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14:2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见习记者 来逸晨

“大家别急,先台下稍等,我们一个一个上来比拼!”11月13日晚上七点半,台州温岭银泰城的一楼中央大厅内人声鼎沸,“2018年浙江农业之最——果蔗擂台赛”(以下简称“擂台赛”)正火热进行中。55位来自杭州、台州、温州、金华等省内甘蔗主产区的种蔗大户、果蔗专业合作社代表争先恐后地扛着自家的果蔗上台打擂。

只见温岭泽国上孚李村种植大户李苏良扛着自家最长的那根果蔗不慌不忙地走下台,原来,他的宝贝“20号红皮果蔗”没长过3米5,被台上其他蔗农的果蔗挤出了前三名。“不怕,我的果蔗虽然长得没他们的高,但一定比他们的甜!”原来,今年擂台赛共有两场,第一场比高度,第二场比品质。李苏良之所以这么淡定,是在为下一场蓄力呀。

“5.02米!我们温岭城北的黄皮果蔗超过了五米长。”台上,主持人宣布了今年最高果蔗的诞生。“就像人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人种,果蔗也是,根据蔗皮颜色,分为红皮、黄皮、青皮三种。”擂台赛专家评审之一、省农科院研究员朱丹华对记者解释说,“红皮往往比较甜,黄皮长得高,粗壮,水分多,青皮的瘦小,但口感更脆。”记者一看,果然,颁奖台上的冠军里,青皮组的最矮,3.53米;红皮组冠军其次,3.74米;而黄皮组的冠亚季军全部超过了4米5。

终于,让李苏良心心念念的第二场“果蔗品质擂台赛”开始了。朱丹华说,这是一场比拼果蔗“综合素质”的较量。“上午,我们三位专家评审已经和十位在银泰城随机抽取的路人评委一起,选出了长相姣好,茎节壮长,口感脆甜的十种果蔗,接下来,我们会用专用仪器测试它们的甜度。”

工作人员正在采集果蔗汁水

评委们正在用仪器测量果蔗甜度

李苏良再一次扛着三根自家的宝贝红皮上了台。这次,他抽签抽到压轴出场。台上,工作人员们正用滴管在果蔗的不同部位吸取果汁,朱丹华则带着另两位专家评审认真地操控着仪器。按甜度值由高到低排列的前六名守擂台上,蔗农们翘首以望,生怕自己被比下去。“最后一个结果出来了,有惊喜哦!”主持人对台下的观众们卖了个关子,“目前的前三甜度值分别是13.6,14.3和14.8,最后一位是多少呢,15.5!”李苏良的红皮果蔗成为了今年的果蔗甜度之王。他似乎意犹未尽,走上前抓起主持人的话筒说:“本来肯定超过16的,收割前几天下了雨,受了点影响。”

李苏良一边看着工作人员写奖状,一边对记者说,自己已经种了30多年的果蔗,家里的40亩果蔗地,每年能带来十几万的收入。当记者问起他的果蔗为啥比别人的甜,一直神色淡定的李苏良开始眉飞色舞了起来。“长的时候条件好啊,我每亩只种2800株,别人家很多都种3500株。”他说,种果蔗是自己最热爱的事情,每当自家的果蔗受到市场的认可,都是他最骄傲的时刻。

“这是时隔7年,浙江省第二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果蔗擂台。”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唐冬寿对记者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积极发展果蔗生产,相继涌现了温联果蔗、金华青皮、义红1号等果蔗品种,丰富了冬季果品市场,是深受欢迎的时令果品。据业务部门调查,2017年,我省甘蔗种植面积13万余亩,产量约56.9万吨。其中,杭州、温州、金华、台州等不少产地通过应用新品种、大棚栽培、脱毒苗等新技术,提高了果蔗的商品性,错开集中上市高峰,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果蔗生产已成为浙江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产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