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良。圖/東方IC

鳳凰網房產 文|李棟

11月5日,萬衆矚目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

張玉良代表綠地集團走進了會場,他的頭銜是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隨他一起出席的,是綠地執行副總裁張蘊。

綠地集團與6個國家簽訂了商品採購協議,預計採購金額75億元。

在這個引起國內外熱議的重要場合,意氣風發的張玉良向外界傳達了一個信息:他仍是綠地的代言人。儘管張已經62歲,或許在明年,63歲的張玉良將面對職業生涯的重要時刻:從來沒有一個國企的掌門人打破63歲最晚退休年齡的規定。

5年前,《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正式公佈,年滿60週歲的在免職的同時辦理退休手續。業績突出的董事長或總經理,因工作需要可適當延長任職年限,但最遲不超過63週歲。

2015年混改上市的綠地,目前其中持股最多的是佔總股本28.83%的上海格林蘭投資(職工持股會),面對模棱兩可的國企身份,張玉良或許真有機會打破這一記錄。

11月16日,綠地將召開2018年第二次股東大會,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議程便是選舉出新一屆董事會。推選名單已經產生,這份讓人出乎意料的董事會成員名單隻要在股東大會順利通過,至少將在未來一年內影響着這家規模龐大企業的走向,而掌控這種走向的,仍是張玉良。

國資話語權增強

在推選的董事會名單中,排名第一位的是張玉良,接下來是張蘊、孫童、徐孫慶、何啓菊、葉華成、全卓偉。

加上四名獨立董事,新一屆董事會將由11名董事組成,目前董事會組成人數爲14名。

新的董事推選名單中,上海地產集團副總裁徐孫慶、上海地產集團財務管理部經理何啓菊代表了股東方上海地產集團,上海城投集團副總裁葉華成、上海城投集團戰略企劃部總經理全卓偉代表另一股東方上海城投集團。由於平安信託已經不在綠地大股東行列,代表平安信託的宋成立自然退出了新一屆董事會推選名單。

由此,代表上海國資的股東方在綠地董事會中的席位佔比由4/8,變爲4/7,比例超過50%,話語權大大增強。

綠地一方在董事會中仍佔據3個名額,分別爲張玉良、張蘊、孫童。綠地老臣田波退出董事會,2016年空降到綠地的浦東新區國資委主任孫童則更進一步,即將成爲董事會成員。

可以說,綠地的董事會構成背後,正是20多年來的國資改革的時代背景。作爲上海市國有大型跨國企業,綠地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身就是國有資本、員工持股與外部資本三方共同持股結構的改制過程。

而無論對整個中國還是對綠地集團來說,1992年都是一個重要年份。上海農委和上海建委各出資一千萬成立了一家國有企業,用經營所得投入上海當時頗爲糟糕的綠化事業,綠地集團宣告成立,當時的上海農委副主任張玉良承接了這個任務。

如今的綠地並非典型的國有企業,從綠地成立初期開始,張玉良就試圖爲這家國有企業注入民營企業的血液。在發揮綠地的體制優勢同時,張玉良就率先採用高效的民營機制,在20世紀90年代綠地起步時期就運用市場機制招聘員工。此後,綠地一直沿着“國有體制、民營機制”的軌道前行。

張玉良還希望管理層MBO,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

1997年,綠地成立了員工持股會,實現了將現代企業制度與員工個人激勵的融合,直到今天新一輪的國資國企改革,綠地的員工持股機制再次成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國樣板。

2003年時,員工持股會曾一度拿到綠地59%的股份,但在2009年,在國資委的要求下,綠地員工持股會的股權比例調整到46%,國資重新實現了對綠地的絕對控股。

目前,綠地已經實現上市,代表綠地員工持股會的上海格林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的持股比例爲29.13%,上海地產和上海城投合計持股比例達到46.37%。只不過,上海格林蘭仍爲單一第一大股東。

在張玉良看來,目前的股權比例處於一個相對健康的狀態。

9月16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專題研討會在北京開幕,本次專題研討會以“中國:改革新徵程開放新境界”爲主題。

論壇上,作爲參會嘉賓、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以“國企混改和經驗”爲主題發表了演講。張玉良認爲,國企混改最終應使國有資本佔比低於51%,“否則國有話語權太強,以後事情會很難做”。

綠地集團。圖/東方IC

長期以來,國資委對綠地的經營管理並沒有過多幹涉,在董事會層面,綠地管理層上一屆董事會中佔據了5個席位(張玉良、許敬、張蘊、胡京、田波),目前爲3個席位,如果說上海地產與上海城投的比例優勢尚不明顯的話,此次調整後,國資委的優勢地位則將徹底確立。

誰是接班人?

59歲時,張玉良曾打破一次常規,2015年8月18日,上交所的鐘聲給了張玉良們留任的合法性。

逝者如斯夫。雖然張玉良依然精力充沛,不辭半夜坐飛機的辛苦,但他即將迎來人生的又一個重要門檻,明年,張玉良就要年滿63歲,這是國有企業掌門人最晚退休年齡。

只要新的董事會名單在11月16日的股東大會上通過,至少在未來的一年,張玉良仍會繼續掌舵這艘9500億總資產大船的航向。

在排位第二的綠地老臣許敬退休後,誰將接任張玉良的疑問盤旋在所有綠地人的心頭。

2016年起,茆君才、孫童和張永軍陸續空降到綠地。茆君才加入綠地前任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孫童任浦東新區國資委主任,張永軍任西安國資委主任。

這些空降兵直接進入綠地圍核心管理層,其中,執行副總裁茆君才接替黃健成爲綠地集團黨委副書記,負責整個綠地的投資和研發業務。孫童和張永軍分別擔任執行副總裁和總裁助理。

在外界看來,最接近綠地第一人選的,是張蘊和茆君才。張蘊是綠地老將,20歲便進入綠地,從銷售經理做起,陸續掌管過綠地商業集團和酒店集團,在綠地的排位僅次於張玉良。

茆君纔則在剛加入綠地後,便接手副書記的職務,一度曝光度頗高,在綠地位居張蘊之後,排位第三。

事情的走向並沒有沿着外界的猜測發展,茆君纔出人意料地沒有出現在新一屆董事會成員推選名單中。在接近綠地地人士看來,這種結果已經有跡可循。

茆君才進入綠地後掌握了投資和研發大權,而研發條線的最重要實體是綠地科創集團,總經理爲綠地集團董事田波,向茆君才彙報。

田波今年已經59歲,即將退休,他在科創集團的管理風格更像是無爲而治。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茆君纔到來的這一年,科創集團的項目投資方面近乎沒有進展,業務已經基本停止,這讓茆君才的業績表現蒙上陰影。

相比之下,張蘊順利留任董事,孫童則更進一步,也進入了董事推選名單。張蘊的優勢在於年輕,她今年只有48歲,但能否服衆尚未可知。孫童雖然是去年剛加入綠地,但他代表了國資。這兩位大員將是張玉良接班人最有力的競爭人選。

不過綠地另一個有意思的動作是,將在股東大會上審議修改後的《公司章程》。新的《公司章程》第一處修改之處,是對高級管理人員做出新的界定:高級管理人員的組成由執行副總裁、副總裁、財務總監、董事會祕書,變爲執行總裁、 財務總監、董事會祕書。

也就是說,副總裁級別將被剔除在高級管理人員的行列之外。而孫童、茆君才目前的的職級均爲執行副總裁,副總裁則包括綠地能源董事長吳曉暉和掌管綠地華南區域的陳志華。

在地方大員中,分別掌管綠地事業一部和二部的費軍與徐榮璞的份量最重。費軍曾爲綠地打下浙江和海南市場,又在東北事業部告急時刻親赴山海關外。只不過,未到退休年齡的費軍已經幾次提出離職。

在綠地的人士看來,徐榮璞對待下屬頗爲溫和。他習慣把接待工作放在中午,儘量不佔用晚上時間,把晚上的空閒留出來陪伴家人。他也經常對屬下說有接待可以安排在中午,平時多陪伴家人。

對徐榮璞來說,事業二部負責上海區域,但受限購政策影響,加之商辦體量太大,去化困難,去年,事業二部沒有達成業績目標。諸多跡象顯示,徐榮璞也表現出了退隱的意向。

綠地京津冀事業部總經理歐陽兵的職位在近期調整,出任綠地城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年輕的歐陽兵尚未進入核心管理層。陳志華擁有副總裁的頭銜,但他曾短暫離開綠地。

種種跡象顯示,地方大員中可能一時難以出現接班人人選的有力競爭者。綠地接班人的選項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張玉良打破63歲最晚退休年齡的規定,綠地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身份將是他最有力的倚杖。

澤龍的“江湖”

●打左燈,向右轉?萬科再收嘉凱城5個項目

●獨家|綠城海外公司負責人接掌上海公司 章建波再度離職

●客立宏的“馬拉松”

●賣賣賣!華僑城兩月轉讓10餘項資產回籠資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