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着醫療整形技術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求美者紛紛選擇爲了“顏值”動刀進行手術。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由此帶來的醫療糾紛和事故也不在少數。一旦消費者對整形效果不滿意,或者在術後出現問題,維權並不容易。


求助人林小姐就是一位求美者,去年1月,她在上海某民營整形醫院進行了鼻部的肋骨隆鼻手術,一共花費了55000元,爲此她還辦了貸款用於手術費用。然而,付出和收穫卻不成正比,在手術後八個月的一天,林小姐突然發現,自己的鼻子出現了問題。




站在林小姐面前,可以看到,她的鼻尖下緣處略向外凸出,有兩個小白點,似乎有什麼異物頂着,鼻尖膚色發紅,一眼看上去就是整過型的那種。


在之後的幾個月時間裏,鼻子外觀的異常始終沒有改觀,這讓林小姐十分恐慌。今年4月中旬,她專程來到上海與醫院進行交涉,要求退款。但醫院方面始終不承認有問題,只願意爲她進行修復。




而當記者在投訴系統中搜索後發現,林小姐的遭遇並非個案,整容失敗”“不願意退款”是這類求助人碰到最大的問題。院方通常只提供修復方案,拒絕金錢退賠。雙方的矛盾也就此產生了。


而對於林小姐來說,更令她頭疼的問題還不在於此。


爲了儘快幫助林小姐弄清楚她的鼻部狀態,記者帶着她一起來到了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找到了整形外科主任醫師孫寶珊。經過面診,醫生初步判斷,林小姐的鼻部整形術後狀態目前尚屬正常,之所以出現凸起,主要是因爲林小姐本身鼻部前端的組織較薄,本身並不是很適合使用肋骨墊高。而說到對效果不滿意,則是因爲她對於肋骨隆鼻的效果沒有預判,也可能是醫生在術前沒有就這種隆鼻方法的優劣與林小姐進行充分溝通。




林小姐提到,自己在初次去醫院時,其實是經由網上的一個陌生男子介紹的。而這個人的身份,在孫醫生口中稱之爲“做渠道”。目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渠道又分爲大小兩種,小渠道有美容院、理髮店等場所內工作人員的推薦和引導;大渠道則會專門成立公司進行運作,在向醫院輸送完求美者後,這些渠道商們往往會收穫不菲的回扣。


醫療美容費用的大部分被醫托拿走,意味着一旦出現術後糾紛,消費者要求退款和維權就難上加難。此外,第二大問題則出現在所謂的“醫美諮詢師”身上,也就是在進入醫美機構後和林小姐進行前期溝通的人。這些人往往缺乏相應的醫學專業知識,這在行業內也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


 


恰恰是這些醫療美容機構中的潛規則,矇蔽了很多消費者的眼睛。儘管院方對於“渠道醫托”矢口否認,對於醫美諮詢師也給出了“他們都有諮詢師執照”的回應。但記者瞭解到,目前我國並沒有經過國家認證的所謂“醫美諮詢師”,相關證書都僅具有民間屬性。




在這樣的現狀之下,渠道商、民營整形機構、醫美諮詢師,紛紛賺得盆滿鉢滿,給求美者留下的卻是無盡的隱患。以林小姐爲例,儘管她的鼻子在專業醫生看來尚屬正常範疇,但是外觀上的變化、工作生活上的改變還是給她帶來了影響,後續的維權也是難上加難。這不得不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行業瘋狂而火熱的背後,隱藏着的往往是令人難以承受的代價。希望所有的求美者能夠加強警惕,在選擇正規醫院的同時,更要了解清楚手術可能產生的風險,避免掉入渠道商和諮詢師的陷阱之中。同時,也呼籲監管部門能夠出臺相應政策,對行業進行規範和整頓。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趙沁藍 李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