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都江堰ID:yujiandjy

好山好水好空气……在大美都江堰,遇见一切美好~~

在所有的建筑形式中,“塔”似乎是一座城市最具存在感的代表。当然,都江堰也有不少塔,而位于城南的奎光塔则是其中塔身最高的一座古塔。

奎光塔形如春笋,别具一格,历史上它曾一度成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更是引起过灌县河西河东的文人之争…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身边这座古塔的前世今生。

奎光塔始建于明代,初为石塔,后毁于水灾,重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塔高52.67米,为青砖结构17层密檐式六面体砖塔,是我国现存古塔中层数最多的砖体建筑。

明代,灌县为蜀西风水宝地,西北有诸山环抱,南有岷江滔滔奔流,这里本应是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之地,却一直文风不振,中举者寥寥。当时有人建议在城南低洼处建一座高塔,形似文笔,以补风水之缺,于是便建成一座石塔,取名“奎光塔”,这便是今天奎光塔的前身

到了明末,一场大洪水将奎光塔冲毁。历史的车轮行进到清道光十年(1830年)秋的一天,广西桂林进士周因培被朝廷选派到灌县出任知县。周因培精通风水地理、圣贤之学。为了振兴灌县的科举和文风,他带头捐钱,决定重修奎光塔

因年代久远,古塔旧址早已渺无踪迹,周因培通相学与天文学,一天,他登上文笔山,向城南望去,只见平林漠漠,稻浪翻滚,似有地灵之气。夜晚,他惊喜地发现:北斗魁星与魁星阁塔尖两点连线向南延伸处,正是他白天所心仪的塔子坝那片田野。第二天,他兴冲冲来到塔子坝,命人除去荒草,刨开泥土,竟然与古人不谋而合——挖下去几尺后,正是古人建塔的塔基。

至1832年的两年间,明代奎光塔旧址上,一座高50多米的十七层密檐式六角砖塔建成。新奎光塔建成后,毫光万丈,雄峙都江,江风吹来,102个镀金塔铃,叮当鸣响,有如韶乐。

奎光塔落成庆典那天,还发生了灌县河西河东文人之争。当时,官员、百姓欢呼雀跃来到塔下,席间,四川提督学政向建塔的掌墨师问话,你修的奎光塔,是西方重还是东方重?掌墨师道:不偏不倚,四方一样重!学政怒气冲冲便要重责四十大板,行刑的皂隶连忙低声对掌墨师说:学政大人是河西人。掌墨师恍然大悟,急忙道,西方重!西方中!学政抚掌大笑道:啊,这就对了。

日月如梭,灌县河西河东文人之争已成为流传的趣谈。近年来,奎光塔再次维修加固,古塔摇身一变,成为占地23亩的奎光塔公园。公园内有都江堰市博物馆、奎光书院,许多书画摄影展览、非遗民俗展览经常开展,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赏学艺术、陶冶情操的文化场所。

随着初冬时节的到来,奎光塔公园自然也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青砖红墙、飞檐翘角与季节变幻的相遇,一幅幅古韵盎然的画卷就此展开。

这个时候,记得一定要抽空来这里转转哦。

“水走山飞去未休,插天一塔锁江流”。许多年过去,因为这座古塔,这里有了一个以塔命名的属地街道——奎光塔街道。作为都江堰的标志性古建筑,奎光塔静默庄严,铃声叮当,灵动而生气的矗立于川西大地上……

小编按:图据阿雅、sunfly、折耳兔、陈强等老师,文据蒋治媛,有删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主管: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都江堰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主编: 刘  忠

责任编辑:马文学

值班编辑:代    阳

编辑:董    柳、龙再兴、黄小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