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身歷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統兩朝之養孝,極三世之尊親”的孝莊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崩逝於紫禁城慈寧宮,時年75歲。按照清朝祖制,孝莊太后理應“復奉太宗文皇帝左右”,陪葬於皇太極所在的清昭陵。但康熙皇帝卻並未這樣做,只是下令“於孝陵近地、擇吉修建暫安奉殿”,用以暫時停放孝莊太后梓棺。
雍正三年,在孝莊太后崩逝37年以後,接過康熙皇權的雍正皇帝才下令於孝莊太后停靈原處修建陵園,將孝莊太后入土爲安。
孝莊太后,爲何停靈37歲才得下葬?這個並不得聖寵的皇太極後宮妃嬪,難道果真是恨極了皇太極而不願陪葬清昭陵?
臨終遺誥,道出孝莊太后對陪葬皇太極的態度
天命十年,爲進一步鞏固後金政權同蒙古部盟的政治、軍事聯盟,繼孝端文皇后以後,皇太極又迎娶了她的侄女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然後這位被皇太極接連生下三女一子,並在後宮頗有賢明的科爾沁姑娘,卻並不得皇太極寵愛。天聰八年,皇太極迎娶了孝莊太后的姐姐——海蘭珠以後,孝莊太后更失恩寵,甚至在“崇德五宮”中落到了最末尾的位置。
如果不是皇太極駕崩後,福臨僥倖承繼皇權,孝莊太后恐怕不會成就一代賢名。也就是說,爲“滿蒙聯姻”作出重要貢獻,爲皇太極積極繁衍後嗣的孝莊太后絕對有理由記恨皇太極,更有理由拒絕陪葬於皇太極身邊。
但是,在孝莊太后的遺誥中,我們能夠明確看出其對皇太極的態度:
太宗文皇帝龍馭上賓。痛不欲生。誓以身殉。諸王大臣、以世祖皇帝方在沖齡、繼承大統、保護靡託、合辭堅請。勉留此身、撫育教訓、未嘗少懈。予壽七十有五、得復奉太宗文皇帝左右、愜予夙心、夫亦何憾。
不可否認,孝莊太后的這道遺誥有着官方文書的修飾,但就其當時的權勢和地位而言,其對皇太極的態度絕非虛假掩飾,而是出自真心的追憶。其中一句“得復奉太宗文皇帝左右、夫亦何憾”將封建女性對於渴求長久陪伴丈夫身邊的追求,淋漓盡致的展現。
不願陪葬清昭陵的真正原因
在皇太極身上未得寵愛的孝莊太后,在皇太極駕崩以後,反倒迅速成爲清朝的核心人物。在清朝入關的艱難時刻,孝莊太后努力維持皇室內部團結,悉心培養順治、康熙兩代帝王,在多爾袞當政、鰲拜擅權的危急時刻,孝莊太后以一個女流之輩擔起大清江山,爲清初的皇權穩固、疆域拓展乃至統治根基穩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就康熙二十六年的具體朝局環境而言,被康熙皇帝奉爲神明的孝莊太后,絕對是大清王朝最有發言權的囂張人物。對於這樣一位人物的喪葬事宜,康熙皇帝肯定不敢單純按照清朝祖制或者約定成例進行安排。可在問及安葬意見的時候,孝莊太后給出的想法卻讓康熙皇帝犯了難。
《清實錄·聖祖實錄》記載了孝莊太后臨終的歸葬想法:
太皇太后疾大漸時、諭朕曰、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爲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
啥意思?因爲清朝祖制之“卑不動尊”的成例;因爲孝莊太后對順治、康熙兩位帝王的戀戀不捨;孝莊太后決定葬於順治皇帝所在清孝陵,而不是捨近求遠,陪葬在皇太極所在的清昭陵。
大孝之下,康熙大帝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候
在孝莊太后跟前,康熙皇帝絕對是一個毫不摻假的至孝帝王,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莊太后病危之際,康熙皇帝曾經專門下發諭旨,說明孝莊太后於己之身的特殊恩德:
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極之恩、畢生難報。
在孝莊太后臨終之前,康熙皇帝的至孝表現,我們暫且不表,我們僅以孝莊太后病危時,康熙皇帝的具體表現予以說明:
1、孝莊太后崩逝前數日,康熙皇帝親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及文武官員等、步詣天壇致祭,向上天祈求“若大數或窮、願減臣玄燁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
2、在孝莊太后“聖體違和”期間,康熙皇帝“於慈寧宮親嘗湯藥。晝夜不離左右”並就政事處理作出了專門安排:傳諭內閣、非緊要事、勿得奏聞。同時,爲“仰冀上天眷顧、俯垂默佑、寬大以延遐壽”,康熙皇帝破天荒地做出了“大赦”決定。
《清實錄·聖祖實錄》詳細記載了孝莊太后病重期間,康熙皇帝的具體表現:
心懷憂慮、日侍左右、檢方調藥、親視飲饌。太皇太后寧憩之時、朕隔幔靜俟、席地危坐、一聞太皇太后聲息、即趨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進。因此晝夜不能少離。
3、孝莊太后崩逝以後,康熙皇帝悲痛欲絕,“擗踊哀號、呼天搶地、哭無停聲”;“哀號痛切、情何容已”;“晝夜號痛不止、水漿不入口、天顏癯瘠、以致昏迷”等的記載,屢見不鮮。
在孝莊太后喪儀的各個流程中,康熙皇帝都是一副“哀慟不止如前,幾近昏厥”的表現,以至於諸王大臣乃至地方奔喪官員,屢次“上言勸阻、懇請節哀”。在康熙皇帝心中,孝莊太后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聖旨,都是絕對不容置疑、不容更改的所在。孝莊太后臨終已經有了歸葬態度,康熙皇帝也只能遵旨奉行。但孝莊太后之前畢竟沒有皇后單獨成陵的先例,康熙皇帝也只能在不違背清朝祖制的前提下,“於孝陵近地、擇吉修建暫安奉殿”。
康熙五十六年,孝惠章皇后崩逝,於清孝陵外單獨成陵,算是開創了皇后另成陵墓的先例,但對於暫時奉安於孝陵的孝莊太后梓棺,康熙皇帝依然遵照其生前意願,未敢輕易安置。直到雍正皇帝登基以後的雍正三年,雍正皇帝才正式下令於孝莊太后梓棺所在原處修建陵墓,讓其入土爲安。
參考文獻:《清實錄·聖祖實錄》、《康熙帝起居注》、《清史稿·后妃列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