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縣首批149名家事調查調解員獲頒聘任書

日前,在寧津縣家事綜合服務中心,寧津縣法院院長王慧爲寧津縣首批149名家事調查調解員頒發聘任書。受聘的調查調解員受法院委託,充分掌握具體家事糾紛狀況,作爲獨立第三方出具書面調查報告,必要時還將出庭陳述調查意見。

“自2016年寧津縣法院被確定爲家事改革試點法院以來,我院認真學習借鑑‘楓橋經驗’,以發動和依靠羣衆就地化解矛盾爲突破口,探索出一條‘和’與‘化’的成功改革路徑。 ”王慧說。

回憶起家事審判改革創新之路,法官邢立真對曾受理的一起案件印象頗深。

2015年2月,邢立真受理了一起普通的離婚案件,女方因爲家庭矛盾將男方起訴。在把原、被告叫到審判庭內瞭解案情進行調解時,女方不經意站在了原告席旁,男方本來情緒比較激動,看到女方站在原告席上,男方情緒一下失控,衝着邢立真嚷道,“憑什麼她是原告,我們鬧彆扭都是她造成的,應該我來告她。 ”說完,男方摔門而出。

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破壞了一次調解機會,如何從細節着手爲當事人營造一個溫馨、祥和的環境?經過精心謀劃,寧津縣法院針對離婚案件特性,於2015年4月結合工作實際創建了親情溝通室,設立了孩子玩耍區,建立家庭客廳式佈局,室內擺放沙發、電視等傢俱,營造出溫馨、和睦的氛圍,使離婚雙方能夠以心平氣和的態度進行溝通交流,力求“和”能家庭美滿,“化”能化解尖銳矛盾。“我們在法庭內還設立了心園工作室,讓家事調解員還有婚姻諮詢師在該工作室內進行情感修復工作。組建專業化審判團隊,以女性法官爲主,成立了2個專門的家事法庭,重組了3個審判團隊、3個家事法官工作室,實現了家事案件專業化審理。”王慧介紹。

以改變硬件和組織機構爲基礎,寧津縣法院着手重塑庭審過程。在法庭調查之前進行“情感修復程序”,精心設計音樂相伴、宣教短片、以案普法等7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逐步推進修復雙方情感關係,最終達到化解夫妻矛盾目的。通過情感修復程序審理後,寧津縣法院未出現一件因矛盾激化而民轉刑的案件。

今年6月,寧津縣法院針對該縣近5年的離婚案件進行了統計分析,離婚數量每年增幅達到15%以上。家庭和諧不僅影響社會穩定,也影響下一代健康成長,如何破解難題?經過認真調研,寧津縣法院吸取“楓橋經驗”精髓,深入羣衆、發動羣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

在寧津縣委大力支持下,8月16日,由寧津縣法院主導,聯合婦聯、民政等7部門建立了佔地1000平方米的寧津縣家事綜合服務中心、未成年人探視中心、家暴庇護中心,打造了一處標準化家事法庭,將婚期培訓與家庭糾紛化解全部納入中心,打好溫情、爲民、專業“三張牌”,把法律剛性與法官柔性、當事人親情、社會公序良俗融合在一起。中心成立以來,共受理279件離婚案件,其中調解和好161件,佔59.63%。

□本報記者李智羣本報通訊員任運通曹希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