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中糧公主嶺、黃龍公司宣佈調整玉米收購價格,經過調整之後,陳糧收購價格達到1740元/噸,新糧收購價格達到1720元/噸,較月初上漲40元。

而就在今早,來自華北的飼料企業也出現價格猛漲現象。據悉,昌樂中慧目前華北18年新玉米(黴變不超3)和東北豬玉米(容重大約690,黴變不超2)價格調整爲 1.02元/斤(2040元/噸),漲4分!

看來,短期內玉米市場一場漲價潮是免不了了。

根據國家統計部門最新調整從玉米產量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玉米產量爲2.59億噸,考慮到2018年臨儲玉米拍賣數量超過1億噸,因此,全年玉米交易數量突破3億噸已成定局。

我們按照每噸玉米1700元的價格測算,全年玉米市場交易金額已經高達5000多億元人民幣!

自2016年以來,我國開始對玉米市場實施去庫存,國家取消臨儲玉米收購計劃,並從2017年開始,開始向市場投放臨儲庫存。

在2017年累計成交臨儲庫存玉米接近6000萬噸,2018年則達到1億噸,這也導致多數機構開始對玉米市場持樂觀態勢。

因爲,按照目前的拍賣進度,則到2019年10月份臨儲庫存將有望消耗完畢,屆時,玉米市場將會出現高達幾千萬噸的需求缺口。

但,就在昨日,在由大連商品交易所、馬來西亞衍生產品交易所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國際油脂油料大會”上,有專業人士表示——

今年以來我國玉米現貨成交量突破1億噸關口,現實市場供需購銷兩旺,但實際上這些成交裏面有5000萬噸的數量進入了國家儲備系統,也即是納入國家2018/2019年度的玉米年度庫存裏面,並沒有實際進入市場,所以玉米的高額成家量並不是市場真實需求,玉米市場仍處於去庫存的供大於求局面。

按照目前每日糧油估算的交易數據,結合其文意,此處的1億噸指的是臨儲玉米拍賣數量,並非全年新陳玉米的總交易量。

若此消息爲實,則表明臨儲庫存只是在統計類目中進行了調整,即臨儲庫存數量開始下降,同時其他儲備項目玉米庫存數量上升,在2019年國家儲備系統依舊有足夠的庫存玉米進行拍賣交易,壓制市場價格。

同時,也意味着玉米市場整體的消費需求可能會並沒有市場預期的那麼高。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2018年臨儲玉米成交的主要是2014年和2015年產的陳糧,將5000萬噸的陳糧經過拍賣後再次入庫,雖不會影響現貨市場,但陳糧入庫終究有些問題。

而且我們注意到,臨儲玉米拍賣需要消耗一定的資金,比如交易保證金、手續費、出庫費等,若是用糧企業,則由用糧企業承擔,但若同爲國儲系統,這筆花費就顯得有些浪費了,還不如放在庫裏不動。

或者說,陳糧出庫滿足市場消費需求,而國儲系統可以通過新糧的收購來滿足安全庫存的需要。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