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以前“商品房”还是新名词的时候,我就常常在上海到处转悠看房子,十几年来,一直陪着想买房的亲戚朋友们看房,即使不买,也要随时了解市场动向。而我自己省吃俭用,满脑子存钱买房子。 上海人这个群体,历来生活上比较知足、讲究品质、讲究逼格,喜欢过过惬意的小日子,对于做生意、买房子投资、贷款借钱这些事,都是不怎么感冒的。 因此,上海人群体里的富豪并不多。那些富起来的、能够达到财务自由、脱离了朝九晚九苦逼上班族命运而能达到享受生活标准的上海人,十之八九,是靠着当年在楼市打下的根基。

  说到这里,这个话题开始变得沉重。上海的房子,并不是买与不买的问题,是你与你那些买了几套房的亲戚朋友身家资产差距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问题。

   犹记得当年一位朋友。也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意气奋发的大企业工程师。2003年左右他的操作思路是将房子抵押给银行,换钱炒股票。现在,他一家3口带着老娘住在嘉定一套租来的房子里,每天上班单程2个小时。这几年,这个胖子被打击成了精瘦精瘦显老10岁的中年人。 这样的例子听起来虐心。也有一些正面典型,有位单身妈妈一个人带着儿子,因为担心今后的生计问题,她一有余钱就在市区买小房子,那时候节省下的几千元就可以多换一个平方啊。她十年里靠贷款拼下了11套房子。

  对于没有一次次错失良机没有买到房子的踏空族来说,或许第二个故事才触到痛处。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去提及的问题,就是那些我们无法逾越的心理上的坎。没关系,我想告诉你的是,过去10年里,上海人买房的最佳时间窗口至少出现了3次,而第4次或许就在当下。我想和你一起,小心翼翼地走近这些心灵深处的幽暗地带,用理性的光芒把它的角角落落都照亮,然后,你将不再被光亮刺痛眼睛,将张开怀抱去迎接第4次机会。 2004年:可轻松入市的买点 这一年,我通过拍卖买下了一套浦东6层楼老式商品房的顶楼。房子只有30万出头,当时还有更好的拍卖房,但因为太穷了,只能买没有电梯的顶楼。 其实每套房子都会有这个那个的缺点,但我想的是,怎样才能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买到房子。因为我坚信:只要买,总是对的。而现在,这套房子正在放租,邻居房型相同的房子最近以350万的价格成交了。再过几年,迪士尼建成后,这个价钱至少还可以上涨20%-30%。 那一年,还陪过一位好朋友看房。这位家住西区的老兄可挑剔了,不要杨浦、虹口、闸北等等,只选择徐汇和长宁,还坚守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执念。 每个踏空族身边总有一两个“好朋友”,他(她)总能极其敏锐地洞见到房子的种种细小缺点,比如“阳台没法晒衣服”、“储物空间不够”等等。别怨别人,他们只是你内心那个小恶魔的化身,代你说出那个“不”。 这一年的年底,房价已经明显上涨了,但整个市场仍然是大部分人挑挑拣拣、可以惬意入市的第一个时机。 几个月后,著名的“国八条”突然来了,房价调控十年序幕开启。大部分人选择了观望,尤其是像我那位老兄一样的要求特高的人。 但不管上海人当时没有买房的里有多么充分,有一样跑不掉:那就是,上海人太老实了,安分守己。的确,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下发的多部委联合督查通告“印证”了人们的猜想,要求“坚决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三个月内,连发三道金牌。 自然而然的,有人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观望,等待房价下跌。也有人,卖掉自己的房子,转身股市,就跟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一样。 2008年:谁轻信了“拐点”? 4年过去了,很多人看到朋友们搬了家,住进了更大更新的漂亮商品房,暗暗后悔不迭。 然而,人只要有一线机会,总是乐于证明自己的正确。2008年的这个时候,房价疯狂飙涨的趋势中,出现了“一线生机”:各个城市媒体的房地产版面上,开发商跑路、降价促销的新闻渐渐出现,有的城市因为拔地而起、没人入住的商品房太多而被称为“鬼城”。 这段时间,著名地产大佬提出了房市“拐点论”,这样的论点,在后面的几波楼市上涨过程中总会被某些大佬提出。而事后验证,这些人的策略就是“唱空做多”,痛斥高房价的危害,赢得舆论广泛认同和民间一片欢呼。同时又大手笔买地入市,赚得盆满钵满。 特别熟悉静安区的我记得很清楚,这一年,江宁板块泰府名邸推出174套房源,开盘均价差不多在3.3万元,跌破同一板块3.5万的均价。逆势自然少人问津,开盘首日上午领号选房的人并不多。 同一年10月,上证A股指数从6000点开始下落,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股价跌幅巨大,经济危机来袭,就业率下降、许多建筑工地停工,钢铁行业全面亏损……而很快,“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当天股票大涨,楼市被限制于经济刺激计划之外。 这些信号足以引导很多人:继续等待。当时,当人们还沉浸在“房市要崩盘了”的信息当中时,开发商已经悄悄入场,开始下一场战役的备战——捂盘惜售,涨价待售。

  好了,第二个时间窗口关闭了。同步关闭的,还有各家银行竞相出台的优惠房贷利率等等。

  2011年:罕见上涨期“前夜” 这一年11月9日,全国20个楼盘的售楼处被业主围攻。原因是,在银根收紧带来的资金压力下,地产商选择降价促销,早先买房的客户自然觉得吃了大亏,要问开发商讨个说法。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多年看房却还没有下手的上海市民,因为经历了过多挫折而格外敏感多疑,提到房子就嬉笑怒骂、疯疯癫癫。 再说一次,人在心理上很难自我纠偏,尤其是在已经承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下,最渴望抓着一根救命稻草自我说服,哪怕沉沦更深。许多真实的市场信息被大脑自动屏蔽,这也是谢国忠、牛刀这些不断被市场证伪的专家能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

  那一年也恰好是微博大红之年。踏空族们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症,转到另一个极端,他们比别人更相信房价将暴涨,继而又在微博上成为某大炮、某专家的忠粉。他们熟悉各种房产理论,却唯唯诺诺更不敢下手买房。

  售罄商学院:中国地产培训第一品牌!100强地产中介总裁强烈推荐!影响中国2780000名行业精英!

   我那时家住徐汇(这个地段现在叫做徐汇滨江,3年前还灰尘很大、出租车难喊)。看着尚海湾、百汇园这样的豪宅越造越多、陆续开盘,我派遣退休的老妈到实地去看房、询价。当时的售楼小姐已经眼高于顶,对于那几个遛着狗来结伴看房的老太婆并不待见,回答”已经卖完了“。酸葡萄心理的阿婆们当然带回很多负面信息,房型不好、小区风太大、保安都是外地人…… 自然,近水楼台的附近居民大多都没有买。而我记得,尚海湾一期开盘的最低价只有1.4万/平,如今,附近成了真正的滨江概念豪宅区,海珀旭辉、保利西岸、中信君廷的全装修大平层,已经很少有总价低于1500万的单套,而旁边的甲级商务楼群、久光百货等等,已经陆续初见规模,一东一西2个轨交站点也已经通车。 2011年年底,人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拒绝了一个最昂贵的握手。此后,楼市上又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上扬曲线,时间长达2年之久。 当下,你该怎么做? 这一次,许多上海人真的要打算买房了。但这个时间窗里,冲动以及对房产市场驾驭能力的不足,又会让你作出不明智的判断。 时至今日,许多人其实已经醒悟并且森森地知道:一旦限购取消,上海的房价或许又将新一轮飙升。 就拿我元旦几天每天出去扫街看房的感受来说吧。浦东张江地区贴着中环地段的一手房,打的是“大张江板块”、“智能高端物业管理”、“大盘配套齐全”这几张牌,均价接近5万。浦东唐镇,许多上海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开发商开的150平以上豪装平层,也是上4万的价格。而松江泗泾地铁站附近的某楼盘,价格还没有到3万,但都有明显缺点。 而以我多年经验来说,走进售楼处嗅一嗅空气,就知道楼市的冷暖情况。无疑,目前售楼处人头攒动的景象显示:楼市又一次升温。 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现在就是第四次时间窗。但却过了可以“闭着眼睛随便买”的阶段,况且没几个人有实力随便买。 因此,我的结论是:

  一、必须更加谨慎地挑选。

  地段,交通前景,配套与开发商物业,这些都应该与房价一起纳入到你的考量因素中。值得注意的是,知名大盘开发商也是选择的一大筹码,就像当年的瑞虹新城为什么一直比周边楼盘卖得贵,理由在于开发商一直没有放弃过这里,一期、二期、三期……不断地投广告、不断地追加配套开发,不断地保持市场热度,它能让你的房价持续上涨。当然,迪士尼概念、滨江西岸概念、大虹桥概念已经不需要再赘述了。

  二、可以选择二手房。

  可以看出,一手房房价又悄然上涨了一轮,开发商牢牢锁死房价。相对于专业的庄家来说,散户抛出的二手房,有的价格还相当实惠,若是附带“满五唯一”等先天优势条件,一定是换房自住或者投资的上选。

  三、2015年3月即将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关注已久的房产税征收。

  不管房产税这个靴子会不会落地,我都认为,更大的可能性是,这给地方政府提供了取消限购的政策空间和舆论支持。一旦作为对冲政策的限购令被取消,待购者脚下的那个“板凳”或许真的被抽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