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揚帆四十載,砥礪前行新棲霞。11月14日,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南京發展圖片展“棲霞區主題日”專場活動,在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舉行。超過200名棲霞區的居民代表齊聚一堂,重溫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棲霞奮進史,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

“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棲霞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40年來,棲霞與開放的時代同行,伴改革的旗幟向前,在應對挑戰中崛起,在參與競爭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

外國人看棲霞

在棲霞,不管是高校還是園區,時常能邂逅“洋麪孔”。

《棲霞真來斯》

外國人眼中的棲霞啥樣子?活動現場,7名在棲霞區工作生活的外國友人,爲觀衆帶來了節目《棲霞真來斯》。他們在表演中唱道:“棲霞最美,最美棲霞,這裏有我們看不夠的中國文化,歷史人文讓我流連忘返。”

其中,來自意大利的羅密歐還是棲霞的“洋女婿”,他表示,自己深深被棲霞的歷史人文、青春活力吸引,“來了中國,來到棲霞,就不想走了”。

外國友人與觀衆互動

精彩的表演贏得觀衆陣陣掌聲,而另一位軟萌的“嘉賓”也讓現場氣氛更加熱烈。棲霞區掌上雲社區24小時待命的工作人員——智能社工“小棲”走上舞臺,它表示,自己在掌上雲社區800多個微信羣裏,爲17萬居民服務。“通過棲霞區‘不見面審批’系統,我能進行在線辦理,對於報修、衛生等各類訴求,還能生成工單,報送給其他工作人員,2小時內回覆。”

智能社工“小棲”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南京發展圖片展上,也展示了棲霞區不見面審批系統,不少市民上前體驗。

平安棲霞守護者

幸福棲霞,離不開平安棲霞。有了安全,纔有安定,纔有安居樂業。“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南京市公安局棲霞分局禁毒大隊大隊長潘鬥超來到現場,作爲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和觀衆一起回顧了與改革開放40年共同成長的經歷。

潘鬥超

潘鬥超表示,自己是法醫專業出身,剛走上工作崗位時,刑事科學室基本設施還比較簡陋。然而,身邊的老刑警們恪盡職守、無私奉獻、敢於拼搏、敢於鑽研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潘鬥超:“刑警傳統精神的繼承使我知道如何在普通的基層工作崗位中,逐漸從法醫角色轉變爲一名‘多面手’。”

隨着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和經濟發展,2010年,棲霞分局建立了全市首家DNA實驗室。潘鬥超有了更多機會實現自己的法醫特長。“我們先後偵破了近80多起重特大案件,其中2004年轄區內發生的一起命案讓我記憶猶新。”潘鬥超說,由於技術限制,該案件一直未獲得重大突破,但十餘年過去,他和同事都未曾放棄。2016年,藉助新的刑事技術手段,他們製作出一份長達6.8米的家譜關係圖,最終明確了犯罪嫌疑人。

“作爲警察,我們身上的警服在變化,我們的工作模式在更新,我們的業務範圍在拓展……但我們的初心卻始終沒改,那就是爲社會保平安,爲人民謀幸福。”潘鬥超在宣講中說道。

小夢想,大變化

棲霞區位於南京市主城北部,一度是人們眼中的城郊接合部。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棲霞的環境面貌逐步改善,脫胎換骨的棲霞,也讓70萬居民倍感自豪與驕傲。現場,十九大代表王蕾通過自己兒時的三個夢想,講述自己家鄉的發展變化。

王蕾

“我家在龍潭街道太平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女孩子。”王蕾回憶,那時候村裏還是泥巴路,一下雨便泥濘不堪,也沒有路燈,晚上着急趕路就會走到溝裏、坑裏。“小時候還經常停電,一停電就是點蠟燭或者煤油燈。”王蕾表示,那時候自己有三個小夢想,就是能有城裏那樣的水泥路、晚上有路燈、家裏能有一盞永遠不停電的燈。

如今,這些夢想都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實現。王蕾說:“‘放管服’改革打造基層治理‘棲霞樣本’,精細化扮靚棲霞大地。40年在時間上可能只是一個頓號,但我覺得更是一個起點,我們對棲霞未來充滿期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