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中国网友们也催着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赶紧在微博上放出二维码、接受物资:“我要给塞尔维亚兄弟们打钱。上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边战场上有奋起的中国人民,从当时中国的进步报刊上了解到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是“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模范”,敬仰“强人”铁托。

上个周末,塞尔维亚总统公开说“只有中国可以帮我们”就圈了不少粉。
昨天下午,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开通微博官方账号后,立刻就吸引了24万的粉丝关注。而它发出的第一条消息的评论区也被中国网友的热情填满。
有网友友情提示接下来你要做的事:1.微博认证,2.放上二维码,3.把爱和物资带回家。
但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在官方微博简介里填的生日是1955年1月1日。巧了,中国就是在塞尔维亚时间1955年1月1日(北京时间1955年1月2日)与塞尔维亚的前身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建交的。
如此有心的简介,不只是因为65年的交情,更因为中国与塞尔维亚称得上是“过命的兄弟”。
“啊,朋友再见!”
“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
熟悉的旋律,亲切的歌词,这是一首暴露年龄的歌曲。上世纪70年代由北京电影制片厂译制这部南斯拉夫影片《桥》,让这首意大利民歌《Bella Ciao》传唱至今,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让人热血沸腾的南斯拉夫影片还《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黑名单上的人》……
电影《桥》剧照
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海报
这些电影和歌曲见证了中塞两国的伙伴关系,也是两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共同回忆。
上世纪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边战场上有奋起的中国人民,从当时中国的进步报刊上了解到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是“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模范”,敬仰“强人”铁托。西边战场则有英勇的南斯拉夫人民,游击队员津津有味地读着《中国游击队的万里长征》和《中国青年的斗争》。
最终,在结束了东西战场的战事后,一个全新的中国和一个全新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一切向前看”
“我们谈得很好,达成了共同的谅解,就是过去的事情都不谈了,一切向前看。”在后来与南斯拉夫客人聊起1977年时任南斯拉夫联邦总统的铁托访华时,邓小平曾这样说道。
铁托访华
邓小平的这一评价足以说明中国与南斯拉夫曾一度交恶到怎样的地步,也用历史证明只有历经风霜雨露才能结出更甜美的果实。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南斯拉夫与前苏联、东欧多国关系紧张,中南建交只得暂时搁置。不过,南斯拉夫不仅对中国表示理解,还多次在国际舞台上公开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站台。直到后来前苏联的内政外交“解冻”,被“雪藏”了多年的中南关系才终于在1955年1月2日“官宣”,正式建交成了“拜把兄弟”。
但友好的关系持续了不到4年,两国两党又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加剧而一度交恶长达10年,互相批评指责,大使级关系降为代办级……
但无论面前是怎样的困境,中国与南斯拉夫似乎总是能找到冲破历史羁绊的出路。
铁托攀登长城
在1977年的那次访问中,已85岁高龄的铁托主动要求瞻仰当时尚未对外开放的毛主席纪念堂,兴致勃勃地游览长城,在西湖刘庄住地与大家同唱南斯拉夫游击队老歌……在他看来,那是一次“没法用语言来形容”“超乎预料”“将永远铭记心中的伟大经历”。
铁杆兄弟
1977年,铁托带来中国的不只是橄榄枝,还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
在铁托的带领下,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南斯拉夫一度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成了迫切想要取经、发展经济的中国代表团考察学习的主要对象国。那里实行的企业“劳动者自治”“社会所有制”“社会主义自治制度”,以及农业、企业管理,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参照。
后来的日子里,我们见证了南斯拉夫解体,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组建,南联盟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直到现在的塞尔维亚共和国。
而更让中国与塞尔维亚人世代难忘的莫过于1999年5月7日。
就在那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向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投掷的数枚导弹,导致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被炸身亡。这段共同的悲愤记忆让我们从发展经济的伙伴又升华成了“过命的兄弟”。正如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所说,当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是中国朋友依旧坚守在贝尔格莱德。
经过时间与鲜血考验,这对有着“钢铁般友谊”的真朋友更是一次又一次在涉及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尊重和支持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无畏的“接盘侠”
近些年来,在快车道上奔跑的中国也没有忘记这个中东欧巴尔干地区的“铁杆”伙伴。
2009年,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关于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6年,两国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还有“一带一路”“17+1”的加持,也为塞尔维亚当地人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便利。
曾有着“塞尔维亚骄傲”美誉,却又一度陷入困境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或许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工人们再也不用担心钢铁厂不开工了。
上世纪90年代末,斯梅代雷沃钢铁厂这家百年老厂经历了最一段艰难的日子,而花了3300万美元收购厂子的美国公司却又没能扭转企业的亏损状况,用1美元甩了这个“包袱”,但留下了数千员工面临失业的困境。一度,早起后瞅一眼钢铁厂的烟囱是不是还冒烟成了为生活犯愁的当地人无奈的“习惯”。
2016年,尽管有人等着看会是谁接这个烂摊子,但来自中国的河钢集团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接盘侠”,不仅保住了大家伙儿的工作,还将先进的生产工艺引入工厂,将每月的天然气消耗量砍半,省下大约100万欧元的生产成本。
厂子活了,工厂所在的斯梅代雷沃市以及周边地区也跟着发展起来,斯梅代雷沃钢铁厂重新夺回了“塞尔维亚骄傲”的荣光,而当地人也终于不用再每日为工厂还能不能开工而操心了。
困境中伸援手
经济逐渐跟上节奏的塞尔维亚,也总会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稍远些有2008年中国汶川特大地震灾难他们提供了大量救灾物资;稍近一些,则是中国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的2月26日,塞尔维亚外长达契奇无惧疫情风险、第一个来华,以及塞尔维亚当地媒体上红色醒目的大标题“全世界欠武汉人民一声感谢”。
如今,塞尔维亚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83例,当地医护人员已经筋疲力尽。然而,面对希望加入其中的塞尔维亚,自顾不暇的欧盟更是以塞尔维亚是非欧盟国家为由,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架势,限制对其出口急需的医疗设备和材料。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看破欧洲团结童话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只得致信中国寻求援助。
15日晚,来自中国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送到了,而这也是塞尔维亚收到的第一批来自国外的疫情防控物资援助。
如今,中国网友们也催着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赶紧在微博上放出二维码、接受物资:“我要给塞尔维亚兄弟们打钱!”“当天能买到的口罩、护目镜给你们送过去了,快递小哥说放门卫室了,麻烦查收。加油!”……
“这是第一次见到全民吵着要打钱的。”有人感叹道。如果有人问起为什么,因为曾饱经磨难、奋起抗争,相似的境遇让我们走到了一起,也正如塞尔维亚的那句俗语“朋友是时间的果实”。
(文中图片GJ、网络综合)
撰稿 深海三文鱼
责编 杜雨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