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消息,总是能半夜起来发稿。

今天要说的还是玉米。

首先先给大家一个好消息,中粮 公主岭黄龙公司11月15日7:00调整收购价格,陈粮三等以上:1740元/吨,新粮二等及以上1740元/吨,三等1720元/吨,四等1680元/吨。

这已经是今天不知道第几波涨价信息了,但总体来说,这是好消息,对种地农民而言是好消息,对贸易商来说是好消息,对企业讲也是好消息——价格高利润空间才更大。

总之,价格上涨,大家都好。

但也有不好的!

在今日举行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有关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玉米现货成交量突破1亿吨关口,现实市场供需购销两旺,但实际上这些成交里面有5000万吨的数量进入了国家储备系统,也即是纳入国家2018/19年度的玉米年度库存里面,并没有实际进入市场,所以玉米的高额成交量并不是市场真实需求,玉米市场仍处于去库存的供大于求局面。

这个真有点像黑色幽默。

在2016年第九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李喜贵主任透露,截至今年7月末,我国玉米库存将达到2.6亿吨,接近粮食总库存的一半。

据悉,按照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250元计算,2.6亿吨玉米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高达650亿元。

因此,当时提出去库存后玉米市场价格大跌,不少农户反映种植亏损,但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每日粮油也是持赞同态度的——毕竟,这些粮食都是2012年至2015年收购的陈粮,再保管下去,花钱不说,指不定保管成啥样,提前出库也算是“长痛不如短痛”。

而玉米“去库存”的发展也似乎朝着我们预期的目标前进:玉米库存越来越少,价格开始逐步走高。

但这时候突然作为国家粮食产业的智囊给我们说:有5000万吨的数量进入了国家储备系统!

直白点,我们甚至可以说——把这些玉米从这个粮库倒腾到了另一家粮库!

然后,市场上玉米价格跌了,原有的临储库存从数据上来说是减少了(都拍卖出去了),但国家粮库里的玉米存量又可以应对市场的需求了(买回来重新储备上)!

这个道理真的让每日粮油有些看不懂,或者说,看懂了,但没想到居然是这个样子!

从这几年玉米市场的发展态势,所有产业内的人,包括每日粮油,都能发现一个问题:无论价格的涨跌,承担国家储备任务的粮库盈利水平从来都是居高不下。

我们不是针对谁,从这几年国内粮食仓储企业的发展我们就能很清晰的看到在粮食行业那个板块盈利最稳健——可以说,这十多年粮食仓储相当于粮食行业里的“房地产”。

从名誉上来讲,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从业务角度讲,有国家专项拨款,有政策性贷款支持,有稳定的业务来源!

但如果真的在玉米去库存之际,像文中所讲“有5000万吨的数量进入了国家储备系统”,那么这钱赚取的就太不光彩了。

在前些年,由于国家的政策调整,让企业亏损严重,那么这几年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则是种地农民的种植收益在不断下降,今年黑龙江玉米生产者补贴甚至降低至了25元。

从这两年的拍卖来看,去年拍了5000多万吨,今年即使也仅有5000万吨进入消费市场,但至少是能够看到未来市场的前景的,玉米价格抬升是大势所趋。

但如果今年有5000万吨的临储库存玉米再次进入储备,未来几年继续用这些陈粮压制新粮价格,国内玉米市场可能真的就越种越少了。

但愿这个消息是假的。

注:仅代表个人观点,谢绝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