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帶,東北、東南分別與黑龍江、吉林兩省毗鄰;南部、西部、北部分別與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相連;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26千米。盟境南北長380千米,東西寬320千米,總面積59806平方千米。

興安盟境內陸續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物,證明大約在距今三千年至一萬年間,興安盟就有人類活動。[4]

古代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到秦代,興安盟是東胡人的遊牧之地。

中國“興安盟”概述

興安盟風光

漢、魏、晉時期爲鮮卑屬地。

南北朝時期爲室韋地。

唐代,興安盟分別隸屬於室韋、松漠、饒樂三個都督府。

遼爲上京道泰州轄地。

金爲臨潢府泰州轄地。

元,興安盟地區歸遼陽行省州所轄,爲帖木哥斡赤斤的封地。

明朝爲泰寧衛轄地。

清,居住在興安盟一帶的是科爾沁蒙古。清廷對蒙古地區的管理,沿襲了滿洲八旗制度,拆散蒙古部落,編成盟旗,使其互相制約,無法聯合。[4]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延續了清代的蒙古封建王公制度,盟旗的設置和區域均未改變。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6月,興安盟在“僞滿洲國”統治下設立興安省,省府駐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後,王爺廟的日僞分子處於極度混亂狀態。8月11日,僞“興安陸軍軍官學校”400多名青年軍官學生起義。

中國“興安盟”概述

雲共山高下

抗日戰爭勝利後,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在張家口成立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16日,內蒙古東部葡些民族上層人士,在興安盟的葛根廟召開了東蒙人民代表大會,宣佈成立東蒙自治政府,並建立了東蒙自治軍。興安盟也同時成立,上屬東蒙自治政府,下轄五旗一街。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和東蒙自治政府的代表洪於承德,經過反覆協商,4月3日正式通過決議,確認中國共產黨是內蒙古自治運動的領導者。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15日,東蒙總分會在王爺廟召開節東部地區臨時代表會議,宣佈撤銷東蒙自治政府,成立由東北人民政府和內蒙古自治動聯合會雙重領導的興安省人民政府。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正式成立。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政府決定將王爺廟改稱烏蘭浩特市。內蒙古人民自衛軍改編爲內蒙古人民解放軍,併成立內蒙古軍區。烏蘭夫任司令員兼政委,阿思根、王再天、那欽雙和爾任副司令員。[5][6]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內蒙古自治區婦女聯合會正式成立。[6]

建國後

1949年11月23日,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烏蘭夫呈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爲便於對內蒙古西部地區的領導,將內蒙古自治政府由烏蘭浩特市遷駐張家口市。同年11月,烏蘭浩特東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後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橋樑。

中國“興安盟”概述

烏蘭浩特市政府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內蒙古自治政府改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並任命烏蘭夫爲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哈豐阿爲副主席。[7]

1952年,內蒙古成立東部區行政公署,駐烏蘭浩特市,興安盟的建制隨之撤銷。原興安盟與呼納盟合併,改稱呼倫貝爾盟。

1969年,隨着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的變更,原興安盟的扎賚特旗隨呼倫貝爾盟劃歸黑龍江省,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劃歸吉林省白城地區,科爾沁右翼中旗隨通遼劃歸吉林省。

1979年,內蒙古自治區恢復原建制,扎賚特旗、科爾沁右翼前旗、突泉縣劃回呼倫貝爾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仍屬通遼。

1980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恢復興安盟建制,同時恢復烏蘭浩特市建制。

1992年12月5日,經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准,置阿爾山經濟開發區,計劃單列,直屬興安盟領導。[4][8]

中國“興安盟”概述

阿爾山深秋

興安盟地處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帶,由西北向東南分爲四個地貌類型:中山地帶、低山地帶、丘陵地帶和平原地帶,海拔高度150一1800米。山地和丘陵佔95%左右,平原佔5%左右。

與地貌特徵相關,經濟區劃大致分爲林區、牧區、半農半牧區和農區。林區主要集中在大興安嶺主脊線的中山地帶,有7000多平方千米。牧區主要集中在烏蘭毛都低山地帶,有8000多平方千米。半農半牧區和農區分佈在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帶,有45000多平方千米。[10]

氣候特徵

興安盟處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四季分明,地區差異顯著。春季乾旱多風,氣溫回升快,日較差也大。夏季溫熱短促,全盟大部地區夏季爲2個月左右,西北部中山區則春秋相連,無夏季。全年最高氣溫出現於7月。秋季氣溫急劇下降,秋霜早。冬季嚴寒漫長,全盟大部地區爲5—6個月,西北部林區長達7個月。全年最低氣溫出現於1月。年平均氣溫大部地區爲4—6℃,西北部林區爲-3.2℃。全年無霜期大部地區爲120—140天,嶺西北爲51天。光照充足,光能資源豐富,全年太陽總輻射量大部地區爲5500—6000兆焦耳/米2。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在373—467毫米之間,降水年際變率大,保證率低。年降水量的72—78%集中在6—8月。[11][12]

水文概況

一、河流

興安盟有大小河流200多條,分屬嫩江水系、額爾古納河水系、西遼河水系、內陸河水系。主要河流有7條:綽爾河、洮兒河、歸流河、哈拉哈河、霍林河、罕達罕河、蛟流河,均發源於大興安嶺,大部分河流屬嫩江水系,流域面積49041平方千米,佔全盟總面積的82%;處於大興安嶺西麓的哈拉哈河屬額爾古納河水系,流域面積4118平方千米,佔全盟總面積的6.9%;西遼河水系有烏納格其河,流域面積爲6413平方千米,佔全盟總面積的10.7%;內陸河水系有屬於烏拉蓋河的流域面積234平方千米,佔全盟總面積的0.4%。[13]

中國“興安盟”概述

綽爾河

綽爾河

發源於呼倫貝爾盟牙克石市境內的火燎溝,流經扎蘭屯市後由扎賚特旗西北部入盟境,向東南後轉向東流淌,在扎賚特旗努文木仁鄉靠山屯北匯入嫩江,全長552千米,興安盟境內長277千米,境內流域面積745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爲20.6億立方米,境內產流量5.79億立方米。

洮兒河

洮兒河爲嫩江右岸最大支流,發源於阿爾山開發區高嶽山。由西北向東南斜貫科右前旗,流經烏蘭浩特市後,在科右前旗東南部出境。全長595千米,興安盟境內長322千米,境內流域面積27875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歸流河、蛟流河、額木特河等。多年平均徑流量17.4億立方米。

歸流河

屬嫩江水系,爲洮兒河的最大一級支流。發源於科右前旗西老頭山附近。上游稱烏蘭河。由西向東在海勒斯臺郭勒匯入後稱歸流河。全長277千米。流域面積970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55億立方米。

哈拉哈河

屬額爾古納河水系,烏爾遜河上游。發源於阿爾山開發區大興安嶺西麓五道溝東南山,流向爲由東向西。經伊爾施至中蒙邊境有努力木爾根河匯入後出境,最終泄入貝爾湖。盟境內174千米,境內流域面積4118平方千米。年徑流量4.3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3.7立方米/秒。

蛟流河

屬洮兒河一級支流,發源於突泉縣與科右前旗交界處老頭山附近的毛日達板山,由西北向東南斜貫突泉縣後出境。境內河長149千米,境內流域面積334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05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爲3.32立方米/秒。

霍林河

爲嫩江右岸一級支流。發源於哲里木盟扎魯特旗後福特勒罕山北側,由西北向東南斜貫科右中旗後出境。全長590千米,境內長271千米,流域面積667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67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爲11.6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坤都冷河、阿爾渾德侖河、烏布坤都勒河。

罕達罕河

爲雅魯河右岸一大支流。發源於呼倫貝爾盟扎蘭屯市火龍山。在扎賚特旗西北部入境,至白廟子附近有烏爾其根河匯入後出境。全長141千米,境內長72.3千米,境內流域面積220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爲2.8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9.07立方米/秒。

二、湖泊

興安盟境內湖泊集中分佈在天池附近的大興安嶺中山地帶和霍林河、額木特河、二龍套河等無尾河下游。分佈在大興安嶺中山地帶的湖泊主要是火山噴發,熔岩壅寒河谷,切斷河流,形成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堰塞湖,以及由死火山口形成的高位湖泊,不受降水影響,豐、枯水年和季節水位漲落不大。分佈在無尾河下游的湖泊主要爲構造地形中的凹地或洪水沖刷、河道變遷所形成,受降水影響很大,多數在枯水年便無水乾涸。這些規模較小的湖泊,當地稱之爲泡子。

中國“興安盟”概述

駝峯嶺天池

圖牧吉泡子

位於扎賚特旗圖牧吉蘇木境內。水面最大時可達21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0米,最大水深1.5—2.0米。二龍套河由東北匯入,由泡子南端流出。爲二龍套河的天然滯洪區。

哈達泡子

位於圖牧吉泡子西約5千米,爲一塊自然凹地,四周爲高崗,僅北面和南面有豁口。豐水年有水,最大水面可達12—13平方千米,最大水深3—4米,枯水年乾涸。

鹼泡子

位於扎賚特旗綽勒蘇木境內,原爲閉流凹地,靠降雨積水。因水中鹼性較大,故稱鹼泡子。

牤牛海泡子

位於突泉縣南部太平鄉境內,屬下溼地,靠雨水補給。水面約12000畝,平均水深1—1.5米。

索金布勒格泡子

位於突泉縣水泉鄉境內,屬下溼地,靠雨水補給。水面面積約9500畝,平均水深1.0米。

水泉泡子

位於突泉縣水泉鄉境內。屬季節性水泡,靠雨水補給。水面面積約3500畝,平均水深1.0米。

白廟子水泡

位於突泉縣太平鄉境內,爲季節性水泡,靠雨水補給,平常年份水面面積約1150畝,枯水年份水面很小。

水泉馬場泡子

位於突泉縣水泉鄉境內。屬季節性水泡,靠雨水補給。豐水年水面面積可達1120多畝。

達爾濱湖

位於阿爾山開發區西北部大興安嶺中山地帶,爲火山噴發後形成的堰塞湖,呈長條形,西北—東南走向,長3.4千米,寬1.25千米,最大水面面積4865畝,靠河水和降水補給,三面環山,西北方開口,湖水注入哈拉哈河。最大水深達10米。

杜鵑湖

位於西北部大興安嶺中山地帶,興安林場東0.5千米處。爲火山噴發後形成的堰塞湖,湖岸多爲熔岩構成,水面面積1600餘畝,最大水深6米。

天池

位於科右前旗西北部中山地帶,天池林場北2千米處,爲一死火山口形成的高位湖泊,海拔1322.3米。水面面積180餘畝。

朝和爾哈嘎

位於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西北10千米處。水面面積爲5000畝,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2.5米。水源靠引霍林河水和降水補給。

雙龍崗泡子

位於科右中旗代欽塔拉蘇木雙龍崗屯1千米處。泡子周圍爲沙丘環抱。水面面積2000畝,平均水深1.5米,最大水深3.0米。水源靠降水和山泉補給。

毛都哈嘎

位於科右中旗代欽塔拉蘇木毛都營子東北約3千米。水面面積800畝,平均水深3米,靠降水和山泉補給。

三、泉

中國“興安盟”概述

阿爾山礦泉羣

興安盟境內的泉受降水影響很大在雨季和枯水季節,泉水溢出量變化幅度很大,有些泉則在枯水季節消失。在大興安嶺西的阿爾山地區,還分佈有大量的礦泉羣。

阿爾山礦泉羣

位於阿爾山山間盆地的東南部,在長504.7米、寬70米的草地上,分佈着48個天然礦泉,形成南北兩個礦泉羣。南礦泉羣皆爲冷泉,主要是放射性氡泉,其次是編硅酸泉;北礦泉羣爲冷泉、溫泉、熱泉及高熱泉的混體,主要是重碳酸鈉泉,其次是放射性氡泉。這些礦泉雖然相距很近但溫差懸殊,水溫最低的1.5℃,而最高的則達48.5℃。48個礦泉中水溫在25℃及以下的冷泉25個,25.1—37℃的溫泉9個,37.1—42.0℃的熱泉13個,48.5℃的高熱泉1個。阿爾山礦泉羣水質優良,醫療效果及價值高,早在清咸豐三年(1853年)就已開始開發利用。

龍泉

位於國營躍進馬場七隊附近,常年湧水,水質甘洌。

土壤類型

興安盟土壤複雜,土壤類型和土被結構呈多樣性,可劃分爲暗棕壤、灰色森林土、棕色針葉林土、黑土、黑鈣土、草甸土、慄鈣土、風沙土、粗骨土、石質土、沼澤土、鹽土等12個土類,30個亞類,52個土屬,133個土種,166個土壤類型。、

水資源

興安盟水資源總量爲50.04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資源爲18.97億立方米,佔38%,可開採量爲8.35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爲31.07億立方米,佔62%(不包括河流境外來水量17.77億立方米)[13]。有水庫25座,總庫容19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50億立方米,居內蒙古自治區第二位。[1]

地表水

興安盟多年平均河川徑流總量48.84億立方米,其中境內產流31.07億立方米,過境徑流量17.77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量2344立方米,居內蒙古自治區盟市間第二位。平均徑流深52毫米左右。在境內產流量中,嫩江水系26.57億立方米,佔85.5%;額爾古納河水系爲4.32億立方米,佔13.91%;西遼河水系爲0.18億立方米,佔0.58%。過境徑流佔總徑流量36.38%。徑流量分佈與降水量分佈一致,在地區分佈上很不均勻,年內變化與年際變化都很大。在徑流量年內分佈上,4—5月份水量(按75%的保證計算)僅佔全年的5.8—10.4%,春季農業的灌溉用水不足,尤其是降水少的年份,缺水更爲嚴重。而6—9月份徑流量佔年徑流量的80%多。[13]

地下水

興安盟地下水資源總量爲18.97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可開採量爲8.35億立方米。地下水埋深一般在2—3米,高崗地段水位埋深大於4米,易於開採。[13]

植物資源

興安盟野生藥用植物:有91科、417種,總儲量1.5億公斤以上。

野生油料植物:主要有山杏、榛子、文冠果、山櫻花、蒼耳、野亞麻、白樺、黑樺和油松。

野生纖維植物:主要有芨芨草、蘆葦、龍鬚草、豬鬃草、烏拉草、馬藺和苫豆。

野生澱粉植物:主要有蒙古櫟、灰菜、稗、野燕麥、苦蕎麥、狗尾草和野豌豆。

可食用菌類及植物:主要有蘑菇、木耳、狹葉蕁麻、猴頭、蕨菜和金蓮花、黃花菜(金針菜)等珍貴植物。五岔溝至阿爾山地區,有松口蘑、蜜環菌(榛蘑)、側耳(黃蘑)、毛柄金錢菌(金針菇)等珍稀菌類植物。[13][15]

動物生物

興安盟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經濟價值較高的有獐、熊、駝鹿、雉雞、椿雞、狐狸、猞猁、孢子等動物。野生經濟動物140多種,主要分佈在阿爾山、白狼、五岔溝林區,科右中旗的新佳木、義和道卜地區,扎賚特旗的圖牧吉等地,國家級科爾沁自然保護區脊椎動物有254種,有國家級保護動物45種。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脊椎動物28目71科309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46種。[13][16]

礦產資源

興安盟有各類礦產地326處,其中具有工業價值的大型礦牀5處(蛇紋岩2處,大理石3處),中型礦牀11處,小型礦牀30處,礦點103處,礦化點188處,共發現礦種達54種。[13][17]

黑色金屬礦產

興安盟黑色金屬礦產有鐵礦、鉻礦兩種,已發現的產地138處,其中鐵礦產地136處,鉻礦產地2處,大都分佈在永安—阿力得爾—伊爾施連線的東北一側地域。138處黑色金屬礦產地中,有鐵礦小型礦牀5處,鐵礦點30處,礦化點101處;鉻礦小型礦牀1處,礦點1處。[13]

有色金屬礦產

興安盟有色金屬復礦種礦牀較多,礦種有銅礦、銀礦、鉛礦、鋅礦、鉬礦、金礦等6種,以前4種居優勢,分佈較廣。全盟已發現有色金屬礦產地80處,其中大型礦牀1處,中型礦牀8處,小型礦牀3處,礦點34處,礦化點34處。[13]

燃料礦產

興安盟已發現的燃料礦產地不多,且規模也小。主要礦種爲煤,其次爲泥炭和油頁岩。全盟共有燃料礦產地17處(煤9處,油頁岩2處,泥炭6處),其中小型礦牀5處,礦點2處,礦化點10處。[13]

非金屬礦產

興安盟非金屬礦產分佈廣,產地多。主要礦種有大理石、石灰岩、螢石、脈石英、蛇紋石、石墨、石英砂、珍珠岩、磷礦、粘土、花崗岩、玄武岩、浮石、剛玉、水晶、沸石、輝綠石等18種,其中以大理石、石灰岩、花崗岩、玄武岩、珍珠岩、蛇紋岩分佈最廣,其次爲螢石、脈石英、石英砂等。全盟有非金屬礦產地73處,其中大型礦牀2處,中型礦牀3處,礦點37處,礦化點31處。[13]

中國“興安盟”概述

阿爾山市三角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