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建文老師的主題演講《“襟帶河汾”說晉國——晉與三晉》,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專業教授謝堯亭的《晉國故事:從幾件晉國青銅器談起》都將從不同層面再現晉國風雲。晉國博物館主體建築採用的是黃土高原特有的下沉式窯院民居設計風格,並且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建成的山西省首座以反映晉文化爲主題的遺址類博物館,總佔地面積124000平方米,於2014年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

觸摸古都 夢迴晉國——昔日輝煌在晉國博物館重現觸摸古都 夢迴晉國——昔日輝煌在晉國博物館重現觸摸古都 夢迴晉國——昔日輝煌在晉國博物館重現觸摸古都 夢迴晉國——昔日輝煌在晉國博物館重現觸摸古都 夢迴晉國——昔日輝煌在晉國博物館重現觸摸古都 夢迴晉國——昔日輝煌在晉國博物館重現觸摸古都 夢迴晉國——昔日輝煌在晉國博物館重現

這是一片承載歷史、飽含滄桑的土地,朝陽從這裏冉冉升起,餘暉穿透時空光耀至今。

上世紀80年代,位於曲沃縣北趙村的晉侯墓地遭盜掘,考古人員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自此,塵封了三千年的晉國古都揭開了神祕面紗,以鄒衡爲首的考古人員苦苦追尋的“晉國蹤跡”在世人面前緩緩展開。

他們,在這裏奉獻了一生

在曲沃縣晉國博物館半開放式的廊式展廳中,有一面用燈箱展示“曲村—天馬遺址”的牆。廣袤的土地上,考古工作者或蹲或站手拿探杆的剪影,訴說着近半個世紀以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三代考古學人尋覓晉國古都的漫長曆程與艱辛。

上世紀60年代,考古人員在曲沃與翼城的交界處發現了“曲村—天馬遺址”,並進行了兩次挖掘,初步確定是周時期晉文化遺址。1980年到1990年10年間,7批考古人員陸續來到曲村,並建立了考古工作站,在考古學家鄒衡的帶領下,發掘出大批墓葬。至今,鄒衡先生的蠟像仍在展廳以另一種的方式守護着他所熱愛的事業。他靜靜地坐在竹椅上,手握鋼筆,認真地寫着東西,這正是他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在退休之際,鄒衡對自己十年的曲村考古進行了總結,着手撰寫了《曲村—天馬》考察報告。

正是由於一代代考古人員的艱苦奮鬥,才使晉獻侯陪祀車馬坑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它是目前中國發現西周時期最大、陪葬車輛最多的車馬坑。今天的我們,站在遺址坑前,敬畏之餘,耳畔仍能聽到掛在車前的陣陣鈴聲。位於東部的馬坑,一百多匹馬呈倒臥的無序狀態,相互疊壓,累累白骨已化爲化石,但骨骼依舊清晰可見。西部的48輛木質車雖在出土時全部腐朽,經過修復,它的輪廓仍清晰可見。

“這個車馬坑全都是用真車活馬進行陪葬,看後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震撼,可以想象到當時晉國的繁榮強盛,而且這裏的車馬坑比秦始皇陵的還要早600年!”晉國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說。

在5000多平方米遺址展廳內的12處遺蹟,採用一處遺蹟一種展示方式的方法,各呈特點,營造出一種一墓一景、步步驚喜的參觀效果,原汁原味地爲觀衆再現了兩週時期邦國王侯埋葬的全景圖畫。

在觀看時,可以看到有專門的指示牌標記着“盜洞”等痕跡。晉國博物館工程副總指揮孫永和曾表示,博物館是記載歷史、還原歷史的地方,之所以這麼展示就是尊重歷史,讓人們痛恨盜墓分子。

壯觀的車馬坑並不是這裏的全部,歷史在曲沃留下的痕跡遠遠不止於此。

他們,在這裏締造了傳奇

皇皇霸業歸於塵土,雄雄晉國遠去久矣,但跌宕起伏的六百年間,38位國君在不斷的開疆拓土中,其間所發生的文侯勤王、曲沃代晉、驪姬之亂、文公稱霸、遷都新田、悼平復霸、黃池失霸、水灌晉陽、三家分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足以影響中國古代歷史的進程。所展現出的開放包容、思變圖強的革新思想,負重奮進、勇擔重任的浩然氣魄,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進取精神,卻遺留在三晉大地,生生不息。

晉國博物館主體建築採用的是黃土高原特有的下沉式窯院民居設計風格,並且是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建成的山西省首座以反映晉文化爲主題的遺址類博物館,總佔地面積124000平方米,於2014年國慶節正式對外開放。

該館先後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第十二屆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推介優勝獎、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多項殊榮。

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晉魂早已深入晉國兒女的骨髓。名爲《晉魂》的大型車馬戰陣出征雕塑矗立在博物館前,彰顯着身爲晉君的貴族身份。

“初進展館,就被燈光投影在地面的繁體晉字所吸引,展館的第一部分採用鏡面鋼板設計,展廳內的莊嚴大氣讓我瞬間穿越到了古晉國。我和戰友們40年沒見面了,他們都是河北人,這次專程趁着‘五一’假期來臨汾看我,我帶他們來到晉國博物館,老戰友們聽着講解員的講解,看着那些精美的青銅器、禮器,時不時發出陣陣驚歎,也讓我體會到了身爲晉國人的自豪。”臨汾市廣電局離休幹部王先生感慨地對記者說。

館內一件件精美絕倫的青銅器,一句句寓意深邃的禮器銘文,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擁有着自己的故事,承載了數千年,只爲再次相遇。一尊尊器宇軒昂的藝術雕塑展開了一幅幅生動真實、跌宕起伏的歷史畫卷。牌坊和石雕圖畫,不僅起到了爲晉國博物館烘托造勢的作用,也收到了爲主體展覽註解、說明、擴張的良好效果,使晉國博物館形成內涵與外延主題一致,外環境爲內部展覽造勢渲染的強烈視覺衝擊,內外一致,相映成趣。

他們,在這裏傳承了文明

晉國博物館已經逐漸由以“物”爲中心,向以“人”爲中心轉變。文化的創意和創新並不侷限於實體文物的觀賞,還可以構建諸如場景再現式的各種體驗活動,讓觀衆們沉浸其中,帶來更加直觀、形象和立體的感受。伴隨着第三屆全域旅遊晉都行——曲沃縣“六區四園”文化旅遊系列活動月的展開,博物館舉辦了很多的主題活動。

“晉博大講堂”向公衆發出報名通知後,短短數日就已報滿。報名人員不限年齡、學歷、專業,7-64歲、小學到研究生、從歷史人文到經濟工學,再跨越醫學、法學不等,無不體現着羣衆對晉國曆史的熱愛。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建文老師的主題演講《“襟帶河汾”說晉國——晉與三晉》,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專業教授謝堯亭的《晉國故事:從幾件晉國青銅器談起》都將從不同層面再現晉國風雲。

文化體驗也是博物館主題活動之一。晉博陶藝基地的“鼎鼎有銘”互動體驗、晉國博物館展廳中的寶物“連連看”、青銅“飾”界——紋飾體驗等活動,讓遊客在沉浸式的體驗中切身感受文物之美。

“每天看着進進出出的遊客,看到他們在這裏瞭解了晉國的百年霸業,我就感到特別驕傲,我是博物館衆多守門人中的一員,我們更希望古晉國的魅力可以被更多遊客發現。”身爲館內金牌講解員的陳敏充滿自豪地說。

晉國博物館只是揭開晉國厚重歷史中冰山一角,我們也只是解讀祖先縝密心緒裏九牛一毛。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過豐功偉績,難以言表,艱苦創業的汗水和兵馬戰鼓的鏗鏘,這就是歷史。歷史無言,因爲創造歷史的祖先無言。歷史有情,因爲書寫歷史的我們有情。

本報記者 董傑 通訊員 王建先 實習生 王瑩瑩 王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