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首批獲批創建三個城市之一

武漢啓動創建國家標準化改革先行區

繼成功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後,武漢再次承擔國家改革先行先試使命。13日從武漢市創建國家標準化改革創新先行區暨質量提升行動動員大會獲悉,武漢正式啓動創建國家標準化改革先行區,將以四大創新打造武漢新型標準體系。

深化標準化改革是國家重大決策部署。今年2月,國務院相關部門批覆同意武漢開展標準化改革創新先行區創建,爲全國首批獲批創建的三個城市之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說,賦予武漢標準化改革創新先行區使命,是希望武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爲全國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根據創建方案,我市將在四個方面創新突破:

創新標準化體制機制。逐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協調推進的標準化工作格局,標準化管理體制日益健全。

創新“武漢標準”體系。推動制定一批高於國家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嚴於和優於國家標準的地方標準,基本建立涵蓋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新型武漢標準體系。

創新標準提升路徑。積極參與國際、國內標準化活動,在重點領域實施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範,實施企業對標達標提升行動。

創新標準服務體系。搭建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培育一批新型標準化服務機構,培育高端及骨幹標準化人才等。

根據目標,通過創建,到2020年,全市標準化工作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標準化在保障健康安全環保、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城市建設管理和社會治理水平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統一協調、運行高效的標準化管理體制日益健全。經濟社會重點領域標準應用率達到90%以上,標準創新能力和效益充分顯現,標準化服務業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市標準化委員會辦公室、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創建國家標準化改革創新先行區,全方位推進標準化改革創新,有利於我市加強質量、標準化和品牌建設,有利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搶佔高質量發展的制高點。

作爲武漢市人民政府設立的最高質量榮譽,第七屆武漢市市長質量獎13日頒獎。同濟醫院、格力電器(武漢)公司、高德紅外、武漢地鐵集團獲獎,成爲我市質量標杆。

鏈接>>>

制定一批高於國家標準的地方標準

基本建成七大新型標準體系

根據《武漢市創建國家標準化改革創新先行區工作方案》,創建期間,我市將推動制定一批高於國家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嚴於和優於國家標準的地方標準,基本建立涵蓋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新型武漢標準體系。至2020年,全市經濟社會重點領域標準應用率達到90%以上。

新型武漢標準體系分爲7個方面

1.優化“武漢製造”標準體系

以光電子信息技術、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商業航天及智能裝備與系統集成等四大主導產業,以及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家用電器和消費類電子產品、家居裝飾裝修產品、日用化學品、食品及相關產品等消費品領域爲重點,制定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50項以上。推動實施軍民標準通用化工程,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2.完善“武漢服務”標準體系

以現代物流、商貿會展、旅遊、物業、養老等服務業領域爲重點,制定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80項以上。

3.提升“武漢建設”標準體系

以道路設施、地下綜合管廊、綠色節能建築、海綿城市、新型智慧城市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等爲重點,制定地方標準30項以上。

4.拓展“武漢農業”標準體系

以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等都市現代農業爲特徵,制定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50項以上。

5.建設“武漢生態”標準體系

以污染治理、城市綠化、水土資源保護、生態修復等爲重點,制定地方標準30項以上。

6.創新“武漢文化”標準體系

以創意設計、動漫遊戲、數字視聽、文化出版、在線直播、文體場館設施建設、文體服務和城市文明規範等爲重點,制定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30項以上。

7.打造“武漢治理”標準體系

在安全監管、反恐應急、城市管理、行政審批等政府管理和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制定地方標準30項以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