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得一提的是,自戀型人格中的隱形自戀者,其因容易存在敵意歸因偏差,心緒向內逃避的問題,雖通常不會向外顯現反映爲家暴行徑,但也因其意識中總認爲外在環境在對自己有惡意,而容易衍生劣性“自我保護”,在親密關係中出現精神虐待的現象。家暴傾向往往和自戀型人格存在着緊密的連接。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衆號 GQ報道(GQREPORT)。在GQ報道後臺回覆「彩蛋」,送你一個彩蛋。

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這是不平靜的一週。週一,美妝博主宇芽控訴前男友沱沱家暴,隔天,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又被現女友指控家暴。最近,關於家暴的討論很多,其中大多集中於受害者視角,去辨析受害者難以逃離的原因。在這篇文章裏,我們希望將目光投向家暴男,這一悲劇的源頭。

有一句被廣爲傳播的話,“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常常被用來提醒女性不要對家暴男心存僥倖。其實,這樣的表達,存在着一種不負責任的對立切分,將人完全劃分爲“家暴男”和“不會家暴的男人”兩個陣營。

而事實上,我們很多人的身邊都潛藏着一名可能的家暴施行者。但它是否會被刺激發生,存在着許多偶然因素。家庭暴力,作爲一種行爲傾向,它並非是一種既成人格,而往往是某種人格(或某幾種人格的交疊)在一些內外環境的刺激下所可能會產生的其中一種行爲。

爲此,我們準備了一份不完全“鑑家暴傾向指南”,供廣大女性取用 (當然也有有需要的男性)。

···············

❶爲何許多家暴慣犯都裝着一副“天使”面孔?

“社交網站上的他,美好善良光偉正。現實生活中的他,對我反覆家暴,誹謗恐嚇”,這是美妝博主宇芽自爆被畫家前男友@沱沱的風魔教(下文簡稱沱沱) 家暴時對他的形容,也是家暴受害者對家暴者最常見的描述之一。而就在宇芽微博發聲的隔天,藝人蔣勁夫再次被烏拉圭現女友Julieta爆出具有家庭暴力行徑。至此,距他去年在互聯網上聲淚俱下的“悔過”,前後不過一年。

當時,包括胡歌在內的一衆明星發文力挺蔣勁夫,並對他使用了非常多諸如“善良”、“正義”、“永遠的明媚少年”之類的字眼。然而,從蔣勁夫現任烏拉圭女友Julieta的口中,我們又一次地聽見了故事的另外一個版本——蔣勁夫是控制狂、暴力狂和嫉妒心很強的人。相處時,蔣勁夫不僅全面控制了她的社交、經濟生活,不讓她和朋友正常見面,還在毆打女方過程中對其下死亡威脅。

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其實,像蔣勁夫和沱沱性格中這種個性在兩個極端中反覆的狀態,是”家暴男“常見的一種性格特徵。這種性格的兩極化所帶來的辨知性迷霧,是家暴事件中,會讓受害者在不斷地認清對方,和不斷對對方產生幻想間來回擺動,延緩自救,泥足深陷的一個原因。

使得女方難以掙脫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

· 施虐者的邏輯洗腦灌輸,讓受虐者不斷地受到加虐者影響,乃至立場鬆動。

· 長期人格被打壓,雙方地位兩極化,導致受害者反駁困難。

· 施虐者悔過時常表現的脆弱與童真,在狡詐地利用女性們的憐憫心,進行情感綁架,將受害者綁定在自己身邊。

· 家暴其本身所具有的的不擇手段的脅迫性,對受虐者起到了威懾效果,從心理層面上迫使對方難以背離……

解開這層性格迷霧是必要的。我們需要了解施暴者的心靈本質,從瞭解中催生辨識能力,進而理性地判斷,乃至能及時地辨清。此次事件,其實是一個契機,讓我們意識到維護心靈健康的重要性,更好地保護他人或自己。

作爲一名心理諮詢從業者,我想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結合近期的家暴事件,和過去曾經歷的一些個案,系統性地來聊聊家暴這個問題,談談家暴男其形成背後的一系列原因。

❷沱沱的個案淺析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若欲以小見大,我們可以嘗試着從沱沱的個案出發,去做一些簡單的心理分析:

據知情人士透露,沱沱的原生家庭並不算幸福。其父母關係很差,他在很小的時候,便開始目睹父親對母親的廝打。

在其公衆號發佈的一篇名爲《〈在人間.煙火氣〉--所有血淚終結時》的文章中,沱沱回憶了小時候父親家暴的場景:他痛斥父親爲“魔鬼”,講述了母親如何拿血衣給他看,父親如何在街上對母親追打,甚至撕爛她衣服。

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之後,如我們所見,他將這一幕重演,暴力毆打女性,並撕壞其衣衫。

童年家暴帶來的陰影對其心靈的影響是巨大的:仇恨被從小培養了,對愛的無能與匱乏則長久地被停留在身上。

沱沱是期望愛的。他曾在一次新書分享會上說,“人的安全感需要去緊緊抓住很多東西,但明明抓不住”,這就是一種對愛的渴望。家庭陰影所帶來的影響(愛無能與強匱乏),讓沱沱比起去領略需求滿足時的那種充盈,更傾向於去滯留在彷彿愛就要逝去的那種患得患失當中,在害怕裏餵養莫須有的猜疑。

有知情人士稱,沱沱的朋友更替得很快,其中很多都和他絕交了,他還總覺得“錯都在對方身上”,甚至認爲身邊的人都對不起他,愛利用他。

影響一路蔓延,直到故事重演。從宇芽的視頻爆料中,我們見識到了沱沱行徑的可怕。其中包括在第四次家暴中,沱沱將宇芽從電梯間像物體一樣地拖拽出;最後一次家暴時,沱沱撕爛其衣物並用腳踩踏其臉部和身體;還有在分手後,沱沱通過短信微博乃至毀壞停車場車位等方式進行持續超過一個月騷擾、威脅、報復等等。

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要對沱沱這一成年後的“魔鬼”人格,進行更進一步的性格分析,從其聲稱花費十四年所作的繪本里下手,或許是一個有效的突破點。

這本叫《去漂流》的繪本,靈感來源於他所稱的“一個悲傷得難以自持的夢”。即自己和小時夥伴們一起從朝天門出發,各自劃獨木舟去漂流,一路上小夥伴們面帶微笑地一個個沉沒,航行到入海口時只剩下他一個的夢。在繪本中,沱沱描繪了重慶城市發展所帶來的光影變幻,糅雜進很多對童年的追憶,還有夢境一般的幻想。

一般情況下,這類耗費時間的創作和創作者本身的人格特徵會有很強的聯繫,以《去漂流》來說,其對幻想拿捏描繪的精準,映射了沱沱性格中一定程度的自我迷惑性,說明他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但也容易對現實生活產生相似的逃避和幻覺。

用十四年打造一份以童真爲主題繪本,這份對“美好童年”的執念,是其性格里嬰兒狀態的彌留的明顯顯現,象徵其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戀型人格,還留有強的在嬰兒時期人所會有的全能型自戀。繪本中處處隱含的那份感傷,也並不僅僅只是出於美學。其間涵蓋着的,是他內心小孩的殘影,和他內心小孩身上所籠罩的壓抑悲傷。

誠然,沱沱在原生家庭,生活經歷,乃至其性格中,存在着很多受壓抑或者矛盾的地方。但與很多被純粹壓迫,翻身不能的人不同,沱沱具備很多現實的光輝可以用來填充自己。從世俗的角度來看,他已經某種程度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生命並非沒有給予他機會,只是他還是選擇了讓恨意不停歇。

我們可以看見,他對愛的表現形式,就是“濫用”(對自己的前女友和前妻暴力),“奪取”(在關係中控制和要求對方),和儘可能多地“揮霍”和“佔有“”在有女友的情況下還和其他女性存在曖昧聯繫)。惡性的愛的表達,自然是不能夠喚回愛的。從他人身上得不到愛的沱沱,因此加重了自愛。他通過努力地愛自己,通過重複和加深自己的那一套意識邏輯,做明面上的“更好的自己”,來不斷肯定自己的存在,從而把“失去的那些愛”假性地補償回來。

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沱沱的風魔教繪本作品《去漂流》

❸“解暴指南”:家暴男是怎麼煉成的

在我遇到的個案裏,心理狀況與沱沱相似的案例還有好幾個。例如中年待業在家,因暴力傾向被老父母送來的黃叔(化名);還有因工作上的不得志,和強烈的競爭壓力,在親密關係中喜歡對女友指手畫腳,瘋狂控制的劇作家塗塗(化名)等。他們之間的區別,只是在於表現程度和呈現方式的不同。

家暴傾向往往和自戀型人格存在着緊密的連接。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沱沱和我前面列舉的幾位個案都屬於自戀型人格,據哈佛醫學院心理學教授Craig Malkin分析,所有的自戀症患者都具備三個特點,即所謂的三個E:充分利用(Exploitation), 特權感(Entitlement), 和共情匱乏(Empathy Impairments)。

自戀型人格有顯性與隱性之分,其中沱沱所具備的,就是所謂的顯性自戀型人格。該人格具有強烈的外向性和低宜人性,容易自大,膨脹,擅長主動發起攻擊,貶低或輕視他人,具有“唯我獨尊”的思想情緒。譬如沱沱的微博個人簡介“目中無人無法無天”,就是典型的自我抬高宣言。

值得一提的是,自戀型人格中的隱形自戀者,其因容易存在敵意歸因偏差,心緒向內逃避的問題,雖通常不會向外顯現反映爲家暴行徑,但也因其意識中總認爲外在環境在對自己有惡意,而容易衍生劣性“自我保護”,在親密關係中出現精神虐待的現象。此類虐待最糟糕的地方,即是在於它的難以察覺,一個人從另外一個人身上不斷榨取,雙方卻都很難知道,其實是人格出現了偏差。

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共情能力的匱乏,其“物盡其用”的充分利用傾向,和自我提高的特權感,讓很多有自戀型人格的人,在與現實經歷發生碰撞的時候,在提出需求和接受需求時呈現出障礙。

人本心理學者Abraham Maslow在其1943年的論文《人類激勵理論》中論述了人想達成心理健康的五個基本需求層次,即:一、生理需求;二、安全需求;三、歸屬與愛的需求;四、自尊需要;五、認知需求。其中前四種是人維持健康心靈運轉所必要的。自戀型人格者的問題便主要集中在第三點“歸屬與愛需求”的不被滿足,和第四點“自尊需要”需求的不能滿足上。

出於對原始的全能性自戀的依賴,即對嬰兒時期有求必應狀態的留念,自戀症者們總習慣於自我強調。比起付出,他們更擅長保護自己,內心往往充斥了假性的匱乏感,從而更多地停留在對外提出需求。這種心理狀態使他們在通暢表達需求,和通暢接收需求時存在障礙。

具體表現,譬如內心預設所需的需求量,總遠超過現實可供的數量,永不知滿足,不斷惡性地疊加需要;和不信任自己已獲取的,獲得再多也彷彿從未得到等。

我個案中那位中年待業在家,最終呈現出家庭暴力傾向,甚至威脅恫嚇老父母的黃叔,便是一個相應的例子。其父母長久以來對他的經濟扶持,情感忍讓,甚至強硬送醫,等等行爲,其實都是這對父母對他本人關心與愛的體現。然而他總是不知滿足,人到中年依舊有很強的自我與頂撞情緒,對父母的關心接受無能,在接受需求上存在障礙的體現。

內心匱乏的真正原因,其實從來都不在於無法得到,而在於主體無法良性地愛,無法良性地接受,和無法良性地感知。

最後,自戀型人格,會使兩性施暴者在其行動和性情中呈現出反覆,也就是我們開頭描述的那種,一會陽光溫暖,一會又化身惡魔。其形成原因,主要有這麼兩個層次:

首先,由於對共情能力的缺乏,施暴者們很難感受到真正的悔意,和體驗他人所受的苦,從而真正感覺到自己在犯錯。

在沱沱的最新回應中,我們能明顯地觀察到沱沱在衡量自己對宇芽和幾位前妻所造成的傷害的不客觀。即便對對方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與生理侵害,他依然對對方的痛苦是沒有真正感知的,注意力僅停留在自己承受的痛苦,因此而揚言報復。

在第一層次的基礎上,而後,出於他們的自我保護本能,施暴者們往往會通過各種方式,不斷逃避正視“惡劣的自我”:或是對外歸因,推卸爲對方的錯,環境的錯;或是粉飾太平,通過各種各樣的彌補行爲來抵消惡劣感和自我確認。譬如下跪,自殘,修飾對外形象,從而自我安慰“自己並沒有那麼壞”,自我確認“還是那個美好的自己”。

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❹“避雷指南”:如何先發鑑定家暴男?

那麼,怎麼樣在現實生活中提前辨認出潛在家暴者呢?總體而言,家暴者容易存在這樣三個先發特性:

1、在生活環境或心理上,存在長期無法解決的矛盾。 矛盾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後天的。長期矛盾的懸而未決,容易在潛意識層面停留,形成積累性的恨,成爲一種心理潛隱,然後在某外部事件的觸發下,從隱性變化爲顯性,成爲確鑿無誤的行爲“變態”(沱沱的家暴行徑)或者心理“變態”(塗塗的嚴重抑鬱)。

例如我的個案,黃叔,就是典型的存在明顯的生活環境中的矛盾的例子。其矛盾即爲中年待業所具有的強競爭壓力,強自我實現困難,長期居於他人之下(啃老)的情況所具有的壓迫感。其他的個案,包括蔣勁夫和沱沱在內,也一定在生活和心理上的某處存在着長期無法解決的矛盾,區別只是在於矛盾的易於辨認,和不易於辨認上。

2、心理上存在較強烈的全能性自戀。

全能自戀這一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每個人在嬰兒時期都具備的心理,即認爲自己是無所不能的,只要起心動念,世界就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運轉。成年後大多數人會逐步從全能自戀的狀態下走出,故而這裏所指的是部分在成年後且保存強烈全能性自戀特徵的人。他們因某種在人格的成長階段中遭遇的阻礙,人格未能正常地獨立,成長,而保留着強烈的嬰兒時期特性,極易發展成爲自戀型人格障礙者。

其中以沱沱和蔣勁夫的案例最爲典型。譬如沱沱《去漂流》繪本中描繪的對童真生活的眷念,其實就反映着沱沱自己對嬰兒時期全能自戀狀態的眷戀。這種眷戀本有可能是良性的,但他繪本中所隱含的那抹來自內心小孩的感傷陰影,偏偏給這份眷戀的定性蒙上了一層不穩定性。

而在蔣勁夫女友的爆料裏,還提到了他對親生父母的發泄和威脅,這更表現了他在自我意識中還認爲自己“無所不能,只要起心動念,世界就會按照自己的意願運轉”。他對世界的認知還是無理取鬧的,對父母依然會用表達情緒的方法來討要。

在現代父權文化殘留的背景下,大部分男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全能型自戀問題,其中全能型自戀表現較強者,往往會在自我實現等事上極其執着,迫切需要他人關注。

比如沱沱,據其舊友描述,沱沱很沒有安全感,很希望能夠引起別人的關注,暴力,甚至常常就是他引起他人關注的方式。

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3、在“歸屬與愛的需求”的要求和接收中存在明顯障礙。

障礙包括在感知情感時存在障礙,在辨認歸屬感時存在障礙,還有在如何合理地要求,如何合理地接收該需求中存在障礙。

具體表現爲:

· 因無法正常接收需求,長期匱乏所導致的無盡索取。有些人,看上去挺“博愛”,獲得再多,你卻會發現他依舊無法“被填滿”。

· 因無法正常提出需求,導致的需求長期不被回應。這些人喜歡把感情需要憋在心裏,卻反過來抱怨對方不給予。

· 無法健康地辨認情感需求,如對感情搖擺不定;

· 無法正常地控制慾望索取,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等等。

同時滿足這三點先發特性者,較常人會更容易產生兩性虐待的傾向。

❺家暴問題,一種結構型困境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家庭暴力是社會大環境與個人情境糾纏所生的一道寫實殘影。

據全國婦聯的不完全統計,在我國2.7億個家庭中,約有3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其中施暴主體九成爲男性。

家庭暴力作爲一種結構型問題,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

歷史文化環境成因。中國“男尊女卑,夫爲妻綱,父爲子綱”的儒家思想,使家暴被約定俗成地被定義爲“封閉的家務事”,男女權力分化,反抗意識淡薄。

社會心理成因。近年隨着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機制走高,精神壓力的積累變得尋常,併爲家庭暴力提供導向。

兩性權力關係成因。男女權力兩極化是形成家暴的“溫室大棚”。儘管男女平權意識在被逐漸地推廣,現實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仍隨處可見,男性依然佔據主導。

原生家庭也往往爲家暴的形成提供誘因。有關數據顯示,一個人是存在家庭暴力傾向,和他原生家庭中是否存在家庭暴力行徑,和是否存在男女的權利高度不平衡有很大的聯繫。在傳統父權家庭,和在經歷過家庭暴力的家庭裏成長的小孩,普遍會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現家暴行徑。譬如前文中提到的中年待業,具備暴力傾向,被父母送來做心理治療的黃叔,其實就是這樣的例子。他的原生家庭高度封建,如若不是暴力傾向蔓延到老父母身上,老人家們對黃叔的家暴行徑的態度其實都是漠然的,他們很自然的會覺得,“打老婆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❻家暴男的“防治指南”:“家暴”究竟能否改好?

很多人關心,家暴男到底能不能“改好”?

從臨牀醫學的角度來講,這在理論上其實是可行的,只是在實踐上存在着種種困難。

目前面對自戀型人格的治癒,在臨牀上主要有這樣兩個方向:

其一是Heinz Kohut所主張的共情心主導體系,強調針對共情能力的再塑造和再形成,幫助患者從心靈上成長,脫離自戀階段。

其二是Arthur Kornberg主張的對利己那部分自我的直面與分析,強調正視自我,正視問題。

而針對家暴傾向的處理,其情況就更爲複雜。這是因爲其牽涉了大量當前文化、社會,家庭,兩性關係中的一系列問題,內容包括但不僅限於兩性平權,父系文化殘留,原生家庭暴力等等。它的被治癒,或者說剔除,需要的不僅是社會監督體系(法律管制)的完善,還有國民價值觀的真正提升。這是一個緩慢,複雜,需要被重視,並投入努力的過程。

因此,面對“家暴男”,目前心理師的接診大多數還是先從自戀型人格的痊癒着手。或者是讓對方重新產生共情能力,或者是讓對方直面自己的真實自我。真實情感的喚醒是很有必要的,而爲了喚醒情感,在治療的過程中,必不可少地就需要幫助患者回溯生活中所謂的那個“長期無法解決的矛盾”點;再通過消化和理解這個點,來幫助被積壓的自我得到解脫,從而獲得重新修復,喚醒,乃至癒合的可能。

這種治癒在實操上其實是很有困難的,全過程根據情況的嚴重程度有所區分。然而就算是“最輕微”類型的療愈,由因傾向已成習慣,會很容易“原路反彈”。例如因初戀傷害而導致厭女,長期存在報復傾向的我的個案張張。他雖在長期的對談中逐漸消化了怨女這件事情,其形成的穩定狀態仍然是相對“假性”的,需要時間經歷的積累來真正健壯。而在那之前,哪怕只要再一次糟糕的戀愛經歷,便很可能讓他再躲回那個怨恨的“龜殼”中,再想治癒便更困難了。

某些除了自戀型人格之外,還具有反社會人格,人格分裂等傾向的家暴者,會比一般的家暴者更難被治癒。因爲他們除了在自我和他人關係上存在問題,在基本的世界觀組成和思維組成上就存在嚴重問題。

除外界對個人行爲的束縛所能帶來的有效監督之外,一個人真正想轉變,是需要很多時間的。很多女性幻想的那種“愛能治癒一切”的情況,實際很少見,也很困難。它需要女方有足夠好的領悟,和彼此性格有足夠強的互補。在更多的情況下,由於親密關係本身的困難性,情感對象的介入並不能真正引動施暴者的自我成長,反而容易導致反效果。

因此這裏還是要提醒廣大女性們保持理性,在遇到相似情況時及時離開,再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對方提出就醫建議,如此會比較科學可行。必要時及時報警。

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❼真的是0次與無數次嗎?

其實,家庭暴力作爲一種行爲傾向,它並非是一種既成人格,而往往是某種人格(或某幾種人格的交疊)在一些內外環境的刺激下所可能會產生的其中一種行爲。

在我所接觸的一些個案中,也有其行爲(明確的家暴)真的只發生過一兩次,再往後便被理性扼制的情況。比如劇作家塗塗,在他真正邁入社會之前,他是一個廣義上的“好男人”,有100塊錢99都會花給女友,亦從未有過過激舉動。是那些在工作中積累的巨大的負面情緒,激發了他潛的隱性自戀人格,並導致了他最終走到了動手的一刻。雖然暴力僅止於那一次。

也就是說,很多人的身邊都可能存在着一名潛在的家暴施行者。但家暴行徑是否會被刺激產生,其過程中其實存在着許多偶然因素。人無法被簡單地用”家暴男“和”非家暴男“區分,而應該去正視任何人其身爲人所具有的多面性與可能,在這許多紛繁的可能性裏,往內偏一點是拯救,往外稍偏一點,也許就是深淵。

面對家暴,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憤怒,更需要的,是足夠成熟的理性,充分地去了解這一行爲傾向的原因,發展過程,乃至防治過程,從而真正預防和扼制類似這樣的事,真正切實地去做到,“面對家暴不再沉默”。█

References:Kohut, H 2010, "On Empat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tic Self Psychology, vol.5, no.2, pp. 122-131.

Malkin, C 2015, "Rethinking narcissism: The bad-and surprising good-about feeling special",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Maslow, A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c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 50, no.4.

Steyrer, J 2013, "Stigma and charisma and the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Transformational and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 Road Ahead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pp. 269-292.

Tormoen, M 2019, "Gaslighting: How Pathological Labels Can Ham Psychotherapy Clients", 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Wang, XY 2019, "Gender, Generation and Survivors of Domestic Violence: A Life History Study based on Two Generations of Abused Women",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vol.4, p. 14-27.

本文劇照圖片來自《天水圍的夜與霧》

關於家暴這個話題,

你有什麼經歷或是感受想說?

在評論區談談吧


在公衆號後臺回覆彩蛋,送你一個彩蛋

撰文:Shini

運營編輯 :肖呱呱

延伸閱讀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美妝博主宇芽前男友沱沱家暴,曾有過家暴前史的演員蔣勁夫......他們究竟怎麼回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