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星座“说的就是我”呢。因为非常相信星座,所以对于它说的观点,我们会想方设法的为其寻找证据。

「远赢教育」星座,正在毁掉当代年轻人

01

当代“精神鸦片”

星座是怎么毒害年轻人的

“一切星座控都是我的敌人!”

这是豆瓣里的一个帖子,在楼主贴出“信星座的都是纯sb”后,底下网友发出了这句振聋发聩的怒吼。

不怪大家对星座深恶痛绝,因为不管你信不信它,都会受到它的“迫害”。

再说我闺蜜,脾气火爆的东北大妞。她有一次相亲,遇到一个奇葩男,闺蜜刚坐下,对方就发话了:

“听说你是双鱼座的,我们星座不和,不然这相亲就算了吧?”

闺蜜一下愣住了,半秒钟后,她面带微笑的说了句:“去你妈的”。没想到奇葩男不依不饶,“你双鱼座的怎么说话这么刻薄,女孩子要温柔点。”

“那就去您妈的吧。”说完闺蜜就背着小包,头也不回的走了。

你看,即使是不信星座的人,也难以避免“星座绑架”。除了爱给别人贴星座标签外,有些人甚至用星座做挡箭牌:

我是白羊座所以我讲话不经大脑...我是巨蟹座,所以我情绪化,对你忽冷忽热...我也不想这样,但是我也没办法。

没你个大西瓜哟,星星造了什么孽要替你背锅,勇敢的承认自己情商低or渣男好吗?

说到这里,我就奇了怪了,毫无科学依据的星座,为什么会有人前仆后继的入坑?难道只是为了给自己的马虎、粗心、情商低找个背锅侠?采访了周围信星座的朋友,我发现了问题所在:他们都认为星座说的很准。

我就笑笑不说话,果然是精神鸦片,星座太鸡贼了!来,一起揭穿星座神预言背后的伎俩。

02

“这说的就是我啊!”

——为什么你觉得星座神准

一句话:星座玩的,其实是心理学的把戏。不得不承认的是,星座把心理学玩的很6,明明是一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就是能让你产生巨大的共鸣。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星座“说的就是我”呢?

原因1: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先说个故事,看完你就明白了。

一次聚会上,我们老板旁边坐着一个美女,聊天的时候,他突然说:

“我觉得你和我很像。都希望被别人喜爱,因此偶尔对自己有些吹毛求疵。看似强硬、严格自律,其实内心也会有不安与忧虑。有时候外向、喜欢说话,有时候又谨慎而沉默....(此处省略10000字)”

结果,这位美女,当下激动的差点拍大腿:“哎呀,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一旁听故事的我:???是个人都这样好吗?

其实,这就是巴纳姆效应,它又称星相效应,指当人们用一些笼统、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星座就是这样,它大量运用模糊而笼统的语句,使你无论何时何地何情境,都觉得,它就是在说自己。

简单的说,你产生了“普遍真理是个人特征”的错觉。

原因2: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

你有没有过女神/男神?

通常我们非常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觉得ta怎么看怎么好,甚至觉得对方打嗝放屁都可爱无比。而对于那些“负面信息”,比如对方自私、小气、暴力...我们会选择性忽略,被爱蒙蔽双眼。

对于星座来说,我们是被信任蒙蔽了双眼。因为非常相信星座,所以对于它说的观点,我们会想方设法的为其寻找证据。

“你看,白羊座就是脾气好吧。”

“我就说摩羯座爱拖延嘛,你看你就是。”

此时的你,已经完全掉入了“确认偏差”的陷阱。

所谓确认偏差是指,当我们从心底觉得,一个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会倾向于寻找那些,能支持我们观点的信息,对于不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我们往往会忽视掉。

如何克服确定偏差呢?嗯...多读书吧。

原因3: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你信不信,你可以靠意念变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想借此一夜暴富、瞬间减肥、泡到男神...的不算)

你相信自己是怎样的,你就会慢慢的变成那样。

对此,Hans J. Eysenck和英国占星师杰夫・梅奥曾经做过一组实验,他选择了三组被试:

组1:对星座笃信不疑的:2000名成人组2:对星座毫无了解的1000名儿童组3:对星座了解程度深浅不一的成人

三组被试分别完成艾森克人格问卷,然后将测出来的人格特征,和星座的解释做对比。结果发现:如果调查对象很清楚星座对性格的描述,他们的问卷结果和占星学的解释就非常吻合。相反,如果对占星学不太了解,两种结果就不那么一致了。

人们会因为对自己的「星座性格」的相信,就慢慢发展成那样的性格。也就是说,人们真的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

这么说起来,好希望星座说我:XX座的人非常有钱。

(虽然有钱不是性格特征)

03

为什么都说了它不科学

还是有人相信星座

真的,我对不下一百个人说过,星座不科学,别信。但结果通常是,人家对星座更加坚信不疑,并且认为我在侮辱他的信仰、在胡扯?

情义千斤,不敌星座分析。

这也让我开始思考,星座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它到底靠什么捕获了这些忠实粉丝?

答案是:寻找自我

事实上,你可能已经无数次思考过这些问题:我是谁?到底我是什么样的人?没有答案,于是迷茫、焦虑、郁郁寡欢,仿佛人生失去了方向。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同一性危机,是E·埃里克森在其人格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

同一性危机出现在个体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第五阶段(12~18岁),指青年在寻求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出现的同一性失败的现象。对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不清楚或回避考虑个人品质、努力目标、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价值观等课题,甚至无法“发现自己”。

这种迷茫和不确定,驱使人们去寻找答案。恰巧此时星座出现了,它就像一个背着12个筐的“上帝”,满身发射着金光,张开双臂呼喊:“免费帮人找自己了啊!免费了啊!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啊!”迷茫的人们一个一个跳进属于自己的筐里...

于是——你就被诓了。

尽管后来你从许多途径,看到过关于“星座不科学”的描述,但你依然会相信星座,并且试图说服别人:

“是的,我真的有一个朋友,她是天蝎座的,她就特别的......”

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人们宁愿自我欺骗,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是被欺骗的。那堵思维之墙,限制了他们。

现在我已经把“上帝”身上的12个筐都拆下来了,你是从筐里走出来还是继续在筐里,是你现在要选择的。

我不是说星座完全不能看,把它当做娱乐消遣当然可以,但如果你非要靠星座来算事业、姻缘、运势,那还是算了。

话说回来,如果你真的对自我与未来充满迷茫、好奇,不如学点心理学;或者对星象有兴趣的话,研究天文学也非常OK,总归是科学不是?

了解更多内容,关注远赢教育,一起学习心理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