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時,林佔熺率領工作組到訪首都班吉,親手實施中國援中非菌草技術項目。圖瓦德拉還評價說,中國工作組來到中非傳授菌草技術,爲該國農業發展開闢一條全新的道路,將有力促進減貧就業,增強食品安全,提高人民收入。

原標題:他們將這份國家級榮譽授予中國“神草”專家

菌草,是一種具有“特異功能”的草,可用來代替樹木栽培食用菌、藥用菌。這種“以草代木”的養菇技術由中國專家發明,從根本上解決發展菌業需大量砍樹的“菌林矛盾”。

除作爲蘑菇培養基外,菌草株型大、產量高、適應力強,可大面積種植防止水土流失,或用作牲畜飼料、有機肥料、生物質能源等,在海外有“神草”之稱。

當地時間12月1日,在慶祝中非共和國成立61週年典禮上,6名中國菌草技術專家備受矚目。

他們從總統圖瓦德拉手中接過國家感謝勳章,領銜之人正是中國“菌草之父”林佔熺。

這個非洲內陸國家以如此厚重的國家榮譽,表彰和感謝中國專家、中國技術、中國方案爲當地農業發展所作貢獻。

“今夜我難入眠,淚不止”

當天共有19人受勳,其中的6名中國專家均來自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菌草技術發明人林佔熺獲指揮官勳章,其他2名專家獲軍官勳章,3名專家獲騎士勳章。

“今夜我難入眠,淚不止,腦海裏七十多年風風雨雨,宛如昨天才發生……”受勳當天,林佔熺向家庭微信羣裏發回大段文字。

這位76週歲的老人動情回憶起“爲窮人做事,爲人民服務”的初心,也回憶起團隊成員曾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南非等地備嘗艱辛,才走出“一條中國菌草技術援外的新路”。

談及此次受勳,林佔熺對新華社記者說,這體現了“中非政府與人民對我們發展新型菌草產業與扶貧的期待與厚望”。

他還說,菌草技術團隊“將繼續艱苦奮鬥,加快菌草技術國際型人才培養,繼續推動菌草技術在衆多發展中國家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中非總統讚不絕口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峯會成功舉辦以來,中國和中非共和國雙邊合作邁進“快車道”。爲落實峯會“八大行動”,中國援中非菌草技術項目今年3月落地。

中非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國內不時發生饑荒,中國方案的到來爲當地提高糧食安全帶來新的希望。

當時,林佔熺率領工作組到訪首都班吉,親手實施中國援中非菌草技術項目。訪問期間,工作組舉辦了菌草技術研討會,展示了近期在班吉培育出的多個菌菇品種,並現場烹飪。

總統圖瓦德拉品嚐後讚不絕口,並表示期待更多中非民衆在未來品嚐到兩國菌草合作的成果。

圖瓦德拉還評價說,中國工作組來到中非傳授菌草技術,爲該國農業發展開闢一條全新的道路,將有力促進減貧就業,增強食品安全,提高人民收入。

中國專家在中非農業研究所、班吉大學,向科研工作者和一線農戶傳授菌草種植方法,受到當地民衆熱烈歡迎,培訓時長和受訓人數遠超預期。

9個月來,在中國專家幫助下,菌草菌袋生產線已初步建成,參與項目的中非學員已成功在當地栽培平菇、草菇、竹蓀等品種。

“給全世界的禮物”

菌草技術可謂中國“減貧”方案中的一支“奇兵”,爲衆多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帶去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上世紀80年代,福建農民大量消耗木材生產香菇、木耳等食用菌,“菌林矛盾”日益突出,林佔熺開始嘗試用草來代替木頭養菇。這成爲他發明菌草技術的緣起。

90年代後期,林佔熺帶着菌草到寧夏幫助農民種菇致富。從那時起,菌草技術被推廣至全國31個省份500多個縣區,成千上萬農民增加了收入。

與此同時,菌草技術也從國內扶貧走向海外。

1996年,林佔熺團隊遠赴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在東高地省推廣菌草技術。困難重重,甚至有生命危險,但中國團隊因陋就簡,因地制宜,使菌草落地生根。

同一年,在首屆菌草技術國際研討會上,林佔熺正式爲菌草確定英文名“Juncao”。有人擔心外國人不明此爲何物,但林佔熺解釋說,“我就是想讓世界知道,這是中國人的一個發明。”

從巴新、斐濟到中非、盧旺達……如今,菌草技術已經推廣至106個國家,有13個國家建立了菌草技術示範基地。

菌草技術也從最早的“以草代木”養菌,拓展到菌草生態治理、菌草菌物飼料、生物質能源與新材料開發等領域。

2017年,時任斐濟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達烏尼瓦魯這樣稱讚道,菌草技術真正幫助改變了普通人的生活,這是一個“給全世界的禮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