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嗨大設計師,幫我把這張照片P一下唄,臉小一點,腿長一點,眼睛大一點哦”,小財幾乎每週都要聽到公司的設計小姐姐抱怨說又有親戚朋友找她幫忙了,有時候是P照片,有時候是設計個店鋪logo,有時候是剪一段視頻......而且這所有的“忙”都有一個共同點——免費!設計師小姐姐說:“想當年在外面接活兒,設計一個logo能抵好幾天飯錢呢。”

  其實不止設計師,我們生活中總有很多被認爲是“免費”的行業,來看看下面這位作者怎麼說。

  很長一段時間,在周圍人眼裏,我是個能寫東西的人。所以,我幫人寫過婚禮發言稿、寫過年終總結,還寫過情書和分手信。需求各異,形式多樣。近幾年,隨着周圍人寫作水平的提高,找我寫稿的人也越來越少。

  上週,約設計師大春喝茶,順便請他幫我設計公司logo。一落座,大春就開門見山:這活是免費的還是付費的?如果是免費的就年後做,如果是付費的明天就開始。

  這話問得我很尷尬。我說:我洗個腳都會給小費,啥時候讓你免費幹過活?

  大春說:我做了十五年設計師,乾的活至少有一半是免費的。所以,已經形成了職業慣性:別人找我做設計,我得先問一句是免費的還是付費的。

  大春的話提醒了我。仔細一琢磨,身邊還確實有很多從事“免費行業”的朋友。今天梳理一下,歡迎對號入座。

  

  律師

  喂,王律師嗎?問你個事哦,有個人借我200萬,十年了都沒還,你說我該怎麼辦?

  王律師:抓緊起訴呀!

  哦,那你幫我寫個起訴狀!

  ……

  喂,劉律師嗎?我想離個婚,咋離呢?

  劉律師:夫妻雙方如果能協商好,就寫份離婚協議書,然後去民政局辦手續。

  哦,我們已經協商好了,拜託你幫我寫份離婚協議書!

  ……

  這樣的對話,幾乎每個律師都經過。自然得像農夫山泉,流暢得如南水北調。大多數求助者根本意識不到:從你撥通律師電話的那一刻起,人家其實就已經可以開始計費了。

  在求助者看來,我不就是跟你通個電話嗎?不就是問了你幾個問題嗎?又沒有讓你開庭,憑什麼收錢?!

  律師可以簡單的分爲訴訟律師和非訴律師。對於非訴律師來說,電話諮詢,見面聊天就是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形式。按規矩,律師只要開始幫你分析問題,就應該付費。

  律師和出租車司機差不多,都是靠賣時間賺錢。一天有多少時間,就賺多少錢。只是律師靠說話,出租司機靠跑路。有人說,幹律師多好呀,不用投資,不用廠房,提個公文包就能賺錢。

  你不知道的是,大多數律師回到家是不說話的,因爲他們的話都在外面說完了。中國有30萬執業律師,沒有一個能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因爲賣時間賺錢的人,註定發不了大財,賺得都是賣命錢。

  一個法學本科生,要經過4年苦練,背誦兩尺厚法條,通過中國最難的考試——司法考試,再在律師所實習一年,纔有可能持證上崗。好不容易挎上公務包,可以代案子了,才發現自己進入的是一個半免費行業。

  

  設計師

  設計師分很多種,什麼建築設計、藝術設計、平面設計、展覽設計等等。無論專業怎麼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交付的工作成果是一張紙,有時候還是電子版,連紙都用不着。

  所以,在很多人眼裏,設計師的工作,跟打遊戲差不多。都是坐在電腦前面敲敲打打,寫寫畫畫。能用快捷鍵的設計師,連鼠標都用不着,憑什麼張嘴就要錢?

  張老師,你抽空幫我設計張海報唄,簡單弄弄就行!

  劉老師,你給我P張圖唄,臉瘦點,皮膚白點,腿長點就行,不用太複雜,千萬別讓人看出來是設計過的哦!

  ……

  你每次這樣和設計師說話的時候,他們心裏都會飄過一百個:靠!不用設計,你找我幹嘛?簡單弄弄,你幹嘛不自己弄?

  我安慰大春說: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口袋裏,二是把自己的想法裝進別人腦袋裏。你們設計師幹得就是天下最難的這兩件事。

  大春說:你說錯啦,對我們設計師來說,最難的是:把人家的錢裝在人家口袋裏,只把人家的想法裝進我們腦袋裏。

  

  翻譯

  外語專業的同學,最怕聽這句話:在嗎?幫我翻譯個東西!

  如果你拒絕,對方十有八九會說:無所謂,我也學過英語,只是沒你學得好,你沒時間,我找百度在線翻譯一下也行。

  在很多人眼裏,翻譯是個可以隨時被百度取代的職業。過去的幾年,好多人都在鼓吹人工智能。他們說,最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是翻譯,然後是作家。每次聽到這種觀點,我都想說髒話。

  在我看來,人工智能最難取代的就是翻譯和作家。因爲真正的作家,每篇文章都是創作,每段文字都流淌着他寫作時的情緒,靈感,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你們所謂的人工智能寫作,不過是“洗稿”的升級版。

  翻譯也是如此。思想家嚴復說:“譯事三難:信、達、雅”。“信”指意義不悖原文;“達”指不拘泥於原文;“雅”則指譯文選詞要得體,追求文章本身的簡明優雅。

  依照這個標準,人工智能做得最好,也不過是“達”。翻譯要做到信達雅,功夫不只在於掌握語言,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更廣的行業背景,擁有更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這些都是機器做不到的。

  一位翻譯朋友曾對我說:讓我翻譯1000字的專業文章,我至少得查三萬字的相關資料。如果不做背景調查,只根據詞義翻譯,肯定會鬧笑話。

  有人以爲,翻譯就是個傳聲筒,把我說的話換種語言說出來。事實上,翻譯不是擴音器,也不是傳聲筒,而是留聲機。你放上去的是唱片,人家流出來的得是音樂。

  

  公關

  張老師,我們公司在網上被人黑了,你幫我出出主意唄;張老師,我帶的藝人出軌被卓偉逮住了,你說我們承認還是不承認?張老師,我們領導想在媒體上包裝一下自己,你看怎麼整?

  ……

  以上工作,都屬於公關範疇。遺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公關爲何物?總以爲公關是見不得人的行業。他們對公關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的那部電視劇——《公關小姐》。

  大多數企業,都需要公關。但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公關是要收錢的。即便是擁有公關部門的大型企業,在公關時,也是重投放輕文案,重活動輕策略。

  因爲不懂公關,沒有策略。所以,李小璐夜宿門之後,賈乃亮纔會發出“感人肺腑,綠光閃閃”的千字長文。

  周衝在被六神暴懟之後,纔會找個離婚律師發個傻到髮梢的律師意見書,並且自己聲明一句“律師鑑定結果有效”。

  很多企業遇到危機時,只會說一句話:我們保留以法律途徑維護權益的權利。

  每次看到這種公關話術,我都想說:你不用保留,你一直都有。要起訴就趕緊起訴,別唬人!

  律師解決法律層面的事,公關解決溝通層面的事。兩者各行其是,不能混爲一談。公關溝通好了可以不用律師,但律師替你打完官司,依舊需要公關溝通。

  最最重要的是,你得知道律師和公關提供的都是有價服務,都需要付費。

  在有些人眼裏,律師不如打手,打手要錢時,至少還拿根棍,律師叨叨半天就給寫張紙;設計師不如瓦工,瓦工忙活一天能壘面牆,設計師忙乎半月就給張圖;公關不如媒體,媒體至少還能發篇稿,公關說到底也不過是幾頁ppt。

  中國爲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免費行業”?說到底,還是對智力勞動的不尊重。

  事實上,在已經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當下,最便宜的是機器製造,最昂貴的是腦工製作。所以,請大家作個識貨的甲方,對智力勞動者多一點尊重和理解,別再隨手揩油!

  -END-

  作者:張五毛 來源:張先生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