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14: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見習記者 來逸晨

“大家別急,先臺下稍等,我們一個一個上來比拼!”11月13日晚上七點半,台州溫嶺銀泰城的一樓中央大廳內人聲鼎沸,“2018年浙江農業之最——果蔗擂臺賽”(以下簡稱“擂臺賽”)正火熱進行中。55位來自杭州、台州、溫州、金華等省內甘蔗主產區的種蔗大戶、果蔗專業合作社代表爭先恐後地扛着自家的果蔗上臺打擂。

只見溫嶺澤國上孚李村種植大戶李蘇良扛着自家最長的那根果蔗不慌不忙地走下臺,原來,他的寶貝“20號紅皮果蔗”沒長過3米5,被臺上其他蔗農的果蔗擠出了前三名。“不怕,我的果蔗雖然長得沒他們的高,但一定比他們的甜!”原來,今年擂臺賽共有兩場,第一場比高度,第二場比品質。李蘇良之所以這麼淡定,是在爲下一場蓄力呀。

“5.02米!我們溫嶺城北的黃皮果蔗超過了五米長。”臺上,主持人宣佈了今年最高果蔗的誕生。“就像人有不同的膚色,不同的人種,果蔗也是,根據蔗皮顏色,分爲紅皮、黃皮、青皮三種。”擂臺賽專家評審之一、省農科院研究員朱丹華對記者解釋說,“紅皮往往比較甜,黃皮長得高,粗壯,水分多,青皮的瘦小,但口感更脆。”記者一看,果然,頒獎臺上的冠軍裏,青皮組的最矮,3.53米;紅皮組冠軍其次,3.74米;而黃皮組的冠亞季軍全部超過了4米5。

終於,讓李蘇良心心念唸的第二場“果蔗品質擂臺賽”開始了。朱丹華說,這是一場比拼果蔗“綜合素質”的較量。“上午,我們三位專家評審已經和十位在銀泰城隨機抽取的路人評委一起,選出了長相姣好,莖節壯長,口感脆甜的十種果蔗,接下來,我們會用專用儀器測試它們的甜度。”

工作人員正在採集果蔗汁水

評委們正在用儀器測量果蔗甜度

李蘇良再一次扛着三根自家的寶貝紅皮上了臺。這次,他抽籤抽到壓軸出場。臺上,工作人員們正用滴管在果蔗的不同部位吸取果汁,朱丹華則帶着另兩位專家評審認真地操控着儀器。按甜度值由高到低排列的前六名守擂臺上,蔗農們翹首以望,生怕自己被比下去。“最後一個結果出來了,有驚喜哦!”主持人對臺下的觀衆們賣了個關子,“目前的前三甜度值分別是13.6,14.3和14.8,最後一位是多少呢,15.5!”李蘇良的紅皮果蔗成爲了今年的果蔗甜度之王。他似乎意猶未盡,走上前抓起主持人的話筒說:“本來肯定超過16的,收割前幾天下了雨,受了點影響。”

李蘇良一邊看着工作人員寫獎狀,一邊對記者說,自己已經種了30多年的果蔗,家裏的40畝果蔗地,每年能帶來十幾萬的收入。當記者問起他的果蔗爲啥比別人的甜,一直神色淡定的李蘇良開始眉飛色舞了起來。“長的時候條件好啊,我每畝只種2800株,別人家很多都種3500株。”他說,種果蔗是自己最熱愛的事情,每當自家的果蔗受到市場的認可,都是他最驕傲的時刻。

“這是時隔7年,浙江省第二次在全省範圍內開展果蔗擂臺。”浙江省農業廳副廳長唐冬壽對記者說,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積極發展果蔗生產,相繼湧現了溫聯果蔗、金華青皮、義紅1號等果蔗品種,豐富了冬季果品市場,是深受歡迎的時令果品。據業務部門調查,2017年,我省甘蔗種植面積13萬餘畝,產量約56.9萬噸。其中,杭州、溫州、金華、台州等不少產地通過應用新品種、大棚栽培、脫毒苗等新技術,提高了果蔗的商品性,錯開集中上市高峯,取得了較爲可觀的經濟效益。果蔗生產已成爲浙江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產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