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這部《尋夢環遊記》的電影卻很好地直擊了中國教育的難題,皮克斯導演將"死亡"做成一個有趣的故事,並且很直觀的告訴孩子:去世的人他們也會去到另外一個地方幸福的生活。通過影片,家長也可以很好地告訴孩子,原來去世的人也會收到我們的思念和祝福,這樣,死亡的背後便不再幽暗與冰冷,不再是與家人的永別。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尋夢環遊記》是美國迪士尼在2017年上映的一部關於死亡題材的動畫電影,這部電影在中國上映之前還會擔心票房的問題,因爲根據中國的傳統文化,"死亡"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詞彙。

而這部電影裏的人物角色基本上都是以"骷髏頭"的形式出現在大衆面前,況且迪士尼的動畫片很多孩子都喜歡看,也有不少家長擔心,如果帶孩子看了這部電影,會不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又或者會受到驚嚇呢?然而,這部電影卻成了2017年寒假我國最受歡迎的海外電影之一。

或許對於家長們來說,至今都有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要向孩子們提及"死亡"的問題。每當家裏有人去世的時候,家長們總是避諱着孩子,不願意和孩子講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家人的表情都如此的凝重。在面對孩子的逼問,家長們也無從解釋,因爲他們從小也沒有接受過類似的"死亡的教育",不知道如何將這個沉重的概念去告訴孩子。

而這部《尋夢環遊記》的電影卻很好地直擊了中國教育的難題,皮克斯導演將"死亡"做成一個有趣的故事,並且很直觀的告訴孩子:去世的人他們也會去到另外一個地方幸福的生活。而且在"死亡"的主題上還增加了"夢想"的題材,"夢想"與"死亡"的結合,讓很多人看來都不可思議,但是卻碰撞出了精妙的火花,很多孩子在剛開始觀影之前會覺得有點恐怖,但是後來看了之後,孩子們都覺得很感動,覺得裏面的小男孩很可愛,也很聰明,更是一個迷人的小天才。

整個電影的情節是以主人公米格——一位熱愛音樂的小男孩而展開,但是因爲他的家族世世代代禁止族人接觸音樂,小男孩在疑惑之下,爲了尋找音樂禁忌的謎底,最終選擇要努力地去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打破家族的常規,小男孩最後才得知原來他的曾曾祖父爲了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想而"拋棄"了妻子和兒女,因此才被族人立下"靜止音樂"的規定。

有趣的是,在亡靈節的當晚,他不小心進入了死亡之地,而身體誤入了一個神祕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已經去世之人所待的地方,在這裏小男孩可以見到他的曾曾祖父,而且裏面的人都穿着華麗的衣服,與我們平時所想象的"死亡是嚴肅的"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是也因爲這場神奇的旅行讓小男孩得知他的曾曾祖父當年並沒有爲了夢想而拋棄家庭,而是遭人陷害,也因此鼓勵的小男孩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

影片中值得學習的教育理念,家長要收藏好!

1."遺忘"纔是最大的死亡

當小男孩去到靈亡世界的時候,發現一個衆人的煩惱,那就是如果在生者的世界,也就是現實世界當中沒有人牽掛你,沒有人記得你的話,亡靈也會最終消失變成塵埃,如果有人惦記你,纔可以繼續在亡靈的世界當中等着和家人們團聚。

並且,在影片最後,主人公米格爲自己的曾祖母彈奏了她父親當年爲她演奏過的歌曲,而幾乎已經喪失意識的她卻微笑了,並且快樂的、安詳的離世,和天上等待着她的父母團聚。從影片的這些細節,就可以和孩子談論:原來死亡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死亡後的遺忘。很多時候,只要我們心中對彼此有牽掛,有愛,我們就不會懼怕死亡,死亡只是另一種存在的形式。

2.死亡背後是愛的溫暖

影片的開頭,小男孩進去亡靈世界的時候走過亡靈們返回人間探望自己心愛和牽掛之人的"萬壽菊橋",這座橋是以橙紅色和金色呈現在大衆面前,帶給觀衆們發光的感受,但更多的是,發光的背後是溫暖的支柱。這座橋是由生者們每年對死者祭奠用的萬壽菊做成,同樣寄託着親人們對死者的思念和愛意。

通過影片,家長也可以很好地告訴孩子,原來去世的人也會收到我們的思念和祝福,這樣,死亡的背後便不再幽暗與冰冷,不再是與家人的永別。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死亡教育,家長應該這樣做

1.選擇合適的教育時機

在和孩子們講述死亡的概念時不要突然地體積,而是應該找到合適的時機,否則孩子們還是不能理解什麼是"死亡"。

如果有養一些寵物或者植物的家庭,可以在花朵枯萎,又或者寵物的病逝等時機給孩子提及"死亡"的含義,並且要注意談及這個話題的時間,不用太長,能讓孩子大致明白就可以了,畢竟要孩子們深刻的體會,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如果在平時,孩子突然間問起"死亡"的問題,家長也可以選擇在飯後,睡前,借用一些書籍,動畫片等素材,莊重的和孩子們解釋,而不是隨口一說,家長們要記住,自己的言行舉止同樣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途徑之一。

2.直面"死亡",讓孩子勇於接受和麪對

在面對親人離世的時候,家長不要把孩子們排除在外,讓孩子們一起感受家人對已故親人的哀悼、追思,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們表達自己對離世之人的感受,像愛意和思念,通過周圍的氛圍,讓他們熟悉和感受挫折的力量,並且尊重孩子的情感,理解他們的疑惑,不要將死亡看作不可提及的忌諱,只有讓孩子們親身感受、瞭解,才能更好地揭開"死亡問題"的謎底。

3.注重孩子對死亡的個別差異

每個孩子的想法不同、性格不同,面對死亡的情緒體驗和理解也不同,尤其是家裏有兩個或以上的孩子,當孩子們對"死亡"各個問題產生疑惑,並且有不一樣的理解時,家長們應該耐心地傾聽。

在《萌仔萌萌宅》這檔綜藝當中,年輕的夫婦張歆藝和袁弘帶領萌娃們去觀看《尋夢環遊記》的時候很好的回應了孩子們對於"死亡"的問題,在幾個孩子當中,他們觀看完影片後都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孩子疑惑,有的孩子感動,也有的孩子是害怕和恐懼的,而袁爸爸和歆藝媽媽很好的關注到了每個孩子的情緒,並且在回家的路上耐心地講解了"死亡"的問題,這樣不僅讓孩子們的情緒平靜下來,更能讓孩子們重視"死亡"。

4.利用繪本、影片滲透"死亡"概念

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有不少關於"死亡"的繪本書籍,以一種孩子能接受的形式來看待"死亡"滲透"死亡"的含義。像《活了一百萬次的貓》這個繪本是以灰色爲基本色調,而很多家長會因爲這個繪本的色彩圖畫而拒絕選擇給孩子講述,但是這本書的內容不僅適合孩子,家長們細品也會讀出不同的含義,是一本適合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材料。

我是君莫笑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