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怕孩子穿廉價衣服被別人孤立。

鄰居李濤的兒子今年剛上幼兒園,他害怕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人孤立,就給他買了一身價格不菲的名牌衣服,對於普通工薪階層的李濤而言,這一次開支不小,但轉念一想:爲了孩子,值得!

但是孩子只有這一身比較貴的衣服,只能重複的洗穿,時間長了又出現了問題

在一次家長會之後,老師單獨找了李濤,說孩子在幼兒園總體表現不錯,但是他不愛表達,另外如果咱們家庭條件不允許,其實沒必要拿買那麼貴的衣服,搞得好像孩子只有一件衣服一樣,孩子可能因爲這事有點不開心呢,您回家可以疏導一下。”

李濤不好意思的解釋了一下:“我們也是害怕孩子被孤立,所以……”

後來老師笑着說:“不會的,孩子們都很簡單,反而是大人想太多了,導致出現了問題。”

,其實像李濤這樣自作聰明的父母並不少,許多人都會跟風窮養富養孩子的理論,但卻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而生搬硬套,其實在老師們的眼中,假富養和真富養差別是很大的,主要有以下這幾點。

1、外在穿衣的區別。

俗話說“穿衣喫飯趁家當”,指的是一個人的穿着能體現家庭的經濟條件,如果是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穿衣會根據搭配、時節和品牌來穿,普通的家庭則以整潔、乾淨、實用爲主。

如果是假富養的家庭,這可能只有一身比較昂貴的衣服,但經常的穿還會特意強調自己衣服的價格,品牌,故意顯示自己。

2、知識面的區別。

其實家庭有多大的平臺,孩子就會有多寬的眼界,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家裏的資源和人脈較多,可以讓他接觸更多新鮮事物,讓孩子儲備更多的知識,思維上更加開拓。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從固定的渠道來吸收知識,沒有多餘的時間和能力去研究更多新鮮事物,接觸外界有限,所以眼界較小,思維拓展的能力也會差一些。

3、價值觀的區別。

家長的價值觀輸出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家境優越的家庭會教育孩子要注重過程,注重感受,而不是結果,是不是盈利。

普通家庭則會告訴孩子生活艱辛和不易,金錢很重要,更多要教授孩子怎樣賺錢養家,而不是爲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總之,從以上幾點的差別可以看出真富養和假富養。說到底,所謂的富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教育方面要多讓孩子開拓思維,而不是在物質方面進行富養。

作爲父母,也要教會孩子,不要爲了表面的虛榮而去追求一些沒必要的東西,這樣纔會更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