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姚明,中國男籃最好的球員,沒有之一。有着絕對的身高優勢,姚明還擁有細膩的技術,背後運球暴扣,夢幻腳步籃下強喫,特別是姚明的絕招“小勾手”讓大姚在國際賽場與NBA是無往不利。那麼問題來了,如此使用的技術,爲何在男籃中鋒中失傳了呢?

小勾手是姚明的優勢對於其他人沒那麼大的優勢

姚明的小勾手在於身高加上臂展,幾乎無法封蓋,那麼如今籃壇再也找不到一個身高臂展下能使出姚明小勾手的球員了。並且由於姚明靈活的左右手以及他的腳步最終形成一個幾乎無法防守的技能。但是若是其他人使用這個技能終究不是我們想要的效果。


時代不同了,陣地戰不再是如今籃球戰術的重中之重

那麼當時的時代姚明是站樁型中鋒的頂級狀態,那麼如今的時代站樁型中鋒已經成爲一個與球隊體系脫節的一環,在今中鋒都在減少中鋒單打紛紛增加三分能力,冷不丁就投一個,那麼姚明那個時代職業生涯中總共就投進2個球。隨着世界籃壇這種風格的變化使得新生代球員儘管平時可能練習百萬遍也可能很少有機會展示,即便是展示了也會有解說說”這個球的運氣成分明顯要大很多,這不是這個球員的常規武器”。


尋找小姚明之路阻礙了更多類型球員的發光發熱

當姚明在NBA打的風聲水起的時候,中國籃壇尋找小姚明就沒有停止過,有身高有背身單打腳步靈活但凡有一點靠的住就開始往姚明接班人位置傾斜,那麼姚明可以說是百年不遇的球員,所以很難找到真正的接班人。就與尋找喬丹接班人很多年之後,仍然是無法找到一個是一樣的道理。只有自己風格的球員,沒有強行塑造一個一模一樣的。

在上個世紀以來,國際籃球界統一肯定的是“得內線者得天下”這一理論,那時,內線作爲整個球隊的戰術中心,那麼對內線球員尤其是中鋒有着極高的要求,那麼某種程度上說,一個球隊的上限是由內線核心的實力決定的,所以說那個時候內線球員大都需要有一定的低位技術,背身能力,所以“小勾手”應運而生。這其中賈巴爾與奧拉朱旺等球星更是將這一技術帶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然而隨着喬丹的出現,籃球的發展軌跡漸漸離開了三秒區,那麼在近些年,科爾的把“魔球”理論推到了一個新的高潮,他着手打造的勇士王朝,讓庫裏和克雷·湯普森把籃球的重心徹底轉移到了三分線外,聯盟各隊紛紛效仿,一時間,三分投射成爲主流,內線球員在球隊的戰術地位進一步弱化,他們基本不再需要承擔攻堅任務。

那麼只要做好護框和籃下“喫餅”就可以視爲一名好的球員。技術手段層面,“勾手”已不再成爲主流,此消彼長的結果是,現在衡量一名好的中鋒甚至要考慮到他是否有一定的三分投射能力,那麼聯盟也做出了相應的舉措,全明星投票的時候不再設有中鋒而是直接單純的劃分爲前場後場,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那麼我們不可否認的是,NBA作爲國際籃球的風向標,未來的國際賽場上,各國球隊的攻擊目標終點都會向遠離三秒區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勾手”這一絕學將不再是一名中鋒的必備手段,那麼內線球員在訓練的過程中,他們也會更加趨向於投射這一方面的加強,那麼低位背身技術已然不再那麼重要了。隨着中鋒整體地位的改變,“前輩”小勾手的絕活恐怕後來人很難趕超了。

如今CBA王哲林的小勾手看起來有一些威力,但是較之姚明那是相差甚遠,希望未來可以再出籃壇巨星,雖然需要尋找很多年纔可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