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產品質量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全國各大商場在選擇銷售產品時,不但需要企業提供相關產品的認證證書,同時也要求企業提供一份由“權威機構”出具的相關《產品質量檢測報告》。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常見問題解答,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關於產品質檢報告的常見問題解答

1、產品質量檢測報告有何作用?

檢測報告是反映檢測結果和結論的文件。它提供了檢測機構對客戶委託的產品所進行檢測所得到的結果的信息。它的篇幅可能是一頁紙,也可能是幾百頁紙。檢測報告應按照《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第5.8.2和5.8.3條要求(對取得資質認定的實驗室)和ISO/IEC17025《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第5.10.2和5.10.3條要求(對取得CNAS認可的實驗室)進行編制。

2、檢測報告具體應包含哪些信息?

一般檢測報告應有以下信息:

1)標題(例如檢測報告、測試報告、檢驗證書、產品檢驗證書等)、編號、授權標識(CNAS/CMA/CAL等)和編號;

2)實驗室的名稱和地址,進行檢測的地點(如果與實驗室的地址不同);必要時給出實驗室的電話、電子郵箱、網站等;

3)檢測報告的唯一性標識(如報告編號)和每一頁上的標識(報告編號+第#頁共#頁),以確保能夠識別該頁是屬於檢測報告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檢測報告結束的清晰標識;

4)客戶(委託方、受檢方)的名稱和地址;

5)所用方法(含抽樣、檢驗和判定的依據)的識別(標準編號和名稱);

6)檢測物品的描述、狀態(產品的新舊、生產日期等)和明確的標識(編號);

7)對結果的有效性和應用至關重要的檢測物品的接收日期和進行檢測的日期;

8)如與結果的有效性或應用相關時,實驗室或其他機構所用的抽樣計劃和程序的說明;

9)檢測的結果,適用時,帶有測量單位;

10)檢測報告批准人的姓名、職務、簽字或等效的標識;

11)相關時,結果僅與被檢測物品有關的聲明。必要的說明,如包括客戶要求的附加信息,需對檢查情況、方法或結論做出進一步說明(包括從原來的工作範圍刪除了哪些內容)等;

12)如果檢驗的部分工作被分包,這部分的結果應明確標識;

13)附件,包括:示意圖、線路圖、曲線、照片、檢測設備清單等。

3、檢測報告分類

檢驗報告的性質一般反映了該檢驗的目的,也就是爲何進行該項檢驗。常見的檢驗性質有委託檢驗、監督檢驗、認證檢驗、生產許可證檢驗等,委託檢驗一般是委託方爲了對產品質量進行判斷而實施的;監督檢驗一般是政府行政機關安排的,爲了監控產品質量而實施的;認證檢驗和許可證檢驗一般是申請方爲取得某項證書而進行的檢驗。

4、抽樣檢測報告應該含有哪些信息呢?

抽樣檢測報告中應有抽樣單位、抽樣人、樣品代表的批量、抽樣方法(隨機?)、抽樣量、封樣情況的信息。檢測報告應給出樣品的名稱、型號、規格、商標等信息,必要時還應給出製造商和生產(加工)名稱和地址。

5、檢測報告中的檢驗依據的信息要如何理解?

完整的檢測報告應給出本報告中檢測所依據的抽樣標準、檢測方法標準和結果判定標準等,這些標準可能是集中於一個產品標準內,也可能分別由以上各類分立的標準。

6、常規產品的檢測項目有哪些?

一般產品的檢驗項目有外觀、標識、產品使用性能、安全性能。必要時還應有產品的環境適應性能、耐久性能(或壽命試驗)和可靠性能等。

一般來說所有檢驗都是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的,在檢測依據的標準中對每一項參數一般都規定了對應的技術指標和要求,這些指標一般是在一定的檢測條件下才可獲得的,對於同一產品不同的試驗條件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完整的檢測報告應給出對各項性能的判定指標和對應的檢測方法。完成相關項目的檢測條件一般有:影響項目參數的溫度、溼度、環境噪聲、電磁場強度、測試電壓或電流、設備的操作檔位(如拉伸速度)等。

7、如何理解檢測結果和結論中的信息及其含義?

檢測報告應給出實驗室所完成的檢測參數的檢測結果,一般檢測結果是由檢測參數(名稱)、對應該檢測參數使用的計量單位、檢測方法和試驗條件、樣品的檢測數據和結果等,有時實驗室也按照委託客戶的要求給出對應檢測參數的數據和單項合格判定。以方便報告的使用。

對於部分檢驗需要實驗室做出本次檢驗的結論,如何表述檢驗結論是實驗室極爲慎重的事,爲了準確客觀地表述檢驗結論,實驗室給出的檢測報告結論有多種表示方法,常見的檢驗結論有:產品合格、產品抽查合格、所檢項目合格、符合標準等,作爲報告的使用者一定要正確理解這些結論的不同含義,否則就可能誤用該檢測報告。例如:所檢項目合格僅代表報告中已經檢驗的項目符合標準要求,但是,並不能夠代表整個產品是合格的,因爲有的項目未檢全,無法判定其合格與否。

8、《產品質量檢測報告》有效期是否有時間規定?

產品質量檢測報告一般是沒有確定有效期的。但是,作爲報告的使用者可以根據產品的保質期、使用壽命等信息來判定所拿到的報告是否還可以採信和參考。對於質監部門的監督抽查一般每年都會安排一次,因此,超過一年的監督檢測報告最好不要再採信。對於一般委託檢測報告,報告上均有標識或說明:“僅對樣品負責”,因此,這類檢測報告的採信度應該相對地更低一些,時間也應更短一些。

9、請問怎麼驗證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的真僞?

產品質量檢測報告的查證應該通過出具報告的檢驗機構查詢。目前,一般大型檢驗機構都建立了網站,並在網站上向網友提供查詢信息。但是,由於檢驗機構有責任對受檢企業的產品質量信息進行保密,所以一般提供在網站上的信息是有限的。

10、如何識別產品質量檢測報告上的標誌?

CNAS(實驗室國家認可標識) 按照CNAS認可規則和準則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實驗室認可的實驗室可以使用; CMA(實驗室資質認定 計量認證標識) 按照實驗室資質認定(計量認證)準則通過資質認定評審的實驗室可以使用(計量法要求:所有對社會出具公正數據的檢驗機構必須通過計量認證,因此作爲證實性的檢驗應該使用具有該標識的檢測報告);除此而外,各檢驗機構還在報告上使用自己機構的標識符號,特別是外資檢驗機構都有其自己的標識。

11、從申請檢驗到獲取檢測報告的時間是多久?

檢驗工作和報告的完成時間是由檢驗產品依據的技術標準確定的檢驗參數多少和每個參數的檢驗時間來確定的,一般是完成所有檢驗參數需要時間的總和,再加上編制、簽發檢測報告的時間,這兩個時間之和就是檢驗時間。因此,不同的產品、相同的產品檢驗不同的項目時,一般檢驗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的產品檢驗只需要1-2天即可完成,而有的產品檢驗需要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如有進行壽命試驗、耐老化試驗、可靠性試驗等長時間檢驗參數項目時)。(編者:常規檢測項目大約爲5-10個工作日。)

12、影響產品質量檢測報告質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這個問題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很難用簡單的幾句話能說明白。從檢驗機構來說,我們實驗室管理就是圍繞控制檢測報告質量的各個因素去展開的,這些因素是通過各個檢驗環節(業務受理、抽樣、樣品準備、檢驗、記錄與數據計算、檢驗結果的報告編制、檢測報告的簽發等)去體現和落實的,一般認爲這些因素有:人員、設施和環境條件、設備、量值溯源、檢測方法、檢測樣品的抽取與管理、檢測記錄與報告的控制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