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一直是我的驕傲,她成績優秀,乖巧懂事。

  到了初三,女兒的情緒有些低落,成績也出現了滑坡。於是我給女兒制定了周密的寒假學習計劃,並盡職盡責地實行嚴格“看管”,和她一起學習、強化訓練,甚至還給女兒佈置額外的作業……

  這個寒假我過得很累,女兒也很辛苦。

  新學期的第一個週末,看到成績,我的心涼了半截。

  女兒回來了,還沒來得及喘氣,便因我的詢問哭了。英語卷子只考了120 個單詞,女兒錯了11 個,卷子做得馬虎,書寫寥草。我的憤怒如噴湧的火山,我咆哮,大聲訓斥,將女兒成績的下降上升到學習態度的問題。女兒如雨中瑟瑟發抖的小麻雀,哭得那樣無助。我如電閃雷鳴般狂吼,口無遮攔,怒不擇詞……

  晚上,我翻來覆去睡不着。我是一位班主任,是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對學生,我欣賞、鼓勵,把最燦爛的微笑給他們;我原諒他們的過失、寬容他們的錯誤,我告訴自己他們都是一朵遲開的梅花……但對自己的女兒,我所有的教育理論都變得蒼白無力,我只對分數窮追不捨,不接受自己的女兒不優秀。我一直在引導女兒按照我設計的路線走——考上奧賽班、上個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嫁個好人家。殊不知,我所做的一切無形中在給女兒施加一種壓力,把她逼得透不過氣來。

  其實,都是自己的“面子”在作怪呀!

  我爲自己對女兒精神世界的“虐殺”自責起來。於是,蘸着愛,用“心”給女兒寫了一封信。信中我真誠地向女兒道歉。我告訴她:學習有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結果固然重要,過程彌足珍貴;她是上天賜給我最美麗的禮物,我不希求她出人頭地,只希望她快樂;我想做她的朋友,看她成長,不把她當犯人,“看管”着她的成績……

  以後的日子裏,我試着對女兒少一點監管,多一點信任;少一點指責,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

  女兒的臉上又找到了自信,綻放着本該屬於這個年齡的燦爛。

  我想,面對着孩子學習的壓力,也許家長最好的方法是給孩子鬆綁,讓孩子能夠快樂幸福地自由呼吸;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也許我們最好的選擇是做個旁觀者——靜靜地看着她長大,而不是代替她成長。

  其實,教師也是普通人,我們爲什麼就希求“播下龍種”,一定要“收穫龍種”?

  作者:山東省萊州市金城中學 於鴻麗

  主編:李坤媛

  編輯:王鎮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