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另一方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興斌也指出,傳統景區不再單純地依賴門票收入,從長遠來看是大勢所趨,但是具體到每個景區的情況不同,需要“對症下藥”,“比如有的山嶽型景區內部本身就很難再開發酒店等產品,冬季如果單純延長地去遊客在景區內停留時間,也不利於對遊客人身安全的保障,因此,這就需要變換經營手段,比如考慮在景區周邊增擴休閒度假區域,增加過夜消費等,或者利用景區IP打造紀念品等,提高延伸性銷售消費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各景區在陸續執行淡季門票價格、下調冬季售價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開放時間或減少了開發區域。

進入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伴隨着氣溫的快速下降,我國多地進入旅遊淡季。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12月1日起,包括南京、山東、甘肅敦煌、浙江杭州、安徽黃山、湖南張家界等多個旅遊熱門城市開始執行淡季票價或直接調低門票價格。不過,也有業內專家指出,伴隨門票價格下調,不少傳統景區或縮短入園時間或縮減開放區域,推出室內項目或其他活動增加客流吸引力的並不多,因此,如何刺激園區內二次消費,彌補淡旺季落差,再次成爲景區們共同面對的考題。

入冬以來,全國各地景區紛紛下調定價,或啓動執行淡季門票價格。進入12月,地方景區更進入了門票價格調整高峯期。舉例來說,自本月起,南京市秦淮區芥子園文化展館票價由20元下調至15元;山東嶧山風景名勝區票價由原來的60元/人次調整爲55元/人次。與此同時,12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張家界武陵源景區執行普通門票淡季價格,每人次115元,優惠門票價格爲每人次58元,門票連續四日有效;千島湖淡季門票爲110元。

據不完全統計,相比旺季來說,今年冬季地方景區的淡季票、優惠票價降幅較往年普遍更高,平均折扣力度都在20%左右,個別景區價格下調甚至超過了五成。比如:新疆喀納斯、禾木和白哈巴的景區聯票旺季票價230元,而淡季僅爲100元,價格下降達57%。

值得注意的是,各景區在陸續執行淡季門票價格、下調冬季售價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開放時間或減少了開發區域。以西溪溼地國家公園爲例,每年11月-3月,該公園執行冬令時刻表,開閉園時間爲8:00-17:30,閉園時間較夏季提前了1小時;而平遙古城內各景點10月10日-次年2月28日開放時間爲8:00-17:30,較旺季8:00-18:30的開放時間同樣縮短1小時。不過,與此前幾輪降價潮不同,今冬部分景區在推出較大幅度降價措施的同時,並沒有採取太多新手段、新方式吸引遊客,淡旺季之間較大的客流、收入落差,仍然是它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情況。

有業內人士建議,從根本上提高景區二次消費收入佔比,彌補氣候爲傳統景區帶來的冬季旅遊短板,需要因地制宜圍繞當地本土化特色,縱深拓展相關產品及服務,比如:整合以旅遊目的地爲核心,囊括周邊景點、酒店、特色鄉村、美食、旅遊演藝等在內的資源,實現旅遊目的地資源整合式發展;不斷挖掘景區特色、優勢,增強遊客體驗感,尤其是開設一些新奇的室內項目,有序地打開園門引入商家;或者利用冬季較長的夜晚時間,開設燈光秀等活動,延長遊客停留時間。

但另一方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興斌也指出,傳統景區不再單純地依賴門票收入,從長遠來看是大勢所趨,但是具體到每個景區的情況不同,需要“對症下藥”,“比如有的山嶽型景區內部本身就很難再開發酒店等產品,冬季如果單純延長地去遊客在景區內停留時間,也不利於對遊客人身安全的保障,因此,這就需要變換經營手段,比如考慮在景區周邊增擴休閒度假區域,增加過夜消費等,或者利用景區IP打造紀念品等,提高延伸性銷售消費收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