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陣雨哥的母上:“背挺直,看看你含胸駝背的,難看死了!”

  雖然陣雨哥現在已經是二十多歲的大小夥子了,但是每次回家都要被母上吐槽體態問題,這要一放鬆(含胸駝背),母上大人的“風火輪”就直接掄過來。

  被母上大人掄多了陣雨哥發現了一個問題,不止是我一個人有:含胸駝背、聳肩、遛肩(肩膀往下沉)、脖子短這些問題,(爲什麼光打我一人)這是我們大多數年輕人的痛點啊!

  拍照時努力把脖子伸長,不穿高領的衣服,因爲怕顯得脖子短(可能只是因爲體態的問題)

  從來不拍全身照,因爲看起開總站不直

  從來不穿露肩的衣服,因爲肩膀不好看

  ……

  痛定思痛,本篇文章,陣雨哥決定和大家分享一下:

  1. 網絡上的體態調整姿勢靠譜嗎?

  2. 科學的體態調整法是什麼?

  爲什麼我會含胸駝背?

  其實都是一些舒服的不良姿勢造成的。

  在我們人體中,存在着維持人體正常體態或者負責運動的肌肉,一般都會有一組肌肉跟它一起配合,這些肌肉稱爲“協同肌”

  同時又會有一組肌肉跟“協同肌”的作用相反,稱爲“拮抗肌”,兩組肌肉一前一後,保證人體能屈能伸,缺一不可

  以人體坐着的姿勢爲例,拿手指來比作人體正常的軀幹,手指的屈伸代表身體彎腰和後仰。

  下面這個圖是正常情況下人體體態平衡的示意圖,其中前方的肌肉羣與後方的肌肉羣相互配合又相互拮抗,維持人體軀幹處於一個體態良好的姿勢。

  但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伏案工作、伏案學習的人,都喜歡保持讓自己舒服的姿勢,看看下面這張圖是不是你看書玩電腦時候的姿勢?

  維持這個姿勢的前提是前方的肌肉比後方肌肉收縮得多,用更大的力量才能將人體牽向前方,而這個過程對人體來說,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甚至很舒服!

  但請別忘記了,肌肉是屬於具有一定長度,彈性跟張力的人體組織。

  前後兩組肌肉就跟兩根彈簧一樣,本來正常體態的人兩根彈簧的長度跟力量是一致的,但對於長期不良體態的人,前方的彈簧不知不覺後知後覺的僵硬攣縮變短了

  想要再糾正回來,需要用更大的力量,人體反而會不舒服,根本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搞的定。

  早在你還沒出生的1998年,紐約的一個學者就已經提出——很多人的頸部疼痛的根本原因來自於不良的姿勢和生活習慣,而輕微的錯位會限制運動,導致周圍肌肉和其他軟組織的緊張,從而造成不適。

  體態不好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理論上,記得是理論上來講胸椎的後突,長期發展下去,非常容易引起脊柱形態的改變。

  近年來更有體態學者提出了胸橫肌學說,認爲不良的體態會通過影響患者的胸橫肌從而影響呼吸,影響大腦供血!

  但結果真的是如此嚇人嗎?毛爺爺都說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難道就沒有哪個無聊的人去做做研究、做做調查嗎?

  不好意思,還真有!

  2016年,泰國曼谷的一位“無聊人士”做了一個實驗:

  他讓30個工人坐在凳子上1個小時,分別採用下圖前趴、端正、後仰三個姿勢,通過身體感覺不適量表來反應被測量者的不適。

  又通過肌電圖描述的信號來表示重要的肌肉是否存在疲勞。

  結果顯示:1個小時後,無論是哪個姿勢坐立,身體的不適主要集中在頸部、肩部、上背部、下背部及臀部,其中臀部尤爲明顯。

  除了前趴坐立位下,探測到腹橫肌的疲勞信號外,沒有發現其他軀幹肌肉疲勞的跡象!

  所以,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一般情況下都是單純存在體態不良的情況,最多也就是頸肩部有那麼一點不舒服。

  而只有特別嚴重的病例纔會出現明顯疼痛、甚至影響呼吸、心臟的情況!

  這些理論,不能排除是很多推銷體態改良法的營銷人員鼓吹出來的,需要鑑別!

  貼牆訓練改善法有用嗎

  既然說到鑑別了,那就來說說網絡上宣傳得最“兇”的一種糾正方法——貼牆訓練改善法!

  絕大部分都說靠牆站鍛鍊,對於人體塑形,糾正駝背具有很好的療效。

  看着不用上訓練班、不用培訓課,只要一面牆就可以“天下我有”。

  你是不是心動了?但效果確實好嗎?

  前面我們說了,含胸駝背是由於前後方的肌肉不平衡所導致。

  前方的肌肉羣由於長期收縮導致僵硬攣縮,後方的拮抗肌肉羣則相應拉長而鬆弛,從而導致人體含胸駝背聳肩遛肩等不良體態的發生

  此時如果只是通過“貼牆站”起到單獨加強後側肌肉羣的鍛鍊,而忽略了前方肌肉的鬆弛,結局就是前後的肌肉都緊張

  就好比是本來骨頭只是單方面被一塊強壯的肌肉拉着,現在通過鍛鍊,被兩塊強壯的肌肉往相反的方向拉緊,不勒死算不錯了,還想着舒服?

  因此,某種意義上,通過貼牆訓練來改善體態的方法不但沒什麼用,有時候反而是有害的!

  那麼,說了這麼多,針對含胸駝背不良體態的人,真正的正確改變方式是怎麼樣的?乾貨來了!

  很乾很乾的乾貨

  說到正確的運動療法治療,就不得不提到本體感受性神經肌肉促進法理論

  這個理論是由老美內科醫生和神經生理學家Herman Kabat 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來的,並由物理治療師Knon和Voss逐步完善的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法。

  老外對於這種含胸駝背的症狀,哪條肌肉緊張、哪條條肌肉鬆弛,說得很詳細

  對於非醫學專業的我們只要記住一點,含胸駝背主要是前方肌肉跟後方肌肉不平衡所導致,訓練的方式主要是放鬆前方肌肉羣,鍛鍊後方的肌肉羣

  你僅僅需要以下的東西就夠了:

  一個墊子,一個泡沫滾筒,一個網球(陣雨編輯部用的是筋膜球)、一面牆。

  第一步:泡沫滾筒上練習胸椎的機動性

  慢慢的在泡沫滾筒上伸展上背部肌肉,逐個椎體滾動。

  注意泡沫滾筒需要有一定的彈性及高度以滿足達到鍛鍊的目的,運動下半身的力量將自己的上半身在滾筒上來回滾動,頭枕於交叉的雙手上適度後仰緩慢來回重複2-3次

  陣雨編輯部自己拍的

  第二步:滾動鍛鍊胸大肌和肩胛提肌

  使用準備好的網球置於牆壁與肩部中間靠前部分,肩膀往前慢慢滾動並在你覺得緊張的點上停留30-90秒,肩膀慢慢向後打開。

  這個動作有益於某些圓肩(肱骨內旋)的朋友們,同時有助於放鬆胸大肌,放鬆前方肌肉羣。

   陣雨編輯部自己拍的

  同理採用右邊的圖,上下滾動以放鬆鍛鍊肩胛提肌。

   陣雨編輯部自己拍的

  第三步:靜態拉伸保持30s

  1. 背闊肌的拉伸(慢慢往下壓)

  雙手自然將手掌尺側放置於與腰同高的凳子上,運用上半身的重量逐漸往下壓,量力而行,用於放鬆背部頸闊肌效果良好。

  陣雨編輯部自己拍的

  2. 肩胛提肌的拉伸(耍帥姿勢)

  用手將頭按壓偏向對側,手自然往下拉伸

  爲了伸展左邊的肩胛提肌,你需要把你的頭往右邊倒,儘量把鼻子靠近右邊的肩膀。

   陣雨編輯部自己拍的

  3. 側睡擺手拉伸胸大肌、改善脊椎靈活性

   陣雨編輯部自己拍的

  側睡,在上面的那隻腳墊在合適高度的滾筒上;

  保持下半身固定不動,上半身向後方側,類似於回頭看人一樣;

  上方的手儘量往後方拉伸擴展。

  第四步:“鋼鐵俠”式飛翔

  像鋼鐵俠一樣睡在墊子上。

   陣雨編輯部自己拍的

  注意始終保持肩膀遠離耳朵,每次堅持2-5秒。

   陣雨編輯部自己拍的

  第五步:練功式上臂旋外

  像習武之人一樣,紮好馬步,保持中立位,所謂的中立位就是人體的正常位置,而不是含胸駝背位!

  在此基礎上,放鬆後前臂緩慢旋外,每次保持2-5秒。

   陣雨編輯部自己拍的

  第六步:收下巴鍛鍊

  這個不解釋!把你的頭收回來!堅持10秒!

   陣雨編輯部自己拍的

  到此,本文也差不多要畫上句號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體態的保持,而對於已經出現體態不良的朋友們也不要灰心,體態訓練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糾正的,要有恆心!

  最後說個笑話給你們聽:花100000萬塊錢喫了10年喫胖了,就想花100塊錢1天瘦下去,你覺得你的肉會同意嗎?

  關於體態,希望你們都不要像下面一樣,越活越退化!

  感謝閱讀!

  中國爲什麼是乙肝大國?搜索關注微信公衆號“陣雨Fallin”(ID:izhenyu163),回覆“乙肝”就能知道~

  作者:小黑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