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志摩自此便经常请翁瑞午给陆小曼诊病。徐志摩离开家后,找到翁瑞午,拜托他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好好照顾陆小曼。

1952年,翁瑞午的妻子陈明榴病逝,时年52岁。
当时,他们的长女翁香光想到陈明榴生前的孤寂和委屈,一气冲到陆小曼的家里,质问长年和陆小曼同居在一处的父亲翁瑞午,既然不回去住,为何又不和母亲离婚?如果早点离婚,母亲还能再找人过几年舒心日子。
对于翁香光的责问,翁瑞午一时语塞。旁边的陆小曼则泪水涟涟,默然不语。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翁瑞午是官宦人家出身,他的父亲翁绶琪是光绪老师翁同龢的门生,早年做过广西梧州知府。
翁瑞午不是家里的长子,因此不需要承载光耀门楣的事情。所以他自幼学习较为宽松,不仅在诗歌戏曲上很有研究,还专门拜过名医丁凤山学过推拿。
翁瑞午悟性很高,又能吃苦,他学什么都有模有样,特别在推拿上更是得了丁凤山的真传。凡有病者找他治疗,他皆能手到病除。也因此,他年纪轻轻便名声在外。
翁瑞午和妻子陈明榴的婚姻是指腹为婚的那种。
当时,陈明榴的父亲是青浦的知县,和翁绶琪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换帖兄弟,私交很密。
有趣的是,两人的夫人怀孕也不分前后。于是二人便立下约定,表示若生为同性,则结为兄弟或姐妹;若是异性,则结为夫妇。
结果,两位夫人先后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就是翁瑞午,女孩就是陈明榴。于是双方按约定结为亲家,更比以前亲热许多。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翁瑞午成人后,便由家里张罗,为他迎娶了陈明榴。
陈明榴识文断字,又很通情达理,和翁瑞午结婚后,两人举案齐眉,感情尚可。陈明榴先后又生下五个孩子,家里顿时显得热闹起来。
然而,谁也没想到翁瑞午会遇到一个需要他照顾一辈子的女病人——陆小曼。

陆小曼的父亲陆定也是个人物,他早年中过举人。后来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曾做过伊藤博文的学生,后来还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
陆小曼生活优渥,受过良好的贵族淑女教育。不光在诗画上很有才华,还精通英语。再加上她生得柳眉细眼,身形婀娜,又极懂得打扮。因此,她还在读书时,便得到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的青睐,被聘为兼职的外交翻译。
这样一来,陆小曼很快就跻身于北京社交界,并声名在外。
陆小曼的第一段婚姻,是由父亲陆定做主,把她嫁给了陆军上校王赓。
王赓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是个很有军事才能的年轻人。他和陆小曼的婚姻,正是上流社会流行的“绅士配淑女”的典范,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
不过,王赓是个工作狂,又长年在外驻军,因此陆小曼颇受冷落。再加上婚后又不便继续工作,所以她感到非常寂寞。
王赓为了排解陆小曼的孤单,委派好友徐志摩陪她。
谁知,王赓的信任和大度,却造成了悲剧。徐志摩的浪漫多情,正是陆小曼的良药。这两人一拍即合,一场恋爱闹得惊天动地,最后还是由旁人斡旋,陆小曼才恢复了自由之身,和徐志摩结为夫妇。
不过,陆小曼自幼娇惯,生活奢靡。和徐志摩结婚后,她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并没有改变。
徐志摩的家里本是江南富绅,可是由于不满意徐志摩迎娶有夫之妇,家里中断了资金上的供养。
这样一来,养家糊口的压力,就全都落在了徐志摩的肩上了。

娇生惯养的陆小曼身材羸弱,经常犯胃痛和哮喘。每次发作必痛得死去活来。
徐志摩怜爱陆小曼,遍请名医皆不能缓解陆小曼的病症。直到请来翁瑞午,在他的一番推拿下,陆小曼的症状才有所缓解。
徐志摩自此便经常请翁瑞午给陆小曼诊病。
此时,徐志摩的事业皆在北京,而陆小曼以养病为由,久居上海,因此徐志摩只能频繁地往来北京与上海之间。
翁瑞午比陆小曼大几岁,又生得一表人才,再加上他不论是诗词还是绘画,抑或是戏曲,都颇拿手。因此他和陆小曼很合得来。陆小曼也视翁瑞午为丈夫的好友,对他极为友爱。结果一些好事之人,便免不了要传些闲话。
每逢这种时候,翁瑞午总是理直气壮说,怕什么,我是徐志摩请来给陆小曼看病的。
闲话传到徐志摩耳中,徐志摩却极大度。认为陆小曼不光是自己的妻子,还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她有男性朋友也是极正常的事。
徐志摩很能挣钱,但挣钱却是辛苦的。
当时很多人的月薪不过5块钱, 徐志摩由于兼着几所大学的教授,再加上他又有稿费,因此每月都有好几百块大洋的进项。可是这些,却远远不够陆小曼的开销。
陆小曼讲排场,家中连厨子带佣人就有十几个,还为了能吃人奶,又请了奶妈等。这笔开销就已经让徐志摩难以应付,偏偏陆小曼又在翁瑞午的建议下,吃上了鸦片,这又是一大笔开销。
再加上应酬、打扮、诊病等,无一不要钱,而这一切全都倚仗徐志摩。

徐志摩和陆小曼能走到一起,是凭着热烈的爱意。可是再浓的情再深的爱,也抵不过经济上的不对付。再加上陆小曼任性自私,因此到了后来,两人经常为钱的事争吵,徐志摩常常气闷而走。
1931年,徐志摩坐张学良的飞机回上海,他先是回家看望陆小曼。遗憾的是,陆小曼又和他发生了争吵,气得他当夜便离开了家。
徐志摩离开家后,找到翁瑞午,拜托他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好好照顾陆小曼。
翁瑞午答应了徐志摩的请求。
没想到这个约定,竟成了生死约定。
次日,徐志摩乘飞机到南京去参加林徽因的演讲会。由于天气不好,飞机失事,徐志摩未能生还。
徐志摩去世时,陆小曼才28岁。
翁瑞午作为朋友,先是赶到失事地点,为徐志摩收尸。
之后,翁瑞午遵守约定,悉心照顾陆小曼的生活。
翁瑞午的压力很大,一方面一家老小需要他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他要保证陆小曼的生活与从前无二。他做医生虽然收入可观,但不得不兼职在江南造船厂做会计科长等工作来增加收入。甚至还将珍藏多年的古玩字画等拿出典卖,以供养陆小曼的奢靡生活。
后来,翁瑞午干脆和陆小曼同居,很少回家了。

在这种情况下,翁瑞午的孩子如果对陆小曼不恨,那是假的。
一方面,母亲陈明榴久受冷遇,形同守寡,这让几个孩子对她生出无限同情。另一方面,翁瑞午的钱大多都用来满足陆小曼的生活,拿回去的钱自然少了许多。陈明榴只能精打细算,才能将5个孩子勉强操持长大,这又让孩子们对陆小曼极为不满。
陈明榴去世后,翁瑞午曾和长女翁香光提出,想和陆小曼结婚。翁香光却顾左右而言他,把这事给搪塞过去了。后来陆小曼还写信给翁瑞午的次女翁国光,表示想和翁瑞午结婚,并探听她们的口气。翁国光也并没有回信。
一方面孩子们不支持,再一方面,当时的翁瑞午正接受批判和管制,因此续娶的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不久后,翁瑞午的肺病发作,咳血不止。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翁瑞午就病逝了。
翁瑞午在临终前,曾一再叮嘱长女翁香光,要她好好照料陆小曼。
翁香光在翁瑞午去世后,果然遵守约定,一直照料到陆小曼去世。
有人对翁香光的行为不解。翁香光说,经过那么多年,她已经对很多事情都释怀了。反过来,她倒谅解了父亲和陆小曼的同居,她说这两个人都是非常可怜的人。
(参考史料:《陆小曼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