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州新聞網5月5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昨天是五四青年節,《人民日報》微博在上午推出了《今年,第一批零零後20歲了》視頻,介紹了3位20歲年輕人的生活,他們分別是攝影師、演員、消防員,其中那位演員是就讀於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閩劇表演班的黃珺妍。由於從小對閩劇的廣泛接觸,加上自己喜歡唱歌、表演,黃珺妍在鼓樓區第二中心小學畢業後,進延安中學僅兩個月,就轉入福州藝術學校學閩劇,6年前進入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閩劇表演班就讀。

福州新聞網5月5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昨天是五四青年節,《人民日報》微博在上午推出了《今年,第一批零零後20歲了》視頻,介紹了3位20歲年輕人的生活,他們分別是攝影師、演員、消防員,其中那位演員是就讀於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閩劇表演班的黃珺妍。
她在視頻中說:“20歲,初出茅廬,難免讓人有所質疑。我們不是第一代被小看的年輕人,時間會證明我們的力量。20歲,我們一無所有,但我們擁有一切。”記者昨天中午採訪了黃珺妍。
黃珺妍的視頻截圖
20歲追夢閩劇9年
黃珺妍告訴記者:“今年零零後已經20歲了。在我看來,20歲,是人生未來的開始,無須過多修飾,無所畏懼,可以勇敢追夢。從11歲進入福州藝術學校算起,我已學了9年閩劇。20歲就像捏泥塑,輪廓漸清,尚未成型。我周邊人常說零零後愛打遊戲、購物、看綜藝,其實生旦淨醜、唱唸做打,去充分了解一下,也很有意思。”
黃珺妍生活照
黃珺妍童年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裏,爺爺奶奶對她的影響較大。那時家旁邊的村子經常有閩劇民間職業劇團來演出,爺爺和奶奶就會抱着她一起去看戲。
黃珺妍回憶說:“小時候看閩劇,心裏充滿了好奇。爲什麼這羣人能將和繪畫一樣的舞臺美術,跟舞蹈一樣的動作,跟歌曲一般的曲調和福州傳統方言結合在一起,形成讓戲迷感興趣的藝術?”
由於從小對閩劇的廣泛接觸,加上自己喜歡唱歌、表演,黃珺妍在鼓樓區第二中心小學畢業後,進延安中學僅兩個月,就轉入福州藝術學校學閩劇,6年前進入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閩劇表演班就讀。
在演員篇當主角
今年4月,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爲展現新時代年輕人的精神風貌,策劃了“零零後的20歲”專題,派記者到福州尋找合適人選。當時福建省實驗閩劇院推薦了3位表演班學員,黃珺妍是其中的一位。
熟悉閩劇的觀衆都知道,閩劇中戲份最多的是小生、花旦,其次是老生、青衣,黃珺妍在學校學的是武旦,平日上臺演主角的機會不多。大概是因爲武旦演員的服飾華美,舞槍弄棒英姿颯爽……最終人民日報記者相中黃珺妍。
黃珺妍告訴記者:“這個視頻拍攝非常講究,3分多鐘的視頻,編導寫了長達22頁的腳本。分開篇、素人資料、昇華和結尾4個環節。在演員篇章,我是地地道道的主角。在練功房裏我要面對鏡頭畫畫,要面對疫情期間空蕩蕩的劇場說話,要塑造多個人物造型,要練習武旦的基本功……”
希望有目光爲我停留
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閩劇表演班學制6年,後兩年是回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進行實踐課學習。對戲劇表演學生來說,畢業大戲相當於畢業論文,黃珺妍非常期待自己的畢業大戲今年能精彩上演。
畢業大戲從去年年底就開始籌備了,計劃排《花好月圓》《雙蝶扇》兩部。黃珺妍在《花好月圓》中的角色是一個丫鬟,但她還是認真上好每一節臺詞課和唱腔課,認真對待每次排練,她知道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小丫鬟也可以出彩。
由於疫情,黃珺妍和她同學的畢業大戲現在“停擺”了。爲了自己不退步,她在家中仍堅持練唱腔、圓場等基本功,而武旦演員的“絕活”只能留待日後補課了。
採訪時,黃珺妍表示:“有時我也很困惑,我爲何對傳統戲劇如此着迷。和同齡人相比,有人說我還活在上世紀,唯一符合零零後設定的愛好就是cosplay(利用服裝、飾品、道具以及化妝來扮演動漫作品、遊戲中的角色以及古代人物)了。20歲的我向往的是有幕布爲我而拉開,有光爲我而亮,有目光爲我而停留。雖然今年畢業大戲有可能演不了,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在舞臺上與觀衆相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