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在買買買,他卻把傢俱都扔出了家——這種設計居然還火了

如太空艙般的圓,

框取了一片隨風波動的海,

有一種不可抵擋的錯覺:

世界消逝了,只有孤獨的自己,

和這片孤獨的海。

這是「Space·遙望」的窗景,我着迷於它的孤獨感。

孤獨卻不寂寞,孤獨卻又讓人安全感,它有一種讓人迅速寧靜下來的魔力。

如果你也曾瞭解這樣的感受,那麼你可能更明白我所要表達的,心像被一層一層扒開的洋蔥,往事會如雲煙般跑馬走過……

想起一些唏噓的遺憾,又可能想起一些快樂的往日,心臟像被輕柔的,舒緩的按摩着,於是嘴角微微上揚,像嬰孩聽着搖籃曲。

而或許是職業使然,另一間「Space·寫作屋」更強烈的征服了我。

德式別墅上的空中花園,

一間溫暖的木質小屋,

竹籬笆隔開了吵嚷的人間,

雖在城市,

卻如山林。

木屋、竹籬、陽光和花草,與「遙望」偏冷調的孤獨感不同,這裏有更多溫暖感。愜意、閒適,如出塵的隱士。

創作者很難不愛上這裏,和它的名字寫作屋一樣,有一種勾人寫作的慾望,我不知道這種力量是哪裏來的,但置身空間,浮雜的思緒好像都被窗外的雲帶走了。

Space·Cafe

Space系列民宿還有許多。

充滿自然氣息的「Space·洞穴」把洞穴的空間感複製於城市中;

可以實現客人開咖啡店夢想的「Space·Cafe」;

和遙望有同款窗景的「Space·願景」……

但只是遙望和寫作屋,就已經讓我有強烈的慾望,去說些它的故事。

五年前,Space的主人趙陽還在上海做交互設計師。

與互聯網打交道的人,離不開一個「快」字,你必須瘋狂的奔跑,追趕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

「很難放鬆,腦子裏全是問號,不停地運轉,每天到家就像個傻子。」趙陽說。

這該死的着急的世界,有什麼能對抗它嗎?

他開始往哲學和神學中尋找答案。

後來有一次,他去青島,一個人騎着自行車到了奧帆中心。

他盤腿坐在大壩上,眼前是遼闊的大海,那一刻,人完全在意不到坐在地上的不適感,反而有一種精神上的解放。

太奇妙了,那種停頓感,像一次偶然的剎車,猛然發現世界不只眼前的樣子,還有路邊的風景。

「精緻生活難道是我真想要的嗎?那真實嗎?那能讓我感到自己的存在嗎?擁抱風險和無常,把粗糙、簡陋、恐懼作爲人生詩學和美學,這不好嗎?」

帶着這樣的疑問,他辭掉工作,賣掉上海的房子,來到青島做了第一家「Space·覺醒」。

覺醒是一個很純粹的減法空間。

近3.8米的挑高,顯得很是空曠。

沒有多餘的色彩,入眼是白色的世界,牆面上留着不規則的肌理。

也不需要多餘的桌椅,來人找個蒲團靠牆就坐。

停頓、留白,創造出城市生活中的「隱士感」。

「一家幾乎沒有傢俱的民宿?」

「一個沒有桌椅的咖啡店?」

這樣任性的空間,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人們問趙陽:「你設計成這樣,能有生意嗎?」

趙陽沒管,自顧開始在「覺醒」踐行修行式生活。

打坐、冥想、自省,保持和外物的距離,甚至把簡單的打掃也當做一種儀式。

也出奇的很多人喜歡往這個彷彿「苦行僧」般的世界跑。

有的純粹來打卡,有的卻一坐一下午。

許多媒體也聞訊趕來,稱呼趙陽爲「城市裏的隱居者」。

無法融入的人很是奇怪,爲什麼有人會喜歡這樣極簡到幾乎什麼都沒有的空間呢?

喜歡的人卻說,這裏總能讓人平靜。

面對着空白的空間,會不自覺的向自己發問:「我真的需要很多嗎?」

趙陽說想通過設計幫人的內心做減法。

什麼是減法?

喫法新鮮、玩法新鮮、風景新鮮,是體驗的加法。專注一事一物,是體驗的減法。

加法簡單在由慾望驅動,難在止息;減法簡單在觸手能及,難在注意不到。

通過「覺醒」,人們可以體驗到什麼是減法的生活。

Space·洞穴

但趙陽自己卻開始自我懷疑。

經過在「覺醒」近一年的修行式生活,他逐漸開始有點質疑減法和修行的生活方式。

簡單的生活就一定是好生活嗎?對複雜完全地否定是不是太片面了?

他試着在減法和加法中找一個平衡點。

「洞穴」、「寫作屋」、「遙望」和「願景」便是這個思考下的產物。

洞穴延續着覺醒的設計元素,卻在細節上做了更多加法。

地板使用松木,鼓勵客人赤腳走動。

房間內沒有任何門和玻璃做隔斷,全部都採用弧線。大大小小的橢圓,串聯着整個空間,如蜿蜒洞穴。

整個空間充滿了自然氣息,試圖讓居住者回到最自在的樣子。

你可以在這裏哭,也可以在這裏笑,喜怒哀樂都好,這些都有意義。

而不只是刻板的減法和修行式生活。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趙陽再也不想翻閱書架上那些關於設計、心理、哲學的書籍,他開始厭倦方法論。

因爲人一旦有了可遵循的方法,就難以跟着感覺走了。

「所以這算是背離一開始做減法的初衷了嗎?」我問他。

「一開始也這樣懷疑過,但後來感覺是進入更好的境界。」

他開始嘗試「城市裏的隱士感」的不同感覺。

「寫作屋」是溫暖的山間隱士,「遙望」是孤單清冷的海邊隱士。

而「Space·映色」則是多彩輕快的未來隱士。

一個經典德式建築羣內,花園式小院裏的小平房。

與之前作品透露的寧靜、孤獨、出塵都不同,映色是另一種方向的嘗試。

多元的色彩,輕跳的光線,略帶一點詭譎、捉摸不透的鮮亮。

也許未來的隱士是這樣的狀態,誰知道呢?

趙陽也嘗試去剋制自己的設計慾望。

比如「Space·收藏家」,這是曾是國名黨某機要部門辦公室,所以在德式建築裏又融入了非常傳統的中國元素。

趙陽決定不去重新裝潢和改造它,而只是保留它原有氣質,做一些簡單的溫馨佈置。

「我們充當的不是一個爆改手,而是一個收藏家。」

當然也會有質疑,會說:「趙陽,你變商業了,你不是做覺醒時的你了。」

也會有人問他你後悔嗎?你看上海的房價都漲飛了。

「後悔嗎?在青島這麼多年還沒離開上海時工資高。」我也問他。

「不後悔,真話。」他說:「取捨是最正常的事,沒有那一下的不舒服可能找不到自我。」

趙陽和青梅竹馬的妻子諾拉

「那和剛來青島時比變了嗎?」

「變了,也沒變。」

尋找,上路,實幹,疲倦,改變,聚散,反省,忘記,再來……人生就是這樣往復着螺旋式上升。

減多了,就想加點,加多了,就想減點,然後最終往目標的終極而去。

那就是我們心中的理想人生。

青島SPACE

址丨青島魯迅公園

(各店具體地址需預定後可見)

主人微信號丨norasun

預定丨Airbnb

(搜索青島,Space排名靠前很好找)

價格區間丨220-295元/晚

2018中國民宿榜發佈,

什麼是好民宿的標準?

什麼是民宿最美的樣子?

掃一掃二維碼,我都寫在了書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