常看重它的這種溫潤度,這其中又有什麼說法呢?

從光學角度上來講,和田玉的溫潤度就是指光線在進入微透明的和田玉之後,通過無數細小的透閃石礦物晶體發生無數次反射和折射,最終到達玉石的內表面,形成內漫反射光與表面的原有反射光綜合的視覺效應,就像古人說的“精光內蘊”。

其根本是因爲和田玉料內部呈纖維交織狀的結構,及細膩的晶體排列組合方向不規則等原因,導致其光素的表面始終泛着適度的油潤般的光澤。這種內斂的光澤便是和田玉溫潤度的表象,也是其它玉石、寶石所不具備或佷少見的。

從文化角度上來講,和田玉傳承了中華民族含而不露,不言而喻,寬厚內斂的品質,其溫潤度也是內斂,中庸的。“潤澤以溫”體現在使人有親近感的感受,“溫潤以澤”體現了玉石內化人們素質的功效。而且自古以來,先賢們都以“體如凝脂”的和田玉來比喻君子之風,把和田玉的溫潤度擬人化了。由此可見,古人對和田玉溫潤度的推崇之情。

中國人愛玉,尤其愛和田玉。在整個華夏曆史發展歷程中,我們都能都見到和田玉的身影,無論朝代如何變更,和田玉始終未曾被人們遺忘。玉文化承載和見證了華夏幾幹年的發展變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