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也能改變世界。”

漫威漫畫(Marvel Comics)傳奇作家、編輯和出版人斯坦·李(Stan Lee)昨日去世,享年95歲。

斯坦·李在1939年進入漫畫行業,他創作或參與創作了黑豹、蜘蛛俠、X戰警、雷神索爾、神奇四俠、無敵浩克、夜魔俠和蟻人等一大票漫畫角色。這些絕妙又帶點缺憾的漫畫創作讓他成爲全世界漫畫迷心目中的真正超級英雄。

“斯坦·李的全體家人、朋友和同事感謝粉絲和社會各界人士對他的悼念,”斯坦·李的家人在一份聲明寫道,“斯坦是其領域的代表人物。他的粉絲熱愛他,他渴望與他們交流互動。他尊重和熱愛他的粉絲,就像他們尊重和熱愛他一樣。

“他畢生孜孜不倦地工作,爲這個世界創造了許多偉大的漫畫人物。他希望啓發我們的想象力,讓我們利用那種想象力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他的精神遺產將永留世間。”

少年得志的傳奇一生

斯坦·李原名斯坦利·馬丁·利伯(Stanley Martin Lieber),出生於1922年12月28日。他在華盛頓高地長大,家境貧寒,父親是一名裁縫,早年從羅馬尼亞移民美國。

出於對探險書和埃羅爾·弗林(Errol Flynn)電影的喜愛,斯坦·李從迪威特·克林頓高中畢業後,加入“聯邦藝術計劃”(WPA Federal Theatre Project),出演了幾部舞臺劇,也撰寫過訃告。

1939年,斯坦·李進入漫威的前身Timely Comics,拿着8美元的週薪給這家公司打雜。兩年後,他爲《美國隊長》第三部寫了個故事,題爲“叛徒的復仇”,共計兩頁。這個故事作爲補白,爲雜誌湊夠了郵費優惠所需的版面。當時,他用了斯坦·李這個筆名。 上任總編辭職後,年僅19歲的他被出版商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任命爲臨時總編。

1942年,他應徵入伍,在陸軍通信兵部隊服役,主要是和奧斯卡獎得主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普利策獎得主威廉·薩洛揚(William Saroyan)和著名作家西奧多·蓋澤爾(Theodor Geisel)等人一起編寫手冊和爲訓練片撰寫劇本。戰爭結束後,他回到出版社擔任總編,一干就是幾十年。

1942年,斯坦·李在美國陸軍

1972年,斯坦被任命爲發行人,不再擔任漫威總編一職,把所有時間都用來推廣這家公司。

1980年,他遷往洛杉磯,創辦了一個動畫工作室,在好萊塢建立人脈關係。斯坦購買了一套住宅,可俯瞰日落大道。

1998年,斯坦成立了基於互聯網的斯坦·李傳媒公司。一年後,這家創作和營銷超級英雄的公司上市。然而,調查人員發現他的合夥人非法操縱股價,隨後該公司在2001年申請破產保護(斯坦沒有被起訴)。

2002年,斯坦出版了自傳《精益求精!斯坦·李的精彩人生》(Excelsior! The Amazing Life of Stan Lee)。

然而,斯坦·李的晚年並不安寧。

1958年,斯坦·李和妻子女兒

在相伴69年的妻子瓊·李(Joan Lee)於2017年7月去世後,斯坦·李向POW! Entertainment的高管提起訴訟——該公司由他在2001年參與創辦,業務是製作電影、電視劇和電子遊戲——指控他們存在欺詐行爲,並索賠10億美元,不過他在幾周之後又突然撤銷了訴訟。此外,他還起訴了自己的前商務經理,並對一名爲他打理事務的男子申請了限制令(斯坦·李的遺產價值估計達到了7,000萬美元)。

2018年6月,有消息披露稱,洛杉磯警察局一直在調查斯坦·李遭受老年人虐待的事。

有弱點的超級英雄

從上世紀60年代起,無可取代、鬥志昂揚的斯坦·李用個性——而不僅僅是超能力,支撐起了他的漫威英雄。

在那之前,漫畫書裏唱主角的,比如DC漫畫(DC Comics)的那些,都是一身正氣、老成持重的,但他的英雄有着人性的弱點和障礙,比如蜘蛛俠彼得·帕克,他就爲頭皮屑煩惱不已,對約會的事一頭霧水。而反派都存在嚴重的心理扭曲。

2002年,斯坦·李在洛杉磯的家中

“他的故事告訴我:超級英雄如蜘蛛俠和綠巨人,也面臨着自尊心的問題,也不知如何跟女孩相處,他們並不是一天24小時都對自己的男性魅力自信爆棚。”在1979年的一次採訪中,Kiss樂隊的吉恩·西蒙斯(Gene Simmons)如是說。“正是因爲蜘蛛俠這樣的人物的誠實性,我才明白了人性中也有灰色。”

有意思的是,Kiss樂隊曾登上過漫威漫畫;當時應斯坦·李的要求,西蒙斯還當衆抽血,並把血加入一缸紅墨水中,好讓漫威可以說:那一期漫畫是用西蒙斯的血印刷的。

繼DC漫畫公司率先推出超級英雄團隊“正義聯盟”後,1961年11月,剛剛更名的漫威漫畫公司創作了他們自己的超級英雄團隊“神奇四俠”。不久後,《綠巨人》、《蜘蛛俠》、《奇異博士》、《超膽俠》和《X戰警》接踵而至。《復仇者聯盟》第一期漫畫則於1963年9月出版。

在漫威,斯坦·李的工作方式,就是跟畫家進行頭腦風暴,然後撰寫概要。畫家畫完故事板,他填寫對話框和標題。這一流程被稱爲“漫威模式”。

跟任何漫威僱員一樣,對於他參與創作的人物,斯坦·李不享有所有權,並且不收取版稅。

漫威帝國崛起

憑藉一己之力以及跟傑克·科比(Jack Kirby)和史蒂夫·迪克特(Steve Ditko)等人在藝術創作上的合作,斯坦·李讓漫威從一家小公司成長爲世界排名第一的漫畫出版商,之後更是轉型爲一家多媒體巨頭。

2009年,華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以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漫威娛樂公司。影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超級英雄電影大多基於漫威的角色製作,其中的領頭羊便是今年早些時候在全球狂攬20.5億美元的《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Avengers: Infinity War)。

斯坦·李在美劇《初來乍到》第三季中扮演自己

“我曾認爲自己做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斯坦·李在2014年4月接受採訪時表示,“有的人在建造橋樑,有的人在從事醫學研究,而我在這裏做的是創作有關虛構人物的故事,他們做的事情離奇而又瘋狂,而且他們還穿着制服。但我想自己已經逐漸意識到,娛樂也不容忽視。”

曾經,曼哈頓的高級文學狂熱分子對斯坦藉以謀生的手段頗有微詞。斯坦曾對《華盛頓郵報》說:“人們會躲開我,就好像我得了瘟疫……現在,情況截然不同了。”

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他避之唯恐不及。

斯坦回憶說,著名導演費德里科·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有一次找上門,想和他談談《蜘蛛俠》。 其實,在登上大熒幕之前,他的漫威漫畫人物早就出現在了電視上。1967年至1970年,一部蜘蛛俠動畫片在ABC電視臺播出。在1977年至1982年的CBS電視臺劇集《不可思議的浩克》中,比爾·比克斯比(Bill Bixby)扮演班納博士,憤怒時就會變身爲綠巨人。在2003年至2004年,由斯坦擔任編劇的一部Spike TV電視臺動畫劇中,演員帕米拉·安德森(Pamela Anderson)爲雙面豔舞女郎Stripperella配音。

“一個人也能改變世界”

和希區柯克一樣,從不害羞的斯坦出現在多部漫威電影的鏡頭中,包括躲避落下的石塊、澆花、送郵件、企圖闖入婚禮現場、當保安等等。

"I guess one person can make a difference."

在《蜘蛛俠3》(2007年)中,他和彼得·帕克站在時代廣場的一條街道上,看着屏幕上“蜘蛛俠將很快成爲這座城市的關鍵”的字幕。“你知道嗎,”他對帕克說,“我想一個人也能改變世界……無需多言。”

作爲漫威的頭面人物,斯坦·李的名聲和影響力一直顯著,即便到了90高齡也依舊如此。

“斯坦·李就和他創作的人物一樣偉大,”迪士尼主席兼CEO鮑勃·伊格爾(Bob Iger)說,“在世界各地的漫威迷心目中,斯坦本人就是一名超級英雄,他有着激勵人心、逗樂衆人和聯結世界的力量。比他的想象力更廣闊的,只有他的胸懷。”

漫威官網在首頁紀念斯坦·李

漫威電影工作室總裁凱文·費奇(Marvel Studios)也致以敬意:“對我的職業生涯,對漫威電影工作室所做的一切影響最大的人,非斯坦·李莫屬。”費奇說,“斯坦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他的遺產將長盛不衰。”

以下是斯坦·李客串過的部分超級英雄電影。

《X戰警》(2000)

《夜魔俠》(2003)

《綠巨人》(2003)

《神奇四俠》(2005)

《鋼鐵俠》(2008)

《美國隊長》(2011)

《復仇者聯盟》(2012)

《超凡蜘蛛俠》(2012)

《銀河護衛隊》(2014)

《雷神3:諸神黃昏》(2017)

《銀河護衛隊2》(2017)

翻譯:何無魚 丁盈幸 于波

審校:李莉

來源:The Hollywood Reporter

造就: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點擊藍字“瞭解更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