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協工作人員介紹如何使用“電商投訴直通車”平臺進行維權

面對照片是天使實物是魔鬼怎麼辦

記者 陳玥 文/圖

今年“雙十一”網購狂歡後,不少消費者開始期盼買的“寶貝”早早到貨。收貨後,消費者該如何更好享受售後服務、維護自身權益?一旦遇上糾紛又該怎麼處理?11月12日,記者採訪了市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爲消費者支招。

學會利用“後悔權”

“照片是天使,實物是魔鬼”。網購不比實體店,消費者購買產品時只能靠店家的描述,費盡心思淘回來的產品,有時候並不能稱心如意,這裏你最爲關注的肯定是退貨、賠償和舉證。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讓消費者在網購部分商品時享有“後悔權”,賦予了消費者七天的“後悔權”,旨在促進買賣雙方的平等地位。只要是對商品不滿意、不喜歡,都可以向賣家說“不”,選擇退貨,也就是“無理由退貨”。當然,退貨的商品得保持完好,別影響商家二次銷售。

“消費者如果退貨,先蒐集證據,用相機拍下商品各個角度的照片,還有與賣家溝通的聊天記錄,以備投訴時使用。收集完證據之後就可以通知賣家,溝通時別掉進賣家的聊天陷阱裏,問清楚退換貨的收件人、地址、返程運費、物流選擇等問題。一些賣家會要求買家承擔包郵的運費,所以也不一定會獲得全額退款。如在下單時買了運費險,退換貨成功後還可獲得運費補貼。最後,在賣家退款之後,一定要及時查看,以免金額不對。”市消費者協會祕書長陳文超說。

消費者在收貨時請務必先驗貨再簽字,快遞員配送快遞時或會催促簽收,導致有些商品出現破損等問題時維權難。陳文超建議,消費者收到快遞時,最好當着快遞員的面先驗貨再簽字,以防物品破損或少件後“啞巴喫黃連有苦難言”。如果需要退貨,消費者在委託寄遞前,要認真填寫“物流單證”並保留底單,以便丟件索賠時要舉證所寄何物。

陳文超說:“從近兩年的情況來看,消費者的投訴意識明顯增強了,今後還將加強投訴分析,從日常投訴和諮詢中發現隱藏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對其他可能存在類似情況的消費行爲給予重點關注,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政府及有關部門反饋,並通過新聞媒體發佈消費警示。”

綠色通道加速維權

隨着網絡交易市場迅猛發展,網購失信行爲也隨之增多,引發了大量的投訴。爲加強網絡維權工作,市消費者協會在全市各級消協開通“電商投訴直通車”平臺綠色通道,以進一步促進網絡消費糾紛調解,維護網絡交易誠信經營,幫助市民維權。

據瞭解,因爲網商大多身處異地,這給維權工作帶來了複雜性。此外,開設網店的門檻太低,造成魚龍混雜的複雜局面,這也給此類消費安全帶來了很多隱患,這也是網絡購物維權困難的重要原因。

“如今,我市消費者如遇到網絡購物糾紛,無論身處何地,無須向網絡電商企業(平臺)所在地維權部門投訴,可直接向我市各級消費者協會投訴,消協組織均可將消費者的投訴通過該平臺直接發送到加入‘電商投訴直通車’的電商企業(平臺)的售後服務體系,電商企業(平臺)在收到投訴後會立即調查覈實、快速直達處理。該平臺的開通,改變了網絡購物糾紛需異地投訴解決的傳統模式,方便了消費者就近維權,大大降低維權成本,快速處理投訴糾紛。”陳文超說。

目前,市消協與蘇寧電器、唯品會、優酷、淘寶網、京東、一號店、聚美優品、攜程網、樂視TV、去哪了、風行網、美團外賣、國美在線、餓了麼、滴滴出行、考拉海淘、中國移動通信、土豆、大衆點評、58同城等25家電商企業建立了“電商投訴直通車”平臺。實現了消費者、消協與電商三者之間的無縫對接

此外,市消費者協會將加強對網絡購物的投訴熱點、難點問題的調查研究,切實幫助消費者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還將與電商聯繫、溝通,促進其提高服務質量和增強誠信守法的意識,爲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費場所。

■律師聲明■編輯/朱琨 張琳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資訊

歡迎通過留言發表觀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