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维屏

今年“双十一”结束,在京东购书,下了四单,用了三张300-100券,一张200-80券。明显地感到促销力度偏弱。

犹记得去年的“双十一”,花了129元,买了PLUS会员资格,当时就获得了一张300-259券,用这个券,买了600元的书,最后只花了40多元,当然记上购买会员的成本,实际上花了170元,但是会员的成本,后来还是通过返还京东基本物超所值。

当时开了会员之后,似乎还有一张600—100元的券,一直想买一套二十四史,如果用这个券的话,一套中华书局的简体本二十四史,只要800多元,当时双十一活动已经进入倒计时,一直犹豫不决,最大的问题是,几箱子的二十四史怎么摆放?又怎么通过老婆这一关?最后终于没有下狠心,与二十四史擦肩而过,之后一直引以为憾。

去年的活动中,用中行的借记卡支付,还能减免49元,加上用券,最后十元买了200元的书。

但这些活动,在今年再也看不到了。今年京东发的券,最有价值的也就是200-80元券。当然每天零点的时候,可以抢到五折券,但是实在没有兴趣,熬那么迟去抢今年这个被命名为福袋的券了。而且,像我这样的手慢的人,抢券基本上没有指望,只能依靠京东放水不劳而获,所以今年感到优惠券的水量明显偏少。

甚至还不如上半年6、18的时候,当时,京东放了不少水,拿到许多300-100券,而且这个券还可以配上200-80白条券,这样最后,可以用120多元买到600元的书,非常的上算。

但是这样的优惠今年的双十一也没有了。

而且,京东在今年的双十一期间,很多书都不参加活动,这在之前是没有过的。记得之前的京东活动,所有的书,都半价出售,选择起来的面非常广,但今年有很多书,都不参加活动,它们也在购物车里渐渐地深淀下来,成为万年不变的老面孔。

而且说起来有几十万品种的书,但是,搜过来刮过去,当初那些能人心动的书,都已经搜刮来了,剩下的都是一些鸡肋。

就说文学书籍吧,那么多文学书籍,但真正值得购买的放在家里能够看过一次、再看一次的书,真是少之又少。中国的作家不是很多,而是太少。所以,我一直想寻找那些能让人眼前一亮、给自己带来收益的书,但基本属于与虎谋皮。

还有那些历史书,近年来各种历史书的确引进了许多,但是最好要在之前先翻阅一下,看看值不值得买。某些系列丛书,看起来很高大上,但良莠不齐,有的书实在不值得购买来,也许,这些历史读物太缺乏中国的视角对它们的关注与审视了,如果能有一个代表中国眼光的视点,给予这些读物以评判的加盟,可能才是正确的态度,但是现在我们恰恰缺少具有中国眼光与权威观感的评判者,不得不借助于这些带着西方偏见的历史书,占领我们的市场,获得了史论的话语权。

所以现在很困惑的是,图书很多,但大多数像鸡肋一样,买来之后,就囤积在家里,越堆越多。现在回顾一下,三年在京东上买的书,还没有看,完好无损地堆在纸箱里,但是还是忍不住要接着买,好像这个活动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便宜似的。

其实反思一下,这一切都是那个“每满200减100”的巨大的便宜的幻觉造成的,加上不断抛出的“300-100”“200-60”的券,好像你错过了这个券,就错失了巨大的便宜。问题是书积压在家里,已经无法从容地安置它们,这是最大的苦恼。、

但是,为什么一直在囤书?想来想去,还是因为无法预见到将来自己的关注方向会集中到哪里,毕竟自己也因为得到了囤书而获得的便利,因为关注某一个主题,便将家里相关的书找出来,还是很容易了解到一个过往现象的来龙去脉。而临时抱佛脚地再去购书,实在难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如愿以偿,最后只会手忙脚乱,失之交臂。

当然,有很多朋友会选择去看电子书。我也曾经是一个电子书的拥趸,下载了许多电子书,包括扫描版的,有的重要书,我还将其刻录成盘,但是,电子书的最大毛病,是不知道阅读时的部分在整个一部分书中的位置,就是说,电子书没有纸质书的那种质感,那种现实感,真实感,而真实感,是记住书中内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记忆辅助,就像骑自行车,因为它有真实感的动态辅助,所以一辈子不会忘记,但你去操作一个游戏机,几年不玩,就忘记了如何操作,估计这原因,就是这份记忆没有全部落实到动作中去。所以,电子书看过之后,都像没有看过似的,没有一点印象。而我看一本纸质书,甚至能记住某一段话在那一个页面,即使过了多少年,我还是能捧着旧书,翻找出当年那一段念念不忘的部分。而电子书在阅读上,是不可能享受到当年读书时的特别的心境与感受的。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电子书像是一次性消费品,读完了就扔了,而纸质书因为它的物质性,可以能够回味它的形状与体貌。至于说到电子书对眼睛的伤害,那就更不用我来细说了,对着电脑屏幕,或者是电子读书器,我觉得我的眼睛会吃不消。所以,对电子书曾经迷恋了一阵,还是回到了纸质书的粉丝行列中,也促成了现在对图书购买的新一轮痴迷。

但现在问题是,几年购下来,购书热情已经大幅度地消减了,强烈的囤书愿望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衰减,而京东也仿佛在这样的时刻,失去了它的热情,从而令今年的京东双十一,对于我来说,可谓是古井未泛出一点波澜。

而且,今年到期的PLUS会员也失去了续费的兴趣,因为会员已经没有去年那般的优惠措施了。

京东在发生质变,难道也与今年京东遭受到的一些匪夷所思的狂飙有关?您说有没有关系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