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補鞋匠,唐師傅,今年51歲,大足高升人,從事補鞋行業二十多年,常年在報恩路定點擺攤。磨刀匠,溫師傅,今年71歲,大足三驅人,從事磨刀行業將近二十年, 無定點攤位,每天穿梭在大足的街頭小巷。

記得小時候,大街小巷有許多手藝人,俗稱“匠人”,他們靠技藝爲生,也因此傳承着文化。

然而,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傳統的手工製作工藝現在亦不多見,但仍有一些人在堅守着他們的傳統手藝。

木匠,唐正高,今年60歲,四川安嶽人,從事木匠工作36年,目前主要在濃陰渡木材市場內做傢俱和裝修。

配鑰匙,李昌亞,大足石馬人,從事配鑰匙行業已經十幾年了,常年在報恩路定點擺攤。

補鞋匠,唐師傅,今年51歲,大足高升人,從事補鞋行業二十多年,常年在報恩路定點擺攤。

磨刀匠,溫師傅,今年71歲,大足三驅人,從事磨刀行業將近二十年, 無定點攤位,每天穿梭在大足的街頭小巷。

彈花匠,胡友才,今年56歲,大足本地人,從事彈棉花行業30年左右,父親和哥哥也都是彈花匠。經營地點:東關菜市附近。

除此之外,還有補鍋匠、篾匠、石匠、剃頭匠等等。曾經的匠人,有的正逐漸被機械化所替代,正慢慢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若干年後不知是否還能再見到他們的身影。

文圖:劉琴

編輯:張峯 陳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