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子柒的视频是不是一个人拍的。加了滤镜的李子柒,确实带给了我们太多关于田园生活的美好想象,她给世人讲述了一个关于乡村的童话故事,她让更多人有兴趣有意愿去了解中国的农村。

李子柒,应该是除陶渊明之外,中国第二个田园生活的“形象大使”,凡论田园生活处,必有李子柒。

但像所有有争议的网红一样,有无数人喜欢李子柒,觉得在她的视频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抚与治愈;也有很多人质疑她在炒作,真正的田园生活并不是如此岁月静好。

在农场主+的数篇关于李子柒的推文中,有网友直接评论:“就一大骗子”“她的视频太有欺骗性啦”!

不论你是如何看待李子柒,有一点毋庸置疑,她已是属于这个时代的顶级流量明星。

她的微博粉丝2058万,抖音粉丝2986.5万。更令人赞叹的是她的外网影响力超过一众明星,成为国内对外网影响力最大的UP主。

就在前些天,她在Youtube上的粉丝已破千万,全球粉丝过亿。

最近,李子柒登上《纽约时报》,这篇文章用很长的篇幅在探讨一个问题:如何思考李子柒的“生活”?

隔离时期的“田园公主”

在《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中,作者Tejal Rao表示,她在看了李子柒最新发布的一期名为《蒜的一生》的烹饪视频之后,深有感触。

在视频中,李子柒把蒜瓣铺在她家外面的一块土地上。随着时间流逝,蒜苗开始生长,伸向天空。

接着她用新鲜的青蒜苗炒猪肉。收获蒜头之后,她把茎秆编成辫子,挂起来晾干,剩下的用来腌渍和保存,用其中一些给鸡爪和拌菜调味。

对于正在世界各地隔离中的观众来说,她这种一切自己动手的田园幻想,已经成为逃避和安慰的可靠来源。

不仅如此,这些视频还揭示了每道菜所有组成部分中倾注的复杂而密集的劳动,同时也让漫长而孤独的生产过程显得有意义和有价值

当然,这篇文章也指出:李子柒浪漫化了农村生活的挣扎,而且像任何精明的网红一样,她也将这种魅力变现。她在网店里出售的商品与视频中的内容高度挂钩。

按照李子柒的说法是,她只想让城里的人知道,他们吃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但是,世界上大部分食物都并非来自任何人的后院,也不是从零开始制作的。

面条是在工厂里生产和包装的;鸡和猪在快速的、危险的流水线上被宰杀。

我们工业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在商业工厂和屠宰场工作的人们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在过去几周中都暴露无遗。

李子柒则完全回避了这个残缺体系的存在。这是她的视频在当下提供的最有力的幻想:人们自己种植和烹饪食物,不浪费任何东西,不需要太多身外之物

在隔离中,看着李子柒独自采摘玫瑰花瓣和成熟的番茄的视频,作者在思忖:

这些视频是关于我们已失去的集体食物认知的记录,还是对其复兴的理想化愿景?

为都市人准备的乡村童话

在李子柒的视频里,每一帧都是仙境,李子柒仿佛化身一位隐居在山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然而,这种脱离现实的美好感,给李子柒惹来了众多争议。

“她家到底承包了多少山头?”

“她的院子里怎么可能应有尽有?”

“李子柒的视频是不是一个人拍的?”

“背后是有团队在炒作,商业化运作?”

“是不是就为了淘宝带货?”

归根结底,最大的质疑在于:李子柒所展现的,并不是农村真实的生活。

那么,何谓真实的农村生活

大片大片的农田里,永远除不尽的害虫与杂草,埋着头耕地伸不直腰的老农,河边浣洗的村妇,闲坐在家打牌的失业青年,婚嫁丧娶的种种繁琐的人情往来,因为人口大量流失,难见人影,只偶尔两声鸡鸣与犬吠的死寂?

这些,可能更接近农村的真实,但这样真实的演绎,能让人对农村心生向往,并形成独特的文化进行全世界范围的传播吗?

有时候想想,大家能接受一个虚假的明星人设,却容不下一个“中华文化输出”成功典范的“李子柒”,这不是挺讽刺的吗?

李子柒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她总能点石成金、泼墨成画

把那些寻常的农家生活过成大家喜欢的模样。

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

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

十月豌豆黄了,再结结实实整上一顿豌豆凉粉……

这个来自四川深山里的姑娘,从2016年拍摄短视频至今,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展开:

在她的镜头中,有春种秋收、榨菜清粥,有笔墨纸砚、活字印刷,有养蚕缫丝、华丽蜀绣;

无论是令人垂涎欲滴的清新美食,还是田园采摘等细活粗活重活,都是李子柒自己亲力亲为,几乎“无所不能”。

一双粗糙的手、一双出镜率超高的胶鞋、一身干活利落劲儿”构成了我们对李子柒的第一印象,也成为了她的独特标识。

除却“网红”这个标签,她真的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沉下心做事的人。

她的走红,是因为视频的制作是走心的,拿捏准了人性的:我们多么渴望在自己平淡乏味的生活里,能够有这样一份闲适和精彩啊!

李子柒为什么不能复制?

那是因为,编一个田园生活的剧本不难,找一个能熟悉运用镜头的摄影也容易,但你上哪儿去找那样能干脆利落地干农活,并且拥有超高审美、真正有农村情怀的年轻美丽的姑娘,能够把农村的生活用诗一般的方式展现出来呢?

加了滤镜的李子柒,确实带给了我们太多关于田园生活的美好想象,她给世人讲述了一个关于乡村的童话故事,她让更多人有兴趣有意愿去了解中国的农村

光这一点,不就足够了吗?

对于李子柒,喜欢或者不喜欢都是一件太正常的事。

加了滤镜的她,能让我们对农村多一份向往;努力做商业变现,这也无可厚非,在粉丝经济盛行的当下,有丰厚的回报,强大的团队,才能让她创作出更高质量的内容。

我很赞同《纽约时报》编辑的一个观点:我们现代生活的便利,是建立在高负荷运转的工业链上,它高效,同时也脆弱,而李子柒的视频,展现了另一个维度,那就是回归最本真淳朴的生活方式

她让我们反思: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吗?

而当下,对于遭遇这次疫情浩劫的人们来说,这样的反思尤为珍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