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十數據

  題|又一國際機構發出全球經濟警告,美國農民改種玉米也沒轍

  進入11月,美國總統還在爲自己發起的經貿爭端“買單”,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下調了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預期後,著名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也警告稱,美國經濟將受到經貿衝突的制約,還將導致全球經濟放緩。

  1、經濟增速放緩不可避免,多國“繳械投降”

  據路透社11月8日報道,穆迪的最新報告顯示,隨着國際經貿局勢越來越不明朗,美國產生的溢出效應愈發明顯。“我們預期2019年和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至不到3.0%,對2017-18年的預估爲3.3%,”穆迪在新的報告中表示。雖然國際機構不斷警告,但美國似乎沒有一點放棄“停戰”的跡象,那麼美國總統到底哪來的勇氣呢?

  實際上,由於美國加大了對衆多盟友的“經貿攻勢”力度,很多早前反對美國的國家紛紛敗下陣來。自歐盟與美國達成談判共識後,加拿大、墨西哥、韓國和日本也逐漸開始向美國“服軟”。9月30日,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達成了新版的《美加墨貿.易協議》,結束了長達一年多的經貿談判。

  2、日本、印度徹底“認慫”,美國忘了後院仍在“着火”

  對於第二大出口國美國,韓國自然也不敢馬虎,同樣在9月底,與美國達成了《美韓雙邊經貿修正協議》。無獨有偶,日本也同意坐下來與美國總統談判,一改之前十分抗拒的態度。多個經濟強國在美國面前服輸,迫使早在6月已經制定反制措施的印度,已經兩次延長了對美國加徵進口稅的生效時間。

  

  可以說,美國憑藉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實現了對多國的“勝利”,即便各國聯合控訴美國,也起不了任何實質作用。照此看來,美國總統的政策並沒有輸,更別說被趕下來,但這不意味着美國也能“贏”,因爲美國的農業和製造業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

  3、大豆庫存再次刷新歷史新高,種玉米也救不了美國農民

  11月9日,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報告顯示,已創下歷史新高的美國大豆期末庫存進一步增加,調高至9.55億蒲式耳,超過了分析師預測的8.98億蒲式耳。據《紐約時報》6日報道,“我們現在如坐鍼氈,”在北達科他州經營着六座穀倉塔的總經理卡雷爾稱, 站在堆得比山丘還要高的大豆前說,他指望着大豆在腐爛前價格能漲回去。

  困局之下,美國農民想出了改種玉米的方法,但現實再次給了他們一記重錘。據《論壇星報》稱,改種玉米的前景也不明朗,種植玉米比大豆成本高,近年來玉米價格也一直低迷,如果美國發動的經貿爭端一直持續,美國明年恐將出現“農業危機”。

  4、進口成本增加一倍,連福特也叫苦連天

  相信不久,美國的製造業也會面臨產品賣不出的問題。新浪美股11月6日報道,美國工業聯盟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美國企業在9月份支付了44億美元的稅費,較上年同期激增50%以上,給它們帶來約5.45億美元的損失。一位公司總部設在佛羅里達州的負責人耶爾金說:“隨着成本的上升,我們不能將所有的成本都轉嫁給我們的客戶。”

  別說中小製造企業,連像美國第二大汽車企業福特也苦不堪言。福特CEO此前表示,鋼鋁稅負令福特已經損失10億美元。由於稅率上升的影響,美國製造的鋼材基準價格在2018年上漲了28%,至十年來的最高水平。有美媒報道,福特汽車預計裁員30%(人數超過7萬人)。

  美國工業聯盟發言人查爾斯布斯塔尼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企業、農民和消費者成本的歷史性上漲僅僅是個開始。”現實的確如此,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還將引發一系列連鎖效應,不過美國總統似乎沒想明白,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美國也難以獨善其身,看似要贏的美國實際卻在自食惡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