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軍工水準屬於上乘水平,老牌強國英國都比不過,而德國的火炮在外形、精度上都要高於蘇聯軍隊,只不過德軍在二戰中沒有使用這門火炮,主要是因爲他們的作戰方針不同。喀秋莎最大的缺點就是精度不夠,它的發射車上沒有防護措施,簡易式的裝備倒是很便於改裝,蘇聯知道它的弱勢,就用數量來彌補,每次蘇聯一使用喀秋莎火炮,必定是一整排火箭炮齊射。

在二戰期間,喀秋莎火炮是一款很具有代表性的武器,我國軍隊對這款火炮也很有使用心得,在多次戰爭中都曾使用過。

喀秋莎的射程遠,火力強大

,蘇聯將其發揚光大,其實

德國在二戰前就研究過

,也裝備過類似的火箭炮,那爲何從不使用呢?

德國軍工技術不行嗎?


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軍工水準屬於上乘水平,老牌強國英國都比不過,而德國的火炮在外形、精度上都要高於蘇聯軍隊,只不過德軍在二戰中沒有使用這門火炮,主要是因爲他們的作戰方針不同。德國使用的是“閃電戰”,它需要靠裝甲部隊、戰機快速的攻入敵方內部,如果說要攜帶大量的喀秋莎火炮,在機動性上肯定就要被拖慢節奏。德軍看到了閃電戰的效果,把火炮這門武器幾乎就是讓它坐“冷板凳”。


喀秋莎最大的缺點就是精度不夠,它的發射車上沒有防護措施,簡易式的裝備倒是很便於改裝,蘇聯知道它的弱勢,就用數量來彌補,每次蘇聯一使用喀秋莎火炮,必定是一整排火箭炮齊射。火箭炮對於敵我雙方來說,更適合處於防守姿態的那一方,蘇聯前期被德軍壓制着打,到了莫斯科保衛戰纔算是絕地反擊,因此這款火炮在蘇聯這裏被髮揚光大了。


至於德軍在作戰過程中,也感受到了這門火炮的攻擊力,雖然他們使用閃電戰,可是在物資的運輸上依舊很依賴於鐵路交通,蘇聯紅軍就專門盯着這些運輸物資的火車,一到地方就用火炮覆蓋式打擊,只要銷燬物資就停止攻擊。這樣大規模的炮轟,讓德軍一度認爲是不是蘇聯紅軍發明了什麼新式武器,直到他們打到了莫斯科,才知道原來都是喀秋莎的“功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