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話,丁蕾已經不知道聽老公跟她說過多少回了,只要丁蕾跟他抱怨公婆的一些事情(主要是婆婆),或者是兩人發生爭吵,他總要把買房這事拿出來轉移話題。可以說,爲了買這套二手房,丁蕾跟老公兩人掏空了家底,並且還欠了許多外債,同時她公婆也墊了不少(公婆出錢這事也是後來老公告訴她的)。

原標題:見老公拒絕孃家人來城裏享福,女人斥責:房產證有我,憑什麼拒絕

點擊右上方“關注”,你的心事,你說,我聽

文/書生半凡

圖/來源網絡

01

農村男孩子娶媳婦有多難?且不說現在有多少女孩子願意嫁給農村男青年,單彩禮這一點,就成了大多數靠種莊稼維持生活家庭的“攔路虎”。

早些年走訪農村時,我就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爲了給家裏的孩子娶到媳婦,很多家裏的老人不僅會搭上半輩子的積蓄,還會放下臉面找人借錢,甚至是借貸。

可以說,爲了不讓自己的孩子打光棍,很多父母都是掏空了家底。於是,有些子女心裏會覺得愧疚父母,同時對自己的妻子也會有埋怨:要不是你家花樣多,又是彩禮又是房子,我父母也不會這麼勞累。

同事的一個表姐,五年前結了婚,當初她提了買房子,同事的姐夫就百般推脫,最後拗不過還是給買了。本來買房子就不是浪費錢,是生活的需要,可她的姐夫非說是浪費錢,就跟她表姐離婚了。

“說實話,得知表姐離婚那會,我心裏面很是開心,姐夫他們那一家子人品真的很差勁,尤其是表姐的婆婆,說話特別難聽,還很要強,只要表姐不聽她安排,她準給表姐擺臭臉看,天天說買房子是爲表姐買,可房子不還是他們一家人住着。”

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物以稀爲貴,誠然造成農村“男多女少”的局面離不開農村老人“重男輕女”舊觀念的影響,但如果說都已經花了這麼大代價,爲什麼還不去珍惜呢?

結婚,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是去敷衍了事(完成任務),而是去追求自己心裏邊的幸福與美好。再者,婚姻幸福的基礎是婚後的小家庭,而不是彼此的原生家庭。

02

“當初爲了給你買這套房子,基本上把我父母的家底都掏空了,你還整天跟我抱怨我父母這不好,那不好,這日子你要是不想過,就別過了,我娶媳婦是來孝敬父母,不是來給他們找罪受。”

這話,丁蕾已經不知道聽老公跟她說過多少回了,只要丁蕾跟他抱怨公婆的一些事情(主要是婆婆),或者是兩人發生爭吵,他總要把買房這事拿出來轉移話題。

其實,結婚這三年時間裏,老公是個什麼樣的人,丁蕾心裏邊清清楚楚。“愛斤斤計較、媽寶男、愛記仇、心眼多……”任何一個標籤都可以放在他身上。

丁蕾與老公的婚姻是通過相親來的,媒人是丁蕾的一個遠房親戚。在兩家父母的撮合下,兩人認識不到半年就領結婚證結婚了。

丁蕾自己也想不明白當時怎麼就答應了這場稀裏糊塗的婚事,或許是自己身上“大齡剩女”的標籤推着她往前走,做出了跟他結婚這個選擇。

農村出身的丁蕾,一直都想尋個城市戶口的愛人,然而,挑來挑去的丁蕾,還是單身一個人,哪怕是現在的這個老公,也只是農村戶口。

早在還沒嫁過來時,丁蕾對婆婆的態度就不怎麼好。那時兩家父母都商量好結婚要求,可婆婆卻臨時變卦:原先的十萬彩禮只給了八萬八千。

給彩禮那天,婆婆笑着跟丁蕾的父母說這彩禮寓意好,還說少的那些錢等以後有了給補上,現在家裏面實在湊不上。

丁蕾的父母看男方父母都把話說到這個份子上,並且女兒的請帖也都發了出去,老兩口拉不下臉面也就收了這八萬彩禮,不過給女兒的嫁妝還是沒變。

本來婆媳關係就緊張,婚後兩人還同住一個屋檐下,並且丁蕾還有個情商低、沒主見的老公,婆媳關係更是緊張,相處的日子裏經常會爲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

丁蕾跟婆婆的性格有點相近,都有些強勢,誰都不服氣誰,而且丁蕾的婆婆還喜歡雞蛋裏挑骨頭。

說一個簡單的例子,上班的時候丁蕾都是把髒衣服放洗衣機裏洗,畢竟上了一天班回到家裏一身累,沒心思去手洗,可懷孕期間跟公婆同住的時候,老家是沒有洗衣機,髒衣服只能手洗。

可每回婆婆看見丁蕾洗的衣服,都要在一旁嘮嘮叨叨,指導她怎麼去洗衣服,本來說一次丁蕾還能接受,可回回都這樣,丁蕾是真的接受不了,也不想搭理她。

見此,婆婆就跑她兒子那裏去告狀,埋怨丁蕾這個兒媳不好,她兒子也不分青紅皁白就把丁蕾給說一頓。

剛開始丁蕾自然是忍不下這口氣,直接跟她兒子吵起來,可後來發現吵沒用,乾脆就放棄了,況且自己肚子還懷着孩子。

03

雖說丁蕾跟婆婆的關係不怎麼親密,但懷孕後就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於是,丁蕾坐月子是婆婆給照顧的。

說是婆婆伺候她坐月子,其實也就是負責她的一日三餐,其他也就沒了,而且婆婆也不會特意給她“加餐”,公婆喫什麼她就喫什麼,青菜豆腐、雞蛋湯、剩飯剩菜……

由於丁蕾生的是女孩,一心想要抱孫子的婆婆心裏邊自然是不滿意,孩子餵奶,換尿不溼這些都是丁蕾一個人去弄,婆婆連孩子都很少抱過。

後來考慮到孩子以後要在縣城裏讀幼兒園,丁蕾就跟老公商量在縣城裏買套房子,然而老公是百般推脫。

可最後經不住丁蕾的軟硬兼施,老公還是同意了買房,不過房子是二手房。本來丁蕾不打算要二手房,但想着自己是真的受夠了跟婆婆的同居生活,也就應允了。

雖說房子的面積不大,但好在小區裏有幼兒園,並且裝修等其他方面都符合丁蕾要求,但有一點是房主現在缺錢用,丁蕾他們得立馬拿出八十萬。

面對這麼大數目的錢,丁蕾跟老公不得不跟身邊的朋友借,包括彼此的親戚,但丁蕾的父母一分錢都沒有借。

可以說,爲了買這套二手房,丁蕾跟老公兩人掏空了家底,並且還欠了許多外債,同時她公婆也墊了不少(公婆出錢這事也是後來老公告訴她的)。

雖說買這套房子花了很多錢,但丁蕾心裏邊高興,一方面是自己總算在縣城裏有了套房子,另一方面是不用跟婆婆住一起,天天聽她嘮叨了。

然而事與願違,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還沒過幾天,老公就把老家的公婆接過來住,說是讓他們來城裏享清福。

公婆在這邊住了一些日子後,丁蕾就想着也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城裏住一段日子享享清福,就跑去和老公商量,不料被直接拒絕。

面對老公想都沒想的拒絕,丁蕾當場斥責:

“這房子的房產證上也有我的名字,買房子的錢我也出了,憑什麼你家裏人可以過來住,我孃家人就不能來?”

“當初爲了給你買這套房子,我父母都把家底掏空了,可你父母呢,當初要彩禮比誰都積極,找他們借錢就都成了鐵公雞,現在想過來住怎麼可能?”

丁蕾實在想不到原來老公拒絕自己孃家人過來住,全是記恨當初自己的孃家人不肯借錢,可那會她父母的確拿不出啊,畢竟家裏面的弟弟也要忙着買婚房娶媳婦。

對於老公的態度,丁蕾選擇了沉默,老公是什麼人她又不是不清楚,她不想繼續跟他吵下去,因爲她還有孩子要去照顧。

04

其實,生活裏有太多跟丁蕾老公一樣的思維:買房子是爲女人買的,她們要是能善解人意自己父母也不會掏空家底,繼續過着苦日子。

的確,子女心疼父母的付出可以理解,但不應該把自己的沒本事歸咎到另一半的“無理要求”,並且買房子一定不是爲了女人去買,而是爲了你們兩個人的未來生活,因爲房子是你們的婚後共同財產。

說到底,婚姻是兩個人去經營,哪怕婚姻的背後是兩個家庭,但其中的酸甜苦辣還是夫妻兩人去面對與承擔,這就要求夫妻雙方要拎得清感情裏的分寸,而不是一味的顧及自己的家人。

你可以對自己的父母好,但不要忘記去照顧另一半的感受,還有對方家裏人的感受,因爲婚姻讓你們之間有了親情上的聯繫。

想起晚年胡適先生曾對祕書胡頌平說的一句話:

“久而敬之這句話,也可以作夫婦相處的格言。所謂敬,就是尊重。尊重對方的人格,纔有永久的幸福。”

所謂的夫妻關係,不僅僅是一張結婚證,還有彼此心底對彼此真正的尊重與理解。

-END-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動動手指,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