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荊棘鳥》一直被西方文壇譽爲“繼《飄》之後最成功的家世小說和愛情傳奇”,引進中國後也迅速引起了轟動,成爲了超級暢銷書。今天,是《荊棘鳥》的作者考琳·麥卡洛逝世兩週年,責任編輯趙薇爲我們撰文講述了譯林出版社出版該書中文版背後的故事。

《荊棘鳥》中文版出版背後的故事

《荊棘鳥》電視劇海報

看過《荊棘鳥》的讀者,都會對該書首頁的作者題記印象至深:“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荊棘鳥》1977年在美國首次出版引起轟動,長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59周,閱讀熱潮經久不衰。無疑,大家都被這隻鳥的歌聲打動了。

這歌聲也傳到了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先後出現了好幾個《荊棘鳥》的譯本,都擁有着不俗的銷量。然而到90年代初中國加入世界版權公約之後,由於版權保護的原因,這歌聲沉寂了下來。直到譯林出版社正式引進出版《荊棘鳥》。

尋找這歌聲的是譯林的前社長章祖德老師。他聽說讀者對這部作品的呼聲很高,於是開始打聽版權。譯林是中國加入世界版權公約組織後率先開展版權引進業務的,1992年即引進了首部海外作品《沉默的羔羊》。在當時的版權代理眼中,譯林是購買版權的大戶。章老師正在四處打聽時,一家代理公司打通了章老師的電話。代理不解地問:“聽說譯林買了《荊棘鳥》的版權並打算出版,可是版權還在我們這裏沒有售出呢。”這個誤傳的消息真是幫了我們的忙。章老師忙說:“我們正在找你們呢!我們想買《荊棘鳥》的版權。”就這樣,譯林於1998年2月購下了《荊棘鳥》的中文版權。

用惟妙惟肖的文字來傳達這歌聲之美妙的是譯者曾胡。他因某個機緣接到《荊棘鳥》的翻譯任務,開始勤奮翻譯。曾胡平時喜歡古文和古詩詞,他的文字功底見諸《荊棘鳥》流暢典雅的譯文之中。他稱翻譯得很過癮,特別自豪的是對澳大利亞大段風景描寫的翻譯。他酣暢淋漓地譯出了澳大利亞風物的氣勢磅礴。據他介紹,他幾乎是一氣呵成地翻譯了全書,此後又兩易其稿。他的譯本最初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譯林買到版權的時候,章社長先將此書交給了我的同事。但是那位編輯手頭還有其他書在編。章老師於是做了調整,將此書轉給剛剛入社不久的我。我的同事那時已經做了譯本比較的工作,他頗爲不捨地把手頭的參考譯本交給了我。他說更喜歡曾胡的。我比較之下,也是同感。於是曾胡就成爲譯林版《荊棘鳥》的譯者。我和曾胡老師至今保持着聯繫。他寫詩作詞的興致多年未減,時常收到他的詩文。《荊棘鳥》無疑也是他最爲滿意的譯作之一。他常常自購幾十本《荊棘鳥》,送給朋友。

《荊棘鳥》中文版出版背後的故事

2008年出版的十週年典藏紀念版封面

對這歌聲進行解讀的是劉鋒老師。當時接到編輯任務的我,開始加班加點進行編輯加工,希望根據章老師的要求,儘快出版此書,因爲讀者已經等得太久了。按照當時譯林版圖書的體例,每本書都是加導讀的。我經部門領導葉宗敏老師引薦,找到了劉鋒老師。劉鋒老師當時在高校任教,也是譯林的譯者。他欣然答應了。可是幾天之後,突然聯繫不上他了。我輾轉找到他家裏的電話。他的夫人說劉老師參加封閉式閱卷,一般不與外界聯繫。我當時很着急。後來劉鋒老師打電話過來,聽說我時間這麼緊,猶豫了一下,說:“書是好書,不過時間太緊了……能不寫嗎?”我說:“不行不行。書是一定要有您這個序言的。”他也沒有再推卻,克服了困難,查了資料,很快提交了序言。劉鋒老師不久就成爲了譯林的一員,後來又很長時間擔任譯林的主編。譯林版《荊棘鳥》出過各種版本,劉鋒老師的序言一直放在最前面。

被這歌聲深深打動的是廣大新老讀者。早年來信的讀者,大多數是買了盜版書來反映書中錯字多影響閱讀的。我通常會給他們回封郵件並贈送他們一本正版書。由於我的名字和明星同名,還有一個位讀者寫信來問:“請問《荊棘鳥》的責任編輯趙薇就是電影明星趙薇嗎?”我忍不住想笑,回覆她說:“當然不是。電影明星趙薇恐怕沒有時間編輯《荊棘鳥》。”在參加書展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女大學生來到我們的展位,在《荊棘鳥》一書前停留,說:“這書我有。”近年來的讀者對圖書要求更高了,他們開始對譯文和編校中的問題提意見。他們期待更完美的《荊棘鳥》。在此特別感謝兩位讀者,她們是王敏稚和“棕色的於安”。她們都給《荊棘鳥》中文版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幫助我修正了譯文和編校中的錯訛之處。王敏稚對照英文版將本書看了多遍,發現了不少問題,有邏輯上的,也有譯名問題的。她甚至還發現了原作的兩個硬傷。我根據讀者的意見,在重印中修訂了相應的錯誤。《荊棘鳥》一定也還稱不上完美。但是在讀者的幫助下,譯作向完美更近了一步,僅此一點就無比令人欣慰了。感謝這些熱愛《荊棘鳥》的讀者。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放飛這隻鳥的作者考琳·麥卡洛。2015年1月,考琳·麥卡洛與世長辭,我在作者生卒年份的短橫後面加上了“2015”。我從作者的多幅照片中選取了一張作爲紀念版的腰封照片。考琳看上去那麼像一臉慈祥的鄰家大媽,很難想象這樣催淚的作品是她寫下的。然而仔細一想也並不奇怪。考琳·麥卡洛是個奇才,以《荊棘鳥》成名,從此走向文學的道路。其後,她嘗試了不同題材的寫作,但再沒有創下《荊棘鳥》當初的神話。《荊棘鳥》這樣的作品,是無法超越的。《荊棘鳥》的動人故事,展現的是作者天賦的文學才華。除了超凡的想象力和說故事的能力,書中也雜糅了作者的真實情感。她對澳大利亞這片廣袤土地的摯愛、弟弟在克里特島因救人溺亡的悲痛,都能在作品中找到蛛絲馬跡。書中梅吉和拉爾夫唯一兒子的意外溺亡,現實中的來源就是考琳弟弟溺亡的悲劇。她是說故事的人,也是袒露自己真情實感的人。她給讀者帶來的是震撼人心的閱讀體驗。

《荊棘鳥》中文版出版背後的故事

腰封上印有作者照片的紀念版《荊棘鳥》封面

《荊棘鳥》的歌聲已經唱響了40年,在新一代讀者那裏它還會動聽依舊嗎?《荊棘鳥》是一部內涵深廣的家世小說。其中最動人的部分是不可能實現的愛情。從梅吉和拉爾夫因爲宗教信仰而阻斷的愛情上溯至梅吉母親因爲種族階級隔閡而帶來一生痛苦的短暫愛情。這些在當今已經不再擁有社會基礎。現在的社會更開明更自由了。然而《荊棘鳥》之所以吸引讀者,並非只是愛不可得而產生的悲情效果,更是因爲主人公的堅忍和忍耐所產生的巨大人格魅力——這就像荊棘鳥並沒有因爲棘刺而耷拉下腦袋,反而在疼痛中展現了最美的歌喉一樣。澳大利亞風景瑰麗,然而極端氣候也有席捲生命而去的巨大力量。書中用大段筆墨描寫了自然災害給人畜帶來的毀滅性打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必須堅忍,才能生存。這是拓荒者留下的基因。《荊棘鳥》不僅僅是在謳歌愛情,也是在謳歌對命運的忍耐和對生命的熱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