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练习

  刘某,女性,27岁。

  发热、头痛1周,曾服中西解表药,大汗出而身热头痛不解,头胀痛难忍,心烦欲吐,口干思冷饮,皮肤灼热而不恶寒,大便已3日未行,舌苔白厚,脉弦稍数。体温38°C。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桂枝汤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经方临床医案练习【729期】

  上期原医案

  贺某,男,8岁。

  外感发热1周不退,每目上午11:30出现发热(体温38°0左右),汗出,12: 00后热自已,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目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

  脉虚数,为津虚有热。见于定时发热,汗出,主在荣卫失调,为大阳中风桂枝汤方证。

  处方: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4枚,炙甘草6g

  结果:上药服2剂,上午已无发热,13:00后尚有低热(体温37.2~37.5°C),舌苔薄黄,脉尚稍数。继与桂枝合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服3剂,诸症解。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桂枝汤,辛甘之剂也,所以发散风邪。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是以桂枝为主,芍药、甘草为佐也;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是以生姜、大枣为使者也。

  《伤寒附翼》: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用桂枝发汗,即用芍药止汗,生姜之辛,佐桂以解肌,大枣之甘,佐芍以和里。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阴阳表里,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功,

  用以调和气血者,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而精义尤在啜稀热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外邪勿复入,热粥以继药之后,则余邪勿复留,复方之妙用又如此。故用之发汗,自不至于亡阴,用之止汗,自不至于贻患。

  ——END——

  加入疯狂中医基础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