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詩,叫做安順。

她在垂柳依依的小城裏,她在花香幽幽的村落裏,她在樹木青青的山谷裏……

她在綠色簇擁的時光裏,美好得讓人忘記了她的憂慮——

全國第二次石漠化監測結果顯示,作爲我國滇黔桂石漠化最爲嚴重的地方,安順市石漠化面積高達國土面積的32.04%!

而石漠化,往往與貧困伴生。

“安順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提高森林覆蓋率,走治山興林、增綠增收的路子。”安順市副市長熊元如是說。

有了森林覆蓋率,才能拔除窮根!

關嶺,因爲環境惡劣、經濟落後、喀斯特地貌突出,曾被稱爲“惡落斯”。

而今,關嶺種上了花椒、金銀花、火龍果等經濟林木,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變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山綠了,農民收入也增加了。

有了森林覆蓋率,才能興產業!

西秀金刺梨、鎮寧蜂糖李、紫雲藍莓、普定朵貝茶……

近年來,安順通過退耕還林等工程項目,在厚植綠色屏障的同時,加快發展林業產業,種出了生態、種出了產業。

有了森林覆蓋率,才能留幸福!

九龍山森林康養小鎮入選首批50個國家森林小鎮建設試點單位,藥王谷成爲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單位……

安順力爭“十三五”期間創建100個森林康養示範基地,將生態紅利轉化爲經濟收益。

從2012年到2017年,這5年,安順市的森林覆蓋率由40.5%增長到53.18%,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面積558.395平方公里,惠及農戶58.8萬人。

這5年,安順市通過各類林業工程,發放生態補償(補助)2.5億元,惠及15萬人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這5年,安順市依託退耕還林等項目,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全市特色經果林面積達160.83萬畝,帶動脫貧14395人。

這5年間,以黃果樹爲首的景區修補綠色、鄉村增添綠色,旅遊實現井噴。僅2017年,安順累計接待遊客73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50億元。

“治石”有方 換來絢爛的彩色

轎子山鎮,位於安順市西秀區西北面,是一個煤礦小鎮。

鎮子給人的印象,總是黑乎乎的,連空氣裏,都帶着煤渣的味道;常年運煤的卡車,更把路面軋得坑窪不平。

近年來,隨着安順市新型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西秀區的經濟發展迅速,城鄉面貌都煥然一新。

可是,轎子山鎮卻一直滯後。“十年未變”是百姓的普遍感受,“缺乏活力”是招商引資的最大困難。

誰也不曾想到,今年,轎子山鎮會出現一個超大的“多彩花園”——

總佔地面積3.6萬畝的“東方田園世界花都”田園綜合體。

“以前都是荒山石頭地,現在,我們讓這裏開滿了花。”正忙着栽種萬壽菊的吳啓蘭,自豪地說。

和吳啓蘭一樣,常年在園區打工的1000多名工人,都是周邊村寨的村民。

對他們來說,這份工作不僅更方便照顧家庭,更帶來了改變家鄉的成就感。

改變背後的付出,異常艱難。

貴州東方花都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建玻介紹,園區一期工程佔地6000畝,其中,有2000畝左右爲石漠化區域,“土層稀薄,荒草都長不高。”

“想要發展,必須先修復生態。”馮建玻告訴記者,僅僅山體綠化,就運了200萬方土壤來回填。

今年9月18日,園區第一期項目開園,當天就接待遊客5000餘人次。

這讓解說員楊梅覺得不可思議:“以前,可沒人願意來轎子山。”

林下花海、植物迷宮、溼地公園、七彩梯田……

這些,不僅讓轎子山鎮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更讓它的未來,有了更多發展的空間和可能。

“花卉苗木果蔬產業帶、植物保種育種展示區,還要建立貴州省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實現一二三產聯動發展。”馮建玻認爲,世界花都這個生態項目可以引領轎子山鎮轉型發展,同時,助力脫貧攻堅,帶動周邊20萬人調整產業結構。

“喫山”有道 積攢希望的綠色

“有了綠水青山,纔有金山銀山。”

這個道理,安順藥王谷農業觀光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庭周體會也很深刻。

他的體會,來源於西秀區老落坡林場。

老落坡林場所處的位置,地下煤層豐富,一旦發生火災,極易引燃煤炭,因此火勢很難控制——

2002年,一場大火燒燬了林場3000畝山林;2010年,一場更爲嚴重的火災又燒燬了林場近2萬畝林地。

曾經的青山從此變得滿目瘡痍,林木茂盛的土地上,只有一眼望不到頭的雜草。

沒人關心這裏,更沒人打理這裏。

“那時就覺得林子在不在,和我們沒關係,反正又不生錢。”舊州鎮五翠村村民梅得和的話,代表了多數人當初的想法。

從事中藥材收購的任庭周,卻從中看到了機遇。

“所謂靠山喫山,這麼大的一片地,種中藥材不挺好嗎?”任庭周想。

說幹就幹。2011年,任庭周成立鈺霖種養專業合作社,以林場火燒跡地爲基礎,建起藥王谷中藥材基地,陸續種了1.3萬畝黃柏,黃柏林下,則套種了益母草、丹蔘、芍藥、牡丹等20餘種藥材。

如今,黃柏已經長高,荒山有了綠意。每年3月,綿延20多公里的牡丹和芍藥次第綻放,引來無數遊客觀光。

山能生錢了,人們的觀念也改變了。

“滿山遍野的中藥材,不用老闆打招呼,我們都會管得好好的。”在基地當技術員的梅得和,每月領着6000多元的工資,心滿意足。

以藥王谷爲核心,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延伸到西秀區10多個鄉鎮,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0萬餘畝,帶動1800戶6000餘貧困人口發展。

讓任庭周更爲興奮的是,今年10月,藥王谷獲批爲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單位,未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種綠”有策 收穫富足的金色

安順市平壩區白雲鎮林下村,是個很“前衛”的村子。

2015年,“衆籌”還未廣爲人知,林下村就已經採用這種融資模式,建設飛虎山生態農業觀光園——

現金入股。每股1萬元,爲了惠及更多農戶,個人參股不得超過10萬元,企業參股不得超過100萬元。

土地入股。田、地均以800元/畝的價格折價入股,一次入股至少10年。

勞動力入股。園區建設期間,按照每人每天100元的工錢計算,做滿1萬元,便算是入了1股。

“在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極度匱乏的農村,想要發展,就必須儘可能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項目發起人、飛虎山生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汝宏坦言,衆籌模式符合林下村的實際。

衆籌,的確改變了林下村。

林下村有一大塊貴州山區少見的、連片平整的大壩子,按照傳統模式耕作,土地效益不高,一年下來,掙不了幾個錢。

怎樣才能讓村裏的土地生出金?

鄭汝宏當過政府公務員,也在房開公司做過管理,大夥都服他,便找他商議。

幾經討論,他們決定:成立合作社,把閒置的土地利用起來,種上市場暢銷的生態精品水果。

想法是好的,但資金從哪來?

這時,鄭汝宏便想到了衆籌。

2016年1月,第一次衆籌,合作社便籌集到108萬元發展資金。

依靠這筆資金,村民開始挖毛路、建設獼猴桃基地和溫室大棚。

2017年春節,合作社又進行了第二次衆籌,籌集資金521萬元,累計入股土地350畝、流轉土地2700畝,規劃佈局發展農林文旅產業,實施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目前,合作社已實施核心區產業面積2880餘畝,其中,紅心獼猴桃基地700畝、紅不軟桃300畝、四季果園900畝、3個景觀垂釣山塘50畝、景觀綠化草坪150畝、溫室大棚50畝、衝浪式水上樂園20畝、優質大米500畝。

此外,還在林下種植花卉、藥材等經濟作物800畝。

如今,進村小道變成了柏油大路,荒山墳地變成了文化廣場,荒坡荒地變成了果園和草坪,臭水坑變成了景觀山塘……

截至2017年12月底,飛虎山生態農業觀光園兌現農戶各種收益650萬元。

同時,以林下村爲核心,飛虎山生態農業觀光園規劃總面積10030畝,覆蓋5個行政村12個自然村,惠及農戶1654戶621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20戶632人。

來源 貴州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