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房宫,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记载:“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从描述来看,秦始皇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建造的阿房宫,是一座极尽奢华、占地面积十分庞大的宫殿。然而,这座世所罕见的宫殿,却被西楚霸王项羽的一把火烧成灰烬,整整三个月,绵延百余里的阿房宫从此消失。

可是,阿房宫真的是项羽烧毁的么?这里面是否有什么误会?首先,很多人都说《阿房宫赋》中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项羽放火的直接证据,而且《史记》上也有一句话说得十分明确: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寝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但实际上,无论是杜牧还是司马迁,都没有亲眼见过阿房宫,他们只不过是主观臆断罢了。

秦始皇建立阿房宫的初衷,并不是民间流传的那样,是为了纪念一个美丽的女子——阿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事实上,他只是为了重新建设朝宫,从而打造了一个秦朝的政治中心罢了。所以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才会兴建阿房宫,征集天下大量的人力物力,搞出一个激起民愤的大工程。

上世纪50年代,位于阿房宫北部的“阿城”被当地农民发现,他们曾挖出云纹瓦当、板瓦、残砖、石柱础等建筑遗物,这些是证明阿房宫存在的第一手证据。1961年3月4日,专家经过对“阿房宫前殿”的考察,最终确定了阿房宫的存在,与此同时,该遗址也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0月,中国社科院考古队正式开始对阿房宫遗址进行挖掘,但意外的是,在历经4年的调查过程中,考古专家在上林苑1、2号建筑遗址处,发现其夯土台基本毁坏殆尽,而且从挖掘出的砖、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来看,这里曾遭到了严重火灾,后来随着烧毁的墙皮残块的出土,更加佐证了专家的这种观点。

然而,上林苑距离阿房宫前殿遗址1150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并不属于宫殿群的范围,即使这里被焚毁,也不能证明阿房宫就遭遇火灾。再者,如果阿房宫真的被项羽烧毁,那么遗址应出现大量的草木灰才对,可是专家查探了方圆二十万平方米的范围,仅仅找到了几块烧过的土块罢了,没有草木灰存在。因此专家断定,当年项羽烧毁的其实并不是阿房宫,而是秦咸阳宫。

换一句话来说,从阿房宫现存的地基遗址来看,阿房宫实际上并没有建成,《史记》中说,秦二世即位时,阿房宫“室堂未就”,因始皇崩,阿房宫被迫停工,将七十万劳力全赶去修秦陵,再次开工的时候,秦朝已经快灭亡了,所以这宫殿根本没建成。

另外,专家经过实地勘探,再结合史料和电脑技术,模拟出了建成后的阿房宫,从复原图上可以看出,秦始皇确实是想打造一个天下间绝无仅有的朝宫,那气吞八荒、唯我独尊的气势,从画面中就可略窥一二。不管怎么说,项羽背了2000多年的黑锅是拿掉了,他并不是烧毁阿房宫的刽子手,后人都被杜牧的《阿房宫赋》骗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