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8日是第19个中国记者节,当天下午,烟台广播电视台在广电大剧院举行“我们的故事”主题演讲会,以特有的方式,庆祝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演讲会上,广电系统的六名一线新闻工作者代表,深情讲述了个人或团队在工作中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艰辛、危险、委屈,又有温暖、自豪、奉献;既有“泥土香”“人情味”,又有“主旋律”“正能量”;既有理想信念,又有匠心情怀;充分展现了广电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发声为民的责任担当,锐意进取、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忠诚尽责、守正创新的职业精神,感人心魄,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举行庆祝记者节主题演讲会是烟台广播电视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品牌的重要举措,是广电系统开展“习近平新闻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广电新闻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推动广电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奠定基础。

即日起,胶东在线陆续刊登六名新闻工作者代表的演讲稿。今天我们刊发吕怀瀛:《我爱这份枯燥的工作》。

烟台广播电视台吕怀瀛:当万众瞩目大屏炫丽画面的时候,只有我们在大屏后面检查着一根又一根的连接线;当千家万户为新闻现场喝彩的时候,只有我们在冷静地关注着变化的仪表盘。我们的天,就是烟台广电的事业,就是广电人的百年大计!我爱这份枯燥的职业,因为我和这些光彩的事业血肉相连。

我爱这份枯燥的工作

吕怀瀛

我想,在欢庆记者节的队伍里,我这个工种,大概是最枯燥的。

图纸、接口、线路、显示屏,这就是我们技术工作的全部。当万众瞩目大屏炫丽画面的时候,只有我们在大屏后面检查着一根又一根的连接线;当千家万户为新闻现场喝彩的时候,只有我们在冷静地关注着变化的仪表盘。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大家把我们遗忘。

新闻热线的铃声不断,这是记者们最喜欢听到的声音;而值班电话一直不响,就是我们工作最踏实的时候。

今天,站在这里,我总要说点什么,为了我们这个团队,为了我们这个岗位。

可是,说什么呢?我拿起笔又放下,写了撕撕了写。因为我脑子只有四个字:高清工程。

今天是2018年11月8日,现在是下午3点,离12月20日下午5点,还有42天零2个小时。这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最后时限,高清工程一期必须在这之前全面完工,投入运行。这是我们对市领导、对全台同事许下的誓言。

高清工程是我们技术口的俗称,它的全称是高清频道建设工程,历经几年的努力,今年年初终于开工了,我们烟台广电多年来的梦想与努力就要在今年开花结果,我们脑子里、心里,实在装不下别的事了。

2018年,我们很多人,就忙了这么一件事。

工程分三大部分:融媒体中心、全景演播室、高清播控中心。融媒体中心分为指挥调度平台、编辑制作和媒资、胶东云服务平台。全景演播室又分为三部分:灯光舞美、视音频系统、虚拟包装系统。灯光舞美再分为三部分:基础结构、舞美安装、灯光布置。灯光还可以分为聚光灯、平板柔光灯、成像灯、下颚灯和洗墙灯。37台聚光灯是100瓦的,62台柔光灯也是100瓦的,12台成像灯是300瓦的,而下颚灯只有15瓦-----一闭上眼睛,这些数据就像一群群蚂蚁在神经上爬,又痛又痒。李文霞主任说,她急的晚上都睡不着;张旋总监说,他走路时,眼前晃着的都是各种效果图和工作站;蔡先副台长说,每天凌晨2点他都会准时醒过来,考虑问题。许台长从图纸看起,一个一个细节的抠,一个一个环节的问,容不得半点闪失。

这是我们烟台广电系统十年来最大的一项工程,最好的一次机遇。抓住了这次机会,我们不仅能够赶上高清电视的潮流,更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到融媒体的跨越。我们,包括台领导,怎么能不用心?怎么敢不用心!

几千万的设备采购,全靠我们一班人一点点把招投标搞起来。怎么招标省钱,能够挤出更多的资金做更多的事,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想省钱,自然就得费事。你自己要挖空心思设置材料规格性能参数,确保不被投标的厂商钻了空子,还得自己费心把关,让各个中标厂商把设备对接好、把承诺兑现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做过的招标书,堆起来比两个人还高。在采购虚拟包装系统的时候,为了一个设备的申请,反复修改了四五次,每一次都要在招标办、招标代理公司和台财务科之间奔波。

由于连日的劳累奔波,李文霞主任病倒了,感冒咳嗽的肺疼,但她仍然带病坚持和大家一起干。白天忙活一天,晚上回到家满脑子还是材料、参数、论证,整晚都睡不好,她老公说她是走火入魔了。一次开会结束,起身的时候她突然感觉两眼发黑,差点晕倒,扶着桌子站了好一会儿才稳定下来,又摇摇晃晃的走回办公桌,埋头到那一大堆文件里。

制定信号调度系统方案的时候,为了获得第一手准确数据,电视录制部宋永智主任带领录制部技术人员在物业中心王春申主任的配合下,钻地沟,爬顶棚,从负一层夹层到技术区3楼,一个管道井一个管道井的爬。地沟里又脏又黑,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一不小心还会被里面铺设的线槽划破身体,出来时身上经常是一道红一道白的,红的是血,白的是汗。就这样一米一米地测量出准确的传输距离,确定了最佳的传输方案。

工程的质量怎么样,基础就来自于一丝不苟,来自于我们招标书上的条条框框。比方说,招标的时候,同一个项目,这一家说构件材料全是自己生产的,质量很好,而另一家则标上了国家标准的钢材型号,怎么选呢?按照外行的想法,在一个光彩夺目的演播室里,谁去关心那埋在墙里、踩在脚下的钢材的型号?可标上了型号,我们就有据可查,算得出结构承重,能抽测出材料质量,确保承包商不能掺水,让我们这个工程立得住、站得稳,杜绝了隐患,用上几十年,让大家放心大胆的在上面走来走去。

钢结构的焊接刚刚完成,蔡台长就领着我们进场了。用小锤一处一处的检查钢架焊点,看不到看不清的地方,我们就用手摸,从一层到二层,不放过一个边角。当时2层还没有完工,只是在钢结构骨架上简单的铺了几块木板,人踏上去就颤巍巍的晃动,可是大家没有一个退缩的,在呛人的烟雾里,俯下身子,一个焊点一个焊点的摸索。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一句老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些焊点很快就会被覆盖起来,从此不被发现。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努力过!我们的天,就是烟台广电的事业,就是我们的职业良心,就是广电人的百年大计!

如今,整个工程都进展顺利,全景演播室、融媒体中心已初见雏形,同事们对融媒体的发展也充满了期待,工程基本实现了实用性强、融合度高、发展潜力大的目标。大小屏联动、立体多维发布、大数据辅助决策------这些曾经梦想都在逐步的变成现实。我们感觉自己就像一名运动员,拼尽全力奔向目标,把接力棒交到采编记者的手上,让他们展示更美的风采,记录奋进中的烟台。

就在前几天,为了核对全部大屏的数据,我和技术团队从一颗灯珠的封装尺寸算起,白天工作,晚上计算,连续干了3天3夜。由于缺觉,再加上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不仅头疼难忍,眼睛也疼、看东西雾蒙蒙的一片。妻子已经在家里连续给我准备了三天的夜宵,我都没有回去,那天晚上,我决定回家。走在熟悉的马路上,一片模糊中,我回头看见了大楼的影子,和上面红色闪亮的一片。我知道,那是烟台广播电视台几个大字。

可能是眼痛的缘故,我流泪了。我想,等工程完工了,我要带着她来到这里走一走,看看关于高清的一切,告诉她,我,和这些光彩的事业血肉相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