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霧和火焰吞沒了一個測試室——作爲國家消防研究實驗室的模擬博物館儲藏室。

什麼在博物館館長的心中引起了恐怖?預算削減肯定。但更糟糕的是,珍貴的,不可替代的遺物在火災中被破壞或毀壞的前景。2018年9月2日,巴西國家博物館起火,估計已經消耗了其2000萬件文化和科學文物中的90%,這再次凸顯了這種危險的現實。

對於此,史密森(一位超過1.5億件文物的管家)學會爲這種災難做好準備。

模擬的噩夢

“每個人都要確保你的防護裝備上了!”薩曼莎斯內爾正在向一羣30多名熱心的博物館工作人員發出指示,這些工作人員站在一間被燒燬的房間裏。作爲Smithsonian的PRICE(收集緊急情況準備和響應)團隊的主席,Snell領導了一組六名保護專家,他們接受了如何處理博物館火災和洪水等災難的挑戰。在與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獨特合作中,PRICE團隊以及其他史密森學會員工來到NIST的國家消防研究實驗室參加一項不同尋常且高度現實的培訓活動。參與者來自十幾個不同的史密森學會機構,包括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Hirshhorn博物館和美國藝術博物館。PRICE團隊的目標是“讓人們聚在一起,讓他們瞭解這些真實世界的情況,並告訴他們他們需要知道什麼,以防他們需要在他們的一個系列中應對緊急情況。”Snell說。

史密森尼參與者通過附近的觀察室監測火災的進展情況。

大約一個小時前,Snell和她的同事觀察了由NIST的火災研究人員製作的模擬“噩夢”:燒燬了一個充滿歷史文物的房間。雖然這次演習中的“文物”實際上是史密森博物館和工作人員捐贈的不必要的剩餘物品。陶器面具、書籍、玻璃器皿、繪畫和各種其他神器的“替身”要麼被燒成清脆的菸灰,要麼用噴水浸泡等。在NIST消防實驗室的這次演習中,聚集的史密森尼工作人員將使用這些燒焦的文物,潮溼的遺骸進行打撈和恢復操作。

幾個博物館神器替身的“遺蹟”做得逼真。設置場景

“NIST已經進行了40多年的全面火災測試。”NIST國家消防研究實驗室主任Matt Bundy說。“我們知道如何進行室內射擊實驗並收集實時測量結果 ,我們知道如何安全地進行測量。”

模擬博物館的一個明顯挑戰是創造一個真實的火,而不是燒燬整個建築物。“如果你只是提供一個房間並將它放在火上,它可以很快離開你。”邦迪說。“火勢增加到2000多千瓦,火災原點附近的氣溫達到1000ºC以上(超過1800ºF)。”

這種溫暖的環境起源於普通的火柴,連接到電源,因此它會點燃。這種“電子火柴”藏在辦公室垃圾桶內,裏面裝滿紙,然後放在一個木托盤上,還有一盒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花生。“我們希望創建一個可信且現實的場景。紙板箱、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花生和包裝材料都是在真正的博物館存儲區看到的東西。”邦迪解釋說。

其餘的miseenscène由PRICE團隊精心安排,以重建典型的博物館儲藏室。裝滿文物的金屬架子和帶有文物抽屜的儲物櫃等待着他們的厄運。

一個陶器面具,被等待燒傷。

存儲櫃內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不同的物體。火災開始前,貨架和櫃門都已關閉。

書籍和文件夾,以及一些幻燈片和一個不幸的陶瓷猴子杯子,已準備好迎接火災。

不到四分鐘,模擬的災難正在進行中。

進入火中“火是一件複雜的事情。”Matt Hoehler說道,他將螺栓擰緊在玻璃碗上,這是他自己設計的定製攝像機。NIST的研究結構工程師Hoehler創造了水冷攝像機外殼,使他能夠從燃燒室內捕獲沉浸式360度視頻。Hoehler及其同事稱爲BOB(燃燒觀察氣泡)的水冷式攝像機是NIST消防研究團隊的一項新創新。使用不斷循環的水來過濾火焰中強烈的輻射能量,使攝像機能夠在通常將其變成熔化塑料的水坑的條件下錄製鏡頭。“你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體驗過火。”Hoehler說。

Hoehler設置了BOB(燃燒觀察泡沫),並準備採取行動。

史密森學會的參與者以裝配線的方式工作,有效地記錄,打撈和包裝受損的“遺物”。

陶器面具由團隊成員從燒燬的房間中救出。

從燃燒室中移除的每個物體都被識別(如果可能),標記並記錄。

兩名史密森學會的參與者致力於從被回收的物體中抽水。

史密森尼的另一位參與者仔細擦拭玻璃杯上的菸灰。

燒掉它,浸泡它,保存它

火災本身持續大約六分鐘,然後邦迪手動關掉水噴頭。從房間的開口噴出蒸汽和煙霧。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裏,房間裏的一切都徹底浸透了。

由於PRICE團隊成員穿着白色兔子套裝和呼吸器,30名左右的史密森學會參與者組成團隊。當PRICE團隊的成員開始從被燒燬的房間中提取受損的文物時,參與者團隊開始記錄損壞的文物,清理它們,最後標記並準備運輸。這是一系列協調良好的活動。文物從被燒燬的房間運送,然後仔細記錄。“災難發生後,文件是必不可少的。”斯內爾說。“如果文物與他們的文件脫離關係,他們可能會失去所有價值,僅僅是因爲它們變得神祕。”畢竟,並非所有文物都像Dorothy的紅寶石拖鞋一樣可識別。在記錄文物之後,史密森學會參與者檢查並精心清潔任何可以挽救的物品,使用海綿擦去菸灰和吸塵以吸水。在他們進行分類之後,打撈的文物被貼上標籤幷包裹起來,準備將它們運送到遠離災區的安全地點。當參與者沿着類似流水線的過程移動工件時,他們會不斷地進行溝通,並在工作時進行小的更改,修復瓶頸並共享資源。“應急準備應該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Snell說。“我們讓參與者瞭解這些情況,以便他們可以學習並將這些知識帶回他們的機構。”準備好了

在最後一個被燻黑的文物藏在泡沫包裝中之後,史密森學會的參與者收拾行李並返回家中。除了裝滿燒焦“遺物”的盒子外,他們還帶着豐富的信息和實踐經驗。

“巴西(國家博物館)的災難是悲劇性的。”斯內爾反映道,“我們的文物代表着我們。他們給了我們身份。看到那種規模的破壞只是毀滅性的。“我們每天都敏銳地意識到這種威脅。

打撈的物品裝袋,裝箱並準備運送到安全的地方。

隨着演習的完成,NIST消防研究人員將重新開始燃燒不那麼奇特的東西,比如建築物中使用的混凝土和鋼樑。但PRICE團隊留下了一個印象:“我印象深刻,”Hoehler說。“這讓我感覺很好,因爲我們知道我們的人們很好地照顧我們的國家收藏品。”

也許下一次史密森學會的參與者從火焰的視野中醒來時,他們將能夠翻身並重新入睡。

(原文節選自NIST)

火災演習視頻:

文物防火,人人有責!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