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青島11月14日訊(記者 姜婷 通訊員 畢已賀) “胎兒被查出這種先心病,雖然十分嚴重,但是手術治療後效果一般很好。所以家長和醫生們都不應輕易放棄流產,必須到專業權威醫院進行判斷後決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否則就太可惜了……”心臟中心泮思林主任說道。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市民宋女士(化名)今年34歲,辛辛苦苦備孕兩年,今年年初好不容易懷上了二胎,一大家人皆大歡喜。然而孕25周的時候“驚喜”卻變成了“驚嚇”。她在當地醫院檢查時,卻被告知腹中的胎兒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建議流產。

接下來,她輾轉四五家醫院,得到的結果均是“孩子不能留”。四處奔波檢查的那一週,她幾乎天天以淚洗面,直到來到青島婦兒醫院事情纔出現了轉機。

青島婦兒醫院的專家通過數次研究討論,最終決定爲其開展胎兒宮內心臟手術。7月31日,婦兒醫院多學科聯合爲這一孕26周胎兒進行了國內首例胎兒肺動脈閉鎖介入治療。

在產科孫越主任和產科超聲陳濤濤主任的共同努力下,心臟中心泮思林主任將導絲穿過孕婦腹壁、子宮壁、胎盤、羊膜腔、胎兒胸壁、右心室遊離壁等厚達6釐米的十幾層隔膜,迅速將細如髮絲的導絲穿過肺動脈瓣,並順利將穿刺針推送至主肺動脈,球囊擴張後立即拔除穿刺針及導絲,手術成功!

這是在胎兒心臟介入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時這也是國內接受胎兒介入治療最小孕周的案例。

“這孩子是右室發育不良綜合徵、室間隔完整的肺動脈閉鎖,肺動脈瓣膜相當於心臟的閥門,如果出現問題,則供給人的氧氣少,導致右心室發育不良,需要越早打通越好,讓右心室得到發育,這也是我們第一次手術目的所在。”泮思林主任介紹道。

10月18日,孕37周的宋女士行剖腹產生下了女兒安安(化名),專家們立刻對安安進行了相關檢查。但是發現雖然安安的右心室得到了很好發育,與左心室大小一樣,但正常新生兒右心室應大於左心室,依然需要進行二次手術。

於是,泮思林主任立刻爲安安進行了二次手術。本認爲胎內手術已是十分“兇險”,沒想到二次手術的難度更大。泮主任需要將比頭髮絲更細的導絲從安安大腿處血管進入,在嬰兒細小的血管中游弋,到達心臟並安放支架。經過泮主任精密嫺熟的操作,手術成功。目前,安安恢復良好,不久將出院。

“再次見到孩子感到很神奇,也很感謝青島婦兒醫院的專家們,我們會很珍惜這個孩子……”宋女士感慨說。

11月14日,泮思林主任再次爲一名相似病情的胎兒進行了手術,這是國內極少數專家能掌握的技術。截至目前,泮思林主任團隊是國內完成胎兒心臟介入手術最多的團隊。

泮思林主任提醒:雖然肺動脈閉鎖是一種嚴重的先心病,但心臟治療技術發展到現在即使胎兒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並且術後效果很好,因此需儘早進行判斷治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家長和醫生們需提高意識,一經檢查發現胎兒患有肺動脈閉鎖需儘早到專業權威的心臟病診治醫院診斷治療,不要輕易流產放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