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西姆,1975年生於克羅地亞的亞德里亞海岸一個叫做Sibenik的小鎮,九歲開始學習鋼琴,隨即便展現出他在鋼琴演奏上過人的天賦。戰爭持續了很久,他只是在地窖受困之後的時間裏堅持練琴,準備當時一個音樂比賽的),並在戰火中舉行音樂會,宛如電影“戰地琴人”劇情。

1975年5月3日,克羅地亞鋼琴演奏家馬克西姆Maksim Mrvica出生。   

馬克西姆,1975年生於克羅地亞的亞德里亞海岸一個叫做Sibenik的小鎮,九歲開始學習鋼琴,隨即便展現出他在鋼琴演奏上過人的天賦。他9歲獲邀參加演出,3年後就能夠和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海頓的C大調鋼琴協奏曲。   

1990年戰爭爆發,馬克西姆和他的老師Marija Sekso決定繼續堅持他的音樂課程。他雖被困在地窖八天,但仍每天練琴七小時(馬克西姆接受《947經典熱播榜》欄目採訪時,對這條新聞給予否認。他在被困地窖8天的時間裏並沒有練琴,地窖裏面也不可能有鋼琴。戰爭持續了很久,他只是在地窖受困之後的時間裏堅持練琴,準備當時一個音樂比賽的),並在戰火中舉行音樂會,宛如電影“戰地琴人”劇情。談到這段經歷,馬克西姆說,當年戰亂髮生後,很多地方都很危險,音樂學校也停課兩年,他除了喫飯、睡覺外,就是專心練琴。看到《戰地琴人》這部電影,會覺得很感傷,因爲那段戰亂的歲月又浮現上來。   馬克西姆受過非常嚴格的鋼琴訓練。他出生於1975年,家鄉是在亞德里亞海岸一個名叫希貝尼克的小鎮。他9歲開始練習鋼琴(第一次公開表演也是在這年),僅僅三年後,他就和交響樂團一起合作表演海頓(奧地利作曲家)的“c大調鋼琴協奏曲”。1990年,戰爭爆發,在他居住的小鎮上,每天都有上千顆手榴彈爆炸,但是他和他的導師瑪利亞.塞克索(marija sekso)都堅決的認爲應該繼續進行音樂學習。在那樣危險的環境中,支持馬克西姆的就是他的鋼琴。儘管當時環境如此惡劣,他還是在薩格勒布(今克羅地亞首都)獲得了生涯中第一個比賽大獎,至今他都認爲那是他最重要的一個獎項,而且“那是我演奏生涯中最美妙的時刻。”隨後他在瓦拉基米爾.卡潘教授(vladimir krpan,意大利著名鋼琴演奏家米凱蘭傑利的弟子)的教導下在薩格勒布音樂學院度過5年時光,接着又在布達佩斯著名的李斯特音樂學院學習。這段時間(1999年)他獲得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頭獎。2000年他定居巴黎,受業於伊格.拉斯科(igor lazko)。   

2001年他贏得巴黎龐拓斯鋼琴大賽首獎。他的生涯從此轉變,等他回到克羅地亞後頓時成爲了媒體關注的焦點,有數不清的電視節目和訪談等着他。然後他錄製了開頭我們提到的那張專輯《gestures》。他在薩格勒布市擁有2000個席位的利辛斯基音樂廳(lisinski hall)舉行的演奏會景況讓人歎爲觀止,舞臺佈景包括鐳射燈,乾冰和巨大的電視牆,而觀衆人數中有一半都低於30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