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大家肯定都發現過這樣一個現象:在聽課、開會或者各種集體活動時,很多人都喜歡坐在後面的座位,而且後面的座位往往很快就會被坐滿。

大部分搶佔後排座位的人,都是希望自己不要“太顯眼”,怕被關注,究其原因是缺乏自信、怕被監督、不敢擔當。但是,作爲新時代肩負重要歷史使命的年輕幹部,應當有新態度、新行動、新擔當,不僅在開會時要爭坐第一排,更要在工作中“爭坐第一排”。

“爭坐第一排”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20世紀30年代,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上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她時刻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着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儘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着“永遠坐在第一排”。

40年後,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被世界政壇譽爲“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態度決定了高度,作爲年輕幹部,應當把“爭坐第一排”當成一種人生態度,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時刻抱着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儘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事事必爭一流。

“爭坐第一排”是一種敢於把自己放在“聚光燈”和“放大鏡”下的人生態度。

黨員幹部,其特殊性決定了集羣衆目光於一身。只有敢於把自己置於這種聚光燈效應之下,毫無隱藏地公開自己,用工作業績鋪墊,靠實際行動說話,纔能有效發揮良好的聚光效應,向周圍輻射出無聲卻強有力的說服力。

置於“放大鏡”下,不是爲了無限放大黨員幹部的優勢,炫耀地位,而是要敢於放大自己的不足,勇於接受羣衆的監督,保持個人清廉,樹立新時代黨員幹部光明磊落的形象。坐前排會比較顯眼,每個行動都備受矚目,每句言語都惹人注目,但正因如此,纔會倒逼自己作出更好的成績。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已過去,作爲年輕幹部,應當在人才輩出的社會里,敢於接受羣衆的關注,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力爭在工作業績方面表現優秀、展示自己。

“爭坐第一排”是敢於擔當的人生態度。擔當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行動。只是把“爭坐第一排”當成一種人生理想,而沒有采取具體行動,永遠都不可能坐到“第一排”的位置。

在大災大難面前,那“最美麗的逆行”源於軍人的擔當;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真心實意爲人民造福是源於幹部的擔當;台州好人龔桂方無償資助學生是源於黨員的擔當,他們用實際行動盡顯“爭坐第一排”的勇氣和擔當。

作爲年輕黨員幹部,更應竭盡全力、努力奔跑,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始終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始終保持朝氣蓬勃的姿態,用實際行動坐到“第一排”,成爲幹事創業中的排頭兵。

是魚就應躍龍門,是鷹就當擊長空,是千里馬就要策馬奔騰。年輕幹部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在新時代,應時時、處處“爭坐第一排”,涵養力爭上游的精氣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