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中坐地擡價,失德醫院欠收拾

手術中坐地擡價,失德醫院欠收拾

手術做到一半,醫生居然以患者手術部位還有其他問題爲由,停下來和躺在手術檯上的患者“討價還價”,要求提高治療費用。在成都成西醫院做腋臭手術的患者,從被承諾千餘元搞定直至擡價到近6000元;到綿陽協和醫院做前列腺手術的患者,手術費從3000元變成了9000元;在呼和浩特平安醫院就診的男科患者手術做到一半,被告知得再交7000元……近來,這樣不可思議的事件連續被媒體曝光,傷害了公衆對醫院和醫生的信任。

手術中坐地擡價,失德醫院欠收拾

這類事件往往發生在民營醫院。基本路數是先用一個比較低的價格吸引患者前去治療,手術進行中再告知患者,若不加錢,手術就沒法結束。這種喪失醫德的行爲不僅讓患者很受傷,還會令醫患互信變得更加脆弱,更會讓公衆把誠信缺失的標籤牢牢貼在民營醫院的身上。

新一輪醫改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社會辦醫發展的文件,扶持不可不謂真心實意。當下,我國社會辦醫規模和服務量佔比仍然較低,技術人才缺乏、羣衆認可度低等困難和問題仍然存在。若此時民營醫院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平等待遇,甚至仍唯利是圖,不惜以短視行爲自毀前程,就可能導致社會辦醫機構品牌美譽度和競爭力的集體喪失,並讓有意開展多點執業的公立醫院醫生望而卻步。

手術中坐地擡價,失德醫院欠收拾

手術檯上坐地擡價的事件屢有發生,讓患者健康、醫生形象、醫患關係一再受損,監管部門也難辭其咎。政府在爲社會辦醫掃清路障的同時,不能忘了“寬進”之後更需“嚴管”。對此,有關部門要完善監管機制,出臺監管細則;加強對社會辦醫機構管理人員的培訓,強化醫療安全意識,嚴防過度醫療;嚴打非法行醫,建立退出機制,向社會公開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信用記錄,讓嚴重違規失信者付出永遠禁入醫療行業的代價。

“鬆綁”和“嚴管”,都是對社會辦醫的有力支持。在促進社會辦醫的同時,更要嚴格監督管理,這既是對患者的保護,也是對社會辦醫事業的保護。只有當民營醫院獲得了公衆的信任,這部分醫療資源的力量才能真正得到釋放,患者多層次的醫療服務需求才能真正得到滿足。

圖/源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