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有個小毛病,總是把希望寄託在喫藥上面,卻從來不想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其實很多養生保健“藥”,比生病後喫藥都更划算,還沒一點副作用,重要的是一分錢都不用花!

(一)

最好的萬能“藥”:水

水是長壽的第一要素,是最好的治病良藥。很多疾病是由於攝入水不足引起的。

一旦不能及時補水,很容易造成中老年人皮膚乾燥以及排泄不暢、便祕等現象。

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因爲缺水造成的血液濃稠將間接導致心梗、腦梗的發生。

即使是一般的健康人羣,也需要養成勤飲水的好習慣,並適量攝取果汁、各種湯品,增加水分的攝入。

【晨起一杯水:通便、潤腸】

早晨起牀後喝一杯水,可起到通便、潤腸的作用。

【午睡後一杯水:防止犯困、降血脂】

午睡後,身體消耗了午餐攝入的高能量,易倦怠。在 13:00~15:00之間喝一杯水(最好是綠茶),可起到防止犯困、降血脂的作用。

【晚飯前一杯水:防結石】

晚飯前喝一杯水,可以沖刷人體的生理馬桶——膀胱。可預防膽結石、腎結石等疾病。

【睡覺前一杯水:降低心臟病危險】

晚上睡覺前喝一杯水可以養陰,防血稠,減少心臟病突發的危險。

(二)

最好的防癌“藥”:走路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既簡單易行,強身效果又好,不論男女老少,什麼時候開始這項運動都不晚。

據美國《預防》(Prevention)雜誌公佈的指引,每天走30分鐘,並且保持中等至較快的速度,即可保護心臟健康、降低身體疼痛和提高情緒……

而真正有利於改善健康的,是一次性走完的6000步。推薦老年每分鐘100步,30分鐘3000步。中青年可走的更快些。

【速度有講究】

60~70步/分鐘的慢速和80~90步/分鐘的中速,適用於保健;100~120步/分鐘的,減重健體更有效。

【頻率有講究】

每週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

【指標有講究】

心率120~130次/分鐘,步長70~80釐米爲宜,距離以8500步爲上限。

(三)

最好的長壽“藥”:大笑

您知道嗎?大笑竟然也是一種長壽藥。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研究發現,愛笑的人平均年齡是 79.9 歲,比美國人均壽命多兩歲,而不愛笑的人平均壽命只有 72.9 歲。

笑能增加血液和唾液中的抗體及免疫細胞的數目,還能讓副交感神經興奮,降低腎上腺素水平,緩解疲勞。

笑能增加心臟血流量,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心臟病的發作。

微笑能降低皮質醇等壓力激素的水平,不僅能降血壓,還能減輕其對大腦海馬區(主管記憶)神經元的損傷,增強記憶力。

還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減少壓力激素的釋放,從而起到抵禦癌症的作用。

想快樂,就要把心胸放寬,不要想煩惱的事。心胸放寬,首先要放鬆,整個心落下來了,身體纔會鬆弛,不再壓抑、緊張,纔會由衷地發出笑聲。

(四)

好的美容“藥”:睡覺

這可比那些貴得嚇人的化妝品強多了。

有研究表明,人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最活躍的時間是 22 時至次日凌晨 2 時。

專家解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美容覺”最佳時段。如果在這個時間段能保證良好的睡眠,就可以加快皮膚新陳代謝,延緩皮膚衰老。反之,熬夜則會影響細胞再生的速度,縮短皮膚細胞壽命,導致肌膚老化。

睡眠爲第一大補,最簡單、有效的養生方法就是睡覺。

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勞,使腦神經、內分泌、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體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補,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這對養生至關重要。

一定要記住,在 23 點前睡覺。

(五)

最好的大補“藥”:泡腳

天天喫只羊,不如泡腳再上牀。春天泡腳,昇陽固脫;夏天泡腳,除溼去暑;秋天泡腳,肺腑潤育;冬天泡腳,藏精溫腎。

晚上 9 點泡腳效果最好,在此時泡腳,能讓腎臟得到最大程度的放鬆,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水溫 40℃左右是最好。

泡腳水最好蓋過腳踝,如果在泡腳同時能不斷用手按摩湧泉穴及按壓大腳趾後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還有助於降低血壓。

這3類人不適合泡腳

【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膚比較脆弱,腳部末梢神經對溫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他們卻感覺不到,所以很容易被燙傷。

一旦被燙傷,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時就醫,都可能導致足部感染、潰爛,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截肢。

【足癬等皮膚病患者】

對於皮膚已經破潰的傷口,熱水泡腳反而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因此一定要敞開傷口,乾燥通風。

足部患有皰疹、溼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熱水泡腳,一旦將皮膚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兒童】

人體足弓在兒童時期逐漸形成,此時如果經常用熱水泡腳,可能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六)

最好的補鈣“藥”:曬太陽

人體90%的維生素D是依靠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後,通過自身皮膚合成的。而它們可以促進鈣在人體中的吸收,從而起到強壯骨骼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陽光中幫助我們獲得維生素D是紫外線,而它的穿透性比較差,薄薄的一張紙、甚至霧霾都能將紫外線隔絕開。因此,隔着玻璃曬太陽對皮膚合成維生素D完全沒有作用。

【最佳時間】

如果陽光比較強,紫外線會對皮膚造成一定傷害,因此曬太陽最好避開正午。選擇早上10點前、下午4點後的陽臺或空曠場所最佳。

【最佳時長】

春秋季每天堅持曬太陽20~30分鐘、夏季每天曬太陽5~10分鐘、冬季每天曬太陽30~60分鐘。

原來世上竟有如此之多的免費“藥”,千萬別浪費了,快利用起來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