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行表示,爲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促進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決定從2019年5月15日開始,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由於中小銀行相比大型銀行在資金來源和資金成本方面不具優勢,降低中小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有助於進一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提升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爲民營和小微企業“輸血”,力度還在加大。

5月6日A股開盤前,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定向降準通知,從2019年5月15日開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

央行表示,爲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促進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決定從2019年5月15日開始,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

對僅在本縣級行政區域內經營,或在其他縣級行政區域設有分支機構但資產規模小於100億元的農村商業銀行,執行與農村信用社相同檔次的存款準備金率,該檔次目前爲8%。約有1000家縣域農商行可以享受該項優惠政策,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全部用於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符合預期。“準備金率調整順應了發展中小微業務的需要,是對中小機構穩定的獲得中長期資金進一步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對記者表示,此次降準爲真正意義上的定向降準。“從降準對象看,僅針對在本縣經營的或跨縣經營但規模在100億元以下的農商行,這在之前的定向降準操作中是少見的;從資金用途看,對釋放的約2800億元,要求全部用於發放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

董希淼還表示,此次降準有助於農商行迴歸本地、迴歸本源。對主要服務縣域的農商行進行定向降準,有助於引導和鼓勵農商行紮根本地,發揮地緣、人緣、親緣等優勢,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經濟。

由於中小銀行相比大型銀行在資金來源和資金成本方面不具優勢,降低中小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有助於進一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提升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4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針對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問題明確了目標要求。除了重申大型銀行要發揮“頭雁”作用外,強調要抓緊建立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政策框架。

連平表示,未來大型、中型、小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差異會更加明顯,會形成制度化。比如,未來在哪種情況下,小型金融機構可以適用更低的準備金率。“具體操作方式、有關波動的空間,可能在未來的政策框架裏比較明確一些。”

此外,記者瞭解到,此前在小微企業融資業務中,有些銀行既要抵押又要小微企業所屬行業的相關信貸政策,給企業融資造成了一定難度。

“有了充足的抵押後,風險完全可控,沒有必要還要行業的相關政策。”連平稱,在實行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後,要注意未來的風險,銀行要適當調整自身風險偏好以及一系列業務的制度理念和流程。

相關文章